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肃乐诗歌中“秋”意象的文化内涵与成因

2019-11-01陈晓媛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意象

摘  要:钱肃乐诗歌喜用“秋”意象,而“秋”意象主要传达了诗人两种文化内涵,一是抒写亲情友情,表达了对父母、妻子、朋友真挚情感,二是寄托国家情怀,既抒发了矢志不渝的抗清复明的意志和决心,又书写了颠沛流离之中的乡关之思。“秋”诗由此构成了钱肃乐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对“秋”意象的偏爱,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代“秋”诗的继承和发展,也受到了其家族传统和家学的影响,更是国破家亡和风云变幻的时代影响。

关键词:钱肃乐;“秋”意象;文化内涵;文化成因

作者简介:陈晓媛(1995.6-),女,汉,甘肃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明清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2

钱肃乐生于动荡年间,遭遇变故,颠沛流离,但“国家不幸诗家幸”,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创作元素更加的丰富。钱肃乐在积极抗清的同时,写下了大量反映民生、战争和个人感情的文学作品。在他的诗中,“秋”意象经常出现,既蕴含着亲情友情的抒发,又有着家国情怀的寄托。明末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政权鼎革后,又有着以夷变夏的文化心理落差,钱肃乐以自己的诗歌记录了这个多事之秋的时代生活,“秋”意象由此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

一、“只道相逢是旧秋”:亲情友情的抒发

亲情友情是古代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钱肃乐诗歌也有许多这方面题材的诗歌。

先看抒写父母之情的诗歌,如《思亲十咏》。 崇祯十五年(1642),钱肃乐36岁,升为北京刑部山东司员外郎。赴任途中,遭遇到寇贼,于是变道返回瑞安省亲。《思亲十咏》中有两首是以“秋”意象来抒发作者对父母的拳拳之心和思念之情。其二曰:

南山有鸟北山飞,向日投罗相背违。天各一方羽翮短,心悬两地梦魂归。声声络纬啼秋夜,灿灿星河映客扉。此夕未眠犹未稳,谁将消息报慈闱。

诗歌以“南山有鸟北山飞”起兴,将鸟之天各一方与人之两地分离进行比拟,进而写到“声声络纬啼秋夜,灿灿星河映客扉”的途中滞留现实,最后点出深夜无眠,难以将自己情况告知慈母——“谁将消息报慈闱”。诗歌表达了诗人与双亲相隔两地、归路艰险的无可奈何,情真意切。

次看抒写妻子之情的诗歌。钱肃乐之妻董氏,是董光远之女。董光远在钱肃乐城隍庙起义时,给予了他很大的财力与物力的支持。钱氏夫妇的感情虽说不上感天动地,但是董氏在钱肃乐出游做官期间对家庭乃至钱氏家族的付出也是不可忽略的。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南下,连破扬州、嘉定、杭州等城,逼近宁波,宁波文武大多弃城而逃,这时的钱肃乐身患重病,不时吐血。大夫多次出诊,但是一直不得痊愈,夫人董氏就每日向佛祈祷丈夫可以早日好起来,不久后钱肃乐就痊愈了。由此可知,妻子董氏对钱肃乐的珍爱,如《秋思》是一首思妻之作。诗曰:

夫婿久离别,边关音信稀。无心裁锦字,有梦向金徽。绝塞空吹笛,寒砧自捣衣。胡尘不学妾,到处逐君飞。

诗人在边关抗敌,而妻子在家操持生活,夫妻离别已久,音信稀少,但梦中思念对方。诗歌是从妻子的视角来写,体现了妻子贤惠、勤劳、深明大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只是梦中求取。这首诗表现了钱肃乐对妻子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最后看抒写朋友之情的诗歌。钱肃乐诗歌中有关朋友的题材特别多,如《肇一锡九兼三协虞弟自文石来又复言别悲喜交集为赋七言四韵》。其一曰:

只道相逢是旧秋,别来日月苦中休。万千珍重从前语,一霎欢呼无限愁。(其一)

相逢已不易,上次相逢是去年“旧秋”,然而转瞬又要别离,所以“一霎欢呼无限愁”,只得同去年一样,说着分别的话语,所谓“万千珍重从前语”。“一霎欢呼”与“无限愁”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比,欢聚总是短暂的,如霎那间转瞬即逝,而离别后的愁苦却是无限长。

综上所述 ,钱肃乐诗歌非常喜欢使用“秋”意象来抒发他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意。

二、“孤臣北望徒悲哽”:家國情怀的寄托

钱肃乐在乱世之中艰难求存,明朝内部政权腐败,外战频发,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面对国破山河碎的困境,他的心中愤懑抑郁,由此写下了许多寄托着自己家国情怀的诗句。如《谒睢阳协忠庙》:

秋风肃广陌,古庙辟重门。仪容俨千载,耿耿吊忠魂。孤城守且战,乞师旷无援军。燔奴复烹妾,享士谁能餐?侧身问天地,风卷胡沙昏。臣力奈既竭,伏泣哀声吞。死意为鬼雄,杀贼报君恩。睢阳虽已陷,江淮固其根。

