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东莞“机器换人”到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训课堂的改革与探索

2019-11-04李龙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机电教学资源实训

李龙平

一、前言

工业从来不能被轻视。同样的,工业文化也不能被轻视。当下,中国“智”造纵深到了各行各业,工业智能化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不断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教育改革以及各地市的文件当中。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以及东莞市工业发展趋势,就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场室文化的探索与建设做了一些思考。

二、发展趋势与环境

1.市场发展的不适应性

2015年,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发布;同年,东莞市“东府(2015)1号”文件提出:“积极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资本作用,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应用自动化设备,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应用自動化设备。这说明市场需要大量的“机器换人”的安装、维护和研发人员。在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逐年下降的情况,“机器换人”似乎成为工业发展的下一个关口,然而真正的“机器换人”需要大量的成本,成为掣肘许多企业发展转型的重大问题。

2.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困惑

面对近年来新兴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作为老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发展上逐渐被认为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兴的“工业机器人”才是主流。

其实,“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通俗来讲,“机器换人”就是在用工紧张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升机器的办事效率,来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工业机器人”也恰恰是在“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下许多企业都运用了机电一体化和工业机器人相结合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对于机电一体化和工业机器人的维护保养与研发人员需求倍增。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如何在原有的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中引入新型自动化建设原理成为重中之重。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训课堂建设的意义

当前,社会对于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研发等人员存在很大的需求,对于这一类型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传统的实训课堂中,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解决问题。实训课堂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着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现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育的转型和飞跃,更需要依托强有力的社会实践以及产业需求。学校要做的就是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方位飞跃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在专业建设中,要从各个角度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

四、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训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建设

1.信息化实训课堂

中职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课程常常会感到吃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抽象思维的不足,对于一些机电一体化原理无法在脑海里构建合适合理的模型。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有许多平台可供我们选择并应用到实训教学课堂当中去。如已推广多年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可以在实训场室更加直观地展现理论知识和实训设备。

当然,更直观的教学是直接将实训设备摆在学生面前,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毕竟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全程跟踪。所以,对于实训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时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对实训课堂的教学细节进行摄影投放,如中国大学慕课、一键投影等,在课前将“气阀的安装和工艺”这节课的内容录成微课上传到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供学生观看学习;之后再在课堂上利用“一键投影”功能将气阀的安装和工艺重新操作给学生观看,学生自主实操,教师投影细节进行点评,再次强调该注意的细节。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习模型和机电一体化学习的良性循环。

2.企业化实训课堂

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实训当中,可将工业文化、企业文化逐渐渗透到课堂当中,如7S管理、工作区与教学区的划分等企业管理模式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实训中不知不觉地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把学生带进工厂,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身感受机器、电气机构为何物,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实训课堂企业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3.立体化实训课堂

立体化实训课堂,即从空间上和教学上形成立体影响的实训课堂。从上到下布置机电一体化实训场室文化,在上融入专业实训文化,通过悬挂实训室介绍、专业介绍等,将专业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实训课堂当中,加强学生的专业熏陶;在下则通过多元化实训评价方式,探索实训评价的创新形式,驱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加强理论指导和实训指导,探索更加有效的问题反馈和解决方式或方法,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

4.开发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

(1)校本教材开发

实训课堂教学的活跃、高效与否,与教材的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结合教材进行讲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当中,大多数学校都是使用其他院校的教材,而没有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而且机电一体化知识综合性比较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积累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使得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教材的内容,产生疑问甚至是知识的断层。

针对以上问题,在机电一体化实训课堂前期(第1~3年)建设中,可以使用其他的适用性教材,但在中期(第3~5年),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制定校本教材。在前期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去改良教学内容、教法以及学法,以求在前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形成教学的新纲要,在中期汇编成校本教材。在汇编教材的同时,开发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如微课、PPT等,积累沉淀出大量的教学资源,再借助信息化平台,使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生活。

(2)教学资源积累

教学上的差异,除了师资差异,同时也存在着教学资源的差异。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总能比新手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其根本源于经验的增长,也源于对教学资源的积累和使用。但是随着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范围的推广,资源的积累越来越便利,而恰恰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习载体,承载的是教学资源。

中职机电一体化课堂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有所欠缺,微课、课件以及课例等资源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机电一体化教学都非常注重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积累。在机电一体化实训课堂上,我们可以尝试探索将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炼录制成为微课,制作成为课件等,形成新的教学资源。通过长久的积累,形成更加系统化的高效的教学资源。

五、结语

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工业市场中的应用广泛,人才需求量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课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迫切。相信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更新迭代,将会有更多紧跟时代发展、贴近市场的理论和实践用于机电一体化实训建设,培养更多的高品质人才。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机电教学资源实训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