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倦怠年级差异调查研究

2019-11-02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重点高校情绪低落道题

唐 丽

(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2016年12月7 —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

1999年,我国开始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高校数量和大学生数量急剧攀升。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接近1 900所高等学校,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而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2 000万,是10年前的6倍[2]。但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剧增,生源质量下降,正如马丁·特罗教授指出的那样,“一些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文化水平、共享知识和读写能力都在降低”“没有准备,也比以前更不喜欢读书”[3]。姚利民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到课率为79.8%~89.0%,即逃课率为11.0%~20.2%[4]。蔡红红等人对758人进行调查发现,有逃课经历的514人,即67.81%的大学生曾逃课[5]。而且60%~70%的大学生认为逃课很正常[6]。2005年9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调查报告,公众认为学习态度非常好的大学生只占8.5%;大学生的追求从纯粹的精神追求向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转变等,大学生的公众形象已经跌到20年的最低点。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公众形象不是很乐观。与高考制度恢复后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刻苦读书相比,21世纪的大学生似乎并不重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公众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表示担忧与失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其成才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学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前途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学习倦怠现象的出现,不仅造成学习质量下降,更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需引起重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样调查宁夏、山东的两所高校,其中一所为全国重点高校,另一所为非全国重点高校。对分层抽取的586名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86份,回收有效问卷58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全国重点高校109人,非全国重点高校477人;男生121人,女生465人;本科495人,专科91人;护理专业333人,临床医学专业160人,口腔专业93人;大学一年级210人,二年级220人,三年级156人;城市生源145人,农村生源441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在预实验后整理问卷内容,设计适合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测[7]。

1.2.2 统计学分析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建立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等统计处理。

2 结果

本问卷共包括35道题,3个维度:情绪低落(16道题),行为回避(9道题),成就感低(10道题)。所有题目均为正向题目,回答选项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有点不符合、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则学习倦怠越明显。

2.1 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各维度得分

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平均分为2.370分。其中有72名调查对象的学习倦怠问卷总分≥3分,占总样本数的12.3%。学生情绪低落维度得分为2.543分,≥3分的145人,占24.7%;学生行为回避维度得分为2.019分,≥3分的49人,占8.4%;学生成就感低维度得分为2.409分,≥3分的108人,占18.4%,见表1。

表1 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各维度得分

2.2 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各维度得分比较

本研究纳入3个年级学生,分别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共调查210人,二年级共调查220人,三年级共调查156人。结果显示,3个年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总分及情绪低落、行为回避、成就感低维度得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F值P值情绪低落行为回避成就感低总分维度 一年级39.60±10.21 18.06±6.29 23.00±5.98 81.65±20.06二年级41.93±10.47 17.99±5.04 24.35±6.79 84.26±19.54三年级40.38±9.54 18.57±5.63 23.86±6.44 82.81±19.40 2.936 0.546 0.299 0.949 0.054 0.580 0.742 0.388

3 讨论

3.1 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调查人数为586人,学习倦怠问卷平均分为2.370分,其中有72名调查对象的学习倦怠问卷总分≥3分,占总样本数的12.3%,说明有12.3%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较为严重。在学习倦怠问卷的3个维度上,学生情绪低落维度得分最高,为2.543分,说明学生学习倦怠以情绪低落最为突出。情绪低落即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时容易疲倦,学习时心情压抑,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经常报怨学习,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上进心,找不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觉得现在所学知识对今后的个人发展没有帮助,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想睡觉、发呆、找同学聊天。这也正是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探讨学生出现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而不应把这些行为看作是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任由其发展。

3.2 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回避、成就感低3个维度得分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根据统计资料,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总分最高,为84.26分,一年级学生得分最低,为81.65分,尤其是二年级学生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学生,也就是说,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为低落的情绪以及更低的学习成就感。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一年级学生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刚入大学的学生一般具备积极的心态,有远大的志向和雄心。二、三年级学生在度过大一的适应期后,开始出现学习和工作、怀疑所学知识是否可以用于专业、所学专业是否有利于就业、自我表现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等方面错综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二年级,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困扰最大。因此,一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低于二、三年级学生,而三年级学生随着对专业学习的深入、实践机会增多,面临就业压力等,其一方面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发现自身不足之处。这些都会促使大三年级学生珍惜自己在校学习的机会,利用好最后的大学时间,为步入社会做最后的冲刺,因此,大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又会呈下降趋势,学习倦怠情况有所好转。

4 结论

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问题,以情绪低落最为突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低于一年级、三年级学生。

猜你喜欢

重点高校情绪低落道题
误会
重点高校建设背景下高校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的研究
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问题案例
俄罗斯政府向21所重点高校拨款99亿卢布
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重点高校学费制度之审视与设计
废墟旁的麦田
这道题谁会做
本期导读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