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电刺激治疗联合被动运动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训练中的效果观察

2019-11-02吴银瓶李玉红于小琴苟晓霞高国花赵莉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被动康复训练肢体

吴银瓶,张 娴,李玉红,于小琴,苟晓霞,白 豆,高国花,赵莉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手术等治疗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护理阶段之初,尚无法进行主动运动训练,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训练。有研究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行被动运动练习,可以刺激肌肉,同时增加脑血流量以及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情况,具有活血化瘀、促进神经功能代偿、预防肌肉萎缩的作用[2-4]。Asensio等[5]研究证实,神经损伤后早期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同时配合肌肉运动,能够促进神经轴突生长以及运动功能恢复[6]。为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我院尝试将神经电刺激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训练,其原理为低频电流脉冲刺激使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终板处外周运动神经去极化,进而使肌肉收缩[7],通过重复刺激使肌力增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2)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为(58.12±0.25)岁;(3)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肌力≤3 级;(4)病程 1~15 d;(5)排除意识障碍及明显智力障碍者。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受试者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实施被动运动干预,即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侧肌群及肢体实施被动运动训练,包括局部按摩、牵拉肌肉、挤压训练、温度刺激、触觉刺激等。每次30 min,每日3次。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神经电刺激治疗。将电极置于患者瘫痪肢体(上肢置于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髎、天宗,下肢置于太冲、阳三交、足三里、阳陵泉、粮丘、风市),频率80~120 Hz,每次30 min,每日一次。对电流强度进行适当调整,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对刺激敏感者,将频率设置为1~4 Hz,以患者可耐受且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为准。

1.3 观察及评价标准

两组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相关量表评分。包括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rthel指数)(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以及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活动能力越强)[8]。完整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资料,Fugl-Meyer评分、ADL评分、Brthel指数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 1。

2.2 治疗前后两组ADL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Brthel指数比较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n P观察组对照组P组别 治疗前34.53±0.85 34.77±0.93>0.05 50 50治疗后76.12±0.25 57.32±1.02<0.05<0.05<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ADL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ADL评分比较(±s,分)

n P观察组对照组P组别 治疗前40.15±8.13 39.29±9.25>0.05 50 50治疗后85.57±10.31 65.23±6.15<0.05<0.05<0.0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B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3 治疗前后两组Brthel指数比较(±s,分)

n P观察组对照组P组别 治疗前30.03±0.35 31.71±0.23>0.05 50 50治疗后64.15±0.27 47.31±0.31<0.05<0.05<0.05

3 讨论

3.1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意义

脑卒中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极易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种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运动以及日常活动。为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指导其进行被动运动。通过被动运动,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相应的控制区域,促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最终重塑正常运动模式。为获得更好的康复训练效果,可联合实施神经电刺激治疗[9]。现代医学研究对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已达成共识,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发病48~72 h),越早开展康复训练,越有利于其功能恢复[10]。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实践证明,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保障患者安全,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更与卒中复发无关[11]。

3.2 联合神经电刺激治疗能取得更好康复效果

实践证明,脑卒中患者实施被动运动联合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尽管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B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仍存在显著性差异,联合应用神经电刺激治疗的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实施被动运动干预的对照组。这是因为,神经电刺激治疗利用低频高压电对患者机体局部进行刺激,兴奋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12],改善脑微循环以及神经传导功能,促进肌神经系统康复,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电刺激治疗联合被动运动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被动康复训练肢体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