这是钱肃乐的前期之作,这首诗写于安徽许村。“孤城守且战,乞师旷无援军”,面对强敌,张巡与许远两人带领将士固守睢阳,死守城池,但是兵力悬殊,又没有援军,导致战败,睢阳陷落,二人被当时的叛军俘虏,但英雄气节,慷慨就义。钱肃乐写这首诗时,正值秋天,萧瑟的秋风吹着也是国难当前的钱肃乐,虽写的是旧事,吊唁的是忠魂,但表的是自己的忠贞之心。

明清易代后,钱肃乐不甘堕落,矢志抗清复明。抗清失败后,他又将故国之思写进他的诗篇当中。如《病中戏和秋史韵》,诗是他死前一年之作,这时的希声,因遭到起义的失败,与复国无望的种种打击,因此病倒,病榻上的他抑郁愤懑,只能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胸中的热血。诗歌共六首,其一开篇即曰:“四序消沈剩一秋,秋声秋影不剩忧。”开头两句诗歌连用三个“秋”字,这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诗人的悲痛与凄凉通过诗跃然于纸上。结尾则曰:“苍苍幸有吞胡志,雨戟霜戈会报仇。”诗句表达了诗人抗清复仇的磐石般志向。其他五首,结构一如第一首,开篇一句结尾用“秋”字,“秋”为景,“愁”为情,情景交融,真实地抒写了诗人疾病缠身而复仇无门的困难境况和凄凉心境。

钱肃乐对于故国的感情真挚动人,在其他诗作里,对故国的思念也屡有抒发。如:“浮生诗酒百年债,故国风霜一担收”; “锋正急,割断江南江北。惟尔怡然飞不隔,起秋风羽翮。”后人称钱肃乐为“大明孤臣”,由此可见他对于国家的忠心。

钱肃乐诗歌除了抒发国家苦难外,还有乡关之思。面对民族的内忧外患,钱肃乐写有不少故乡之思的作品。如《感怀又继前韵四首》其一:

西北流離子,相逢大道中。关山泣雨夜,戎马动秋风。鬼语松秋变,人形沟壑同。何时归乡井,谈笑即田功?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流落异的羁旅之思,以及对归乡安定生活的渴望。首句写到与同在异乡的游子在路中相遇,共同诉说对家乡的思念。“雨夜”、“秋风”与“关山”、“戎马”相应和,一个“泣”一个“动”将秋天的那种萧瑟寒冷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以对家常小事的向往之语作结,表现出了乱世中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与痛楚,想要归乡,却不得归。

从钱肃乐的家国情怀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它对于国家的忠贞,以及他极力想要救国的愿望,还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他那深深的无力感,大厦已倾,一己之力如何重建。

三、“秋”意象的文化成因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在中国诗词中,“秋”意象旧成了大文豪、大诗人笔下的“常客”,自宋玉在《九辩》中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悲凉凄怆的内心感情熔铸于瑟索荒凉的自然秋景之中,就开凿了“悲秋”之先河。此后,悲秋“原型”被历代文人广泛接受和普遍传唱,成为一个“类”概念的话语符号,凝聚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秋”诗,钱肃乐诗歌中如此之多的“秋”意象,正是对历代“秋”诗的继承和发展。

钱肃乐“秋”诗抒写还受到家族传统和家学的影响。钱肃乐出身于浙江宁波的钱氏家族,钱肃乐的祖父钱若赓时任临江知府,因为抨击万历皇帝选妃的事被关在狱中三十七年,每年都是斩监候,受尽折磨。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煎熬待死,连孩子也是在狱中长大。钱敬忠一岁入监,在狱中接受父亲的教育,而钱肃乐也随着叔叔钱敬忠在狱中读书,在大牢中接受钱若赓的教育长达十余年,祖父钱若赓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后人对钱肃乐的评价:“粹于学,书过目不忘。”钱肃乐的才学为人称赞,这与长辈对他的谆谆教导是离不开的。

钱肃乐“秋”诗抒写更是受政权易代后国亡家破以及满清政权治下汉人巨大文化心理落差等特定时代的触发。钱肃乐生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十五,在他十一岁时,就发生了明清兴亡史上的生死存亡之战——萨尔浒战役。这场战争以明朝的失败而告终,这时的明朝已经是逐渐走向了衰微。钱肃乐的一生,颠沛流离,人生后期,常年奋战于各个地方,但他的复国愿望始终未能实现,所以他的一生是艰辛又落寞的,所以他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沉郁之风,而诗作中“秋”意象的多次出现,则是沉郁之风最突出的体现。如:“东篱秋老归黄菊,北阙恩深赐白衣。孤雁带声还旧里,轻风吹叶到寒扉。”(《九日有感》)“登楼重忆芦花句,栏外风浪阵阵秋。”“登高极目倚阑干,落日秋风江上寒。”(《月夜游江心寺寄吊文信国三首》)。

在钱肃乐的后期作品中,总透露出一股悲慨之气,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大有关系。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直逼宁波,在东钱湖畔养病的钱肃乐,听闻宁波知府朱之葵等准备献城投降,不禁忧心如焚而大口咯血,准备以身殉国。恰在此时,宁波城里的鄞县贡生董志宁和秀才王家勤、张梦锡、华夏等6人(人称六狂生)倡议组织义兵抵抗,邀请钱