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性化理念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9-11-02夏宇诚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师理念

夏宇诚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人性化设计,顾名思义是设计者将被设计对象和“人性”相融合,被设计的产品或事物因此拥有“人性化”的品质,使其具有鲜明的特征,细腻的情感以及多彩的“生命”,是具体物质形态承载无形精神态的具体体现。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人口的增长也愈发迅速,科技的进步带给人们无尽的财富,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江河湖泊被废水污染,森林不再茂密,种种的迹象表明地球消耗的速度跟不上生长的速度,如此一来,调节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重要。既然设计的必然趋势是人性化,设计师如何将人性化设计变成现实呢?我认为设计师自身的能力素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因此学习人性化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关于人性化理念的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处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倍感压力。在工作生活中,办公用品以及日用品的单一化让大家觉得索然无味,人们希望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与产品产生共鸣,仿佛人能与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自古以来,中国人关注的就是人与自身精神的关系、与人的交往、强调人文精神,贯彻、儒、释、道的学说。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人和自然一样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人这个物种诞生开始,我们就在探索如何能更好地与自然共存,而这种探索也就成为了人性化理念的发端。如今,不少公司都设计出了更为人性化的优秀作品。例如,索尼公司在2016年推出的MDR-1000X降噪耳机,使用滑动触摸的操控方式取代了按键式操作,并且其可在不同场合自适应不同的降噪需求,体贴入微的设计让客户倍感人性的温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智能化成为了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即是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让你的手机成为私人管家,也正是对“以人为本”这一设计理念的肯定与完善。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以人为本”已然成为中国设计领域最普遍的理念之一。然而我们对“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尤其是“人”的模糊性,使这个理论还停留在表面。当前,经济全球化、技术潜力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区域化和消费的个性化使世界资源匮乏,污染越发严重,人类正在为未来生存方式的变化作准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设计不再是集多种美于一身的艺术载体,也不再是谋取商业利益的手段和技术,它将承担人类的未来理想和道德责任。如果不进一步加深对设计研究的力度,那么设计将无法抵御眼前的诱惑和利益,只为少数人服务,甚而成为金钱和权力的附属品。

(三)国外研究现状

“以人为本”的思想实际上来源于西方各国长期以来的“人本主义”理念。欧洲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公平这个意识,古罗马时期就有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但到了希腊时期才逐渐有了平等的概念。对于当时而言,人是万物的核心,哲学家们称赞人的伟大,慢慢的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在看来这种思想在还未开化的封建时代出现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如今,这种思想逐渐演变成现在西方的人性化理念,并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特别是在产品设计中最为常见。

二、关于人性化理念的概述

(一)何为人性化理念

人性化设计是在产品本身的基本功能之上,根据人的各方面情况,例如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因素,优化改良产品的外观构造和使用功能,从而让使用者在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舒适便捷。人性化设计在设计中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给予尊重和满足,也是对人文精神和人本身的关怀和尊重。

所谓“人性化”的设计就是设计师将自身情感注入到产品之中,使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具有独特的视角,这种独特的设计赋予产品以“人性化”的品质,使产品如同人一般具有鲜活的特征、细腻的情感以及“生命”。一般来说,人性化理念有如下几种表达方式:

1.通过改变产品的外观设计(如材料、颜色、外部结构、制备工艺等),达到从产品视觉上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可称为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2.发现产品功能和内部结构存在的不足,通过改良设计使人感受到亲切、平等与关怀,可以说是用情义感人。

3.在巧妙的语言符号的帮助下,设计产品的专有名称往往是体现人性化理念的要点,这便是巧妙利用产品名称吸引消费者的方法。

产品在设计之前,必须先完成产品自身的基本功能的设计,在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基础上,再考虑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额外需求,其最终目的都是让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例如当人们在丢垃圾时总是不能很好的将垃圾分类处理,于是带有明显分类标识的垃圾箱便出现了。

(二)产品中人性化理念的提出

在20世纪末的时候,人性化理念逐渐取代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地位,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渐渐被关注。设计这一概念的产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工业设计思想的奠基者约翰·拉斯金以及同样是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的威廉·莫里斯,他们的设计思想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可以被看作为现代工业设计的起点。人性化设计离不开设计和产品的本身,它注重人的需求和人性。人性化设计不仅是设计师对其设计作品的态度,也是对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现实需要的具体理念的表现。

产品设计的对象主要是人,任何产品在设计时都应该从人这一本质出发,即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因其具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让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为严谨。在人性化设计这个技艺结合的过程中,对于人机关系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人性化设计而言,如何正确理解人性化(情感化)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基于设计师所设计物之上的人性化,仅仅满足于人们的普通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既然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人机间的关系,实践就是设计师们选择的最好方法,通过亲身操作让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实现换位思考,这样便可充分了解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尺度和生理尺度。生理尺度是人体尺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产品体量和空间环境等因素来表达;心理尺度则是通过产品和人之间的人性化设计来实现的。由于需要满足和反映人们的使用需求,设计的出发点逐渐和最初的起点相偏离,因此,“人—机—环境”间的合理性代表着产品是否符合人性化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在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上正在不断向更加便利的趋势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这也就可以解释人性化设计为何被大家所重视,在这个大环境下,人性化理念也就被提出来了。

