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019-11-04肖月桂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件数字化资源

肖月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自2012年起,全国各地掀起了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热潮,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资源,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学习新模式的研究提上了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日程。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成为一种新型的优质学习资源不断发展,“微课程”作为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支持学习者碎片化的移动学习,变革了传统的课程学习方式。本文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分析微课程的特点和内涵,提出微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探讨微课程的开发技术和评价技巧,以期为微课程的深入研究寻求启示。

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比如,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韩国的“让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新加坡的“智慧岛计划”,澳大利亚的“数字教育革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行动计划等。随之,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习近平又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强国”。

建设教育信息化“学习强国”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信息化资源建设。随着卫星宽带技术的发展、国家教育信息网络的部署、教育云和“三通二平台”等工程的启动,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到位。随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转移到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资源包括“数字化教学内容”和“數字化教学平台”。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数字化教学平台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发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微课程的特点和内涵

关联主义认为网络化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连通多于建构;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网络化的学习面临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挑战。2012年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胡铁生老师把“微课”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微型资源构成”阶段、“微型教学活动”阶段和“微型网络课程”阶段。第三阶段的“微型网络课程”我们理解为“微课程”,“微课程”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课程可以满足学习者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学习和选择性学习需求,既可查缺补漏又可强化巩固,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我们把“微课程”界定为: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与常规课堂教学整合,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可整合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资源。

微课程具有以下课程特点:

1.微课程“短小精悍”

上海师大的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左右,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宝聪,2015)。微课程时间短(一般为5分钟,控制在10分钟以内),针对性强(只讲述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容量小(便于下载和传播),交互性好(可以对视频暂停、快进、反复交互、测试交互和画面热点交互),反馈及时(配套的在线测评,可以随时检查微课程学习的效果)。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正好满足了教育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求。

2.微课程的课程属性

微课程发端于微课,微课程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课程的属性才是微课程的根本属性(胡铁生,2013年)。否则,微课程只能扮演“资源包”的角色。因此,微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金陵,2013)。

三、微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

微课程既然是课程,就要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好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关注微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选题到评价,微课程设计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1.微课程的选题设计

微课程的选题从微观上要着眼于聚焦性原则,从宏观上要注重系统化原则。聚焦性原则体现在:这样的小课程一般是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薄弱点,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即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实效,不可以只求形式。但是,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很容易因为知识体系不完整,而“碎片化”,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系列化、专题化,关注微课程之间的联系,由多个主题单元构成,使微课程之间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微课程的资源要素

最早的课程要素只是教师和学生,后来出现了教学场所、教科书、实验室、教学辅助设施、多媒体等。建设微课程,也必须考虑微课程的资源要素,它不能只有微视频,还必须有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及微反思,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成为一个系统的微课程。这些微课程的资源要素,都是“数字化教学内容”。

3.微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平台

一个系统的微课程,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我们需要把这些资源汇集、发布、管理和交流,资源共享,让资源流通更有价值,使微课程呈现半开放的形态,这样,在流通过程中资源会增值和更新。数字化教学平台能给予我们上述技术支持。此外,微课程可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教堂学习、在线学习或混合学习;学习形态可以是正式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学习;学习者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人员。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是一种学习环境的构建,它是网络化的。网络化学习离不开数字化教学平台,平台成为现实教学中的课室和校园,教与学将在平台上发生。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很多,其中,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MOOC平台,云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也大受欢迎。另外,专为移动教学提供的、免费的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就有蓝墨云班课、学习通和雷课堂等,它们可以实现交互式微课程创作、发布、分享等功能。微课程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支持下与传统课程实施共生,相互促进,微课程就能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四、微课程的开发技术

微视频的制作可以是课堂实拍、PPT录屏、电子白板、交互式软件制作等多种形式。微课程的开发不一定要求原创,可以通过加工改造已有的视频录像,发挥原有资源的价值,再增加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这样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数量的微课程资源。微课程的原创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如资源的选择与加工能力、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视频的录制与编辑能力、合成输出能力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建“共建共享”开发团队,学科教师们、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协作开发,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开发无序或者可用性低。

五、微课程的评价指标

微课程的评价可以从“微课程选题”“教学设计”“互动设计”“辅助资源”“微课技术”“课件艺术”“课件实用”及“教学效果”等八个维度进行考查(尹合栋,2015)。结合微课程的6项资源要素:微教案、微视频、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和数字化教学平台,采用模糊评价法,设置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也可有效开展评价活动。参照尹合栋老师的2015年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2019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分参考指标,开发本微课程评价参考指标,如表1所示:

六、结束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在新技术(如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支持下,能满足学习者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如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顺应了“学习强国”发展的潮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建设优质微课程资源,并使之有效利用,值得各学校各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课件数字化资源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