(三)产品中人性化理念的演变与发展

如今21世纪的今天,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物质生活也在发生变化,产品的功能需求已不是人们使用的首要目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不一样的喜好促使不同类别产品的出现,如何使琳琅满目的商品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成为设计师竞相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越来越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这种转变促使设计师把目光进一步关注在个性化设计上。就像有的人在开启易拉罐饮料之后要用纸擦拭一圈瓶口以减少细菌通过嘴巴进入身体,因此,拉环与瓶口一体的设计便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

(四)人性化理念对产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产品不能只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更要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在满足基本功能性的基础上,提供高标准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功能性与精神需求的融合,这对日常用品的设计而言更具有意义。除此之外,不同时期对不同产品的功能性和外观需求都不同,人性化设计也是对人类发展历程的另一种记录方式。以座椅为例,古代的人们通常席地而坐或者盘腿坐,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椅子取代了以往的习惯,椅子的出现不仅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有效地改善了原先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弊端,例如长期席地而坐导致的腰腿痛。对于一款商品的使用功能而言,能否满足生理和精神的需求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以游戏设备为例,从最初的小霸王游戏机到索尼公司的PS系列再到任天堂公司的“wii”游戏机,以及面世不久的“switch”游戏机,排除时代进步这一客观因素,我们能发现设计师在人机交互和多人互动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这也不难看出人性化在游戏设备中的体现。

在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产品的设计在更多情况下趋于简洁和便利,这也就体现了产品对人自身的关怀。在当前,人们更多关心产品的功能性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个产品的体验感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们对该产品的接受程度,产品如何变得更为人性化也就变成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产品在设计之初要了解是哪一类人群在何种情形下使用的,产品的使用需求是一个重要方向。例如,来自日本的Nendo工作室设计了一款名为“Stay-Brella”的雨伞(图1),雨伞的握柄不是传统的造型,而是通过握把张开的结构使雨伞像是拥有了一个脚丫。这种可以将伞倚靠的设计大大方便了诸如拎着大包小包而无法开门的消费者,给雨伞装上“脚丫”的设计既让人眼前一亮也着实起到了为人而考虑的作用。人性化的观念在产品设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发重要,想要实现日常用品的人性化设计,就要在日用品的设计中更多的以人为主要因素进行考虑。

图1 "Stay-Brella"伞

三、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人性化因素分析

着眼于当下的经济市场,不难发现生产刺激消费,反过来高额的消费支出又促使生产加速。任何一种类型的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定位和层次细分得更为明显,相同类型的产品在其外观和功能上并未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化共同构成了当下的市场,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在其细节上与其他品牌的产品有所区别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设计实际上是整个产品从构思到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桥梁,并且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设计本来只是设计者将头脑中的思想以特有的方式进行表达,但是在市场中消费者可能并不会为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买单,因此构成产品设计的不仅仅只是对其外观的设计,更需要结合理性的学科使产品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放在金字塔的顶峰,那么人怎么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呢?日常用品这一概念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名词,从每天都需要的牙刷牙膏到男士必备的刮胡刀再到家庭所需的电饭锅,如今的日常用品也早已不只是生活的必备品,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日用品的概念和种类也随之扩大,根据我的调查,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人们对其的需求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功能性需求、数据需求以及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一般指有具体完成内容的需求,比如剃须刀专门用来刮胡子,开水壶用来烧开水等等。这些行为根据不用的场景我们还可以细分为使用场景、维护场景以及运营场景;非功能性需求一般指的是消费者在接受任一商品的基本功能之外额外想要满足的功能,例如手机的基本功能是打电话和发短信,而现在的手机还可以拍照,录影聊微信等等,就像我们的私人助理一样管理着我们的每一件事;数据需求一般指的是产品数值系统的设计以及报表监控指标的设计等等。所以在设计一款产品之前要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

四、结语

人性化设计是工业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无论是便携产品还是多功能产品,都是受到人性化理念的影响,其积极的一面毋庸置疑,但是过分追求各种各样的功能以及携带方便等一些改良设计也会偏离人性化这一概念的本质。本文对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提出、发展以及对产品的影响作出了分析概括,通过对日常用品的功能和外观设计以及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进行陈述。人性化理念本身所涉及的知识面和内容较为广泛,学科复杂,涉及人机工程学、产品材料与制造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等一系列工业设计工程的理论知识,因此要设计出一款人性化产品要求设计师具有相当大的知识储备,当然自身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见,人性化设计作为未来工业产品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的设计行业如何把握这一潜在的趋势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款好的产品不仅在外观上要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更需要有其独特的人文精神,产品内涵作为看不见的重要品质,需要设计者本身的学识修养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与之相呼应。

猜你喜欢

人性化设计师理念
小小设计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设计师访谈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设计师的存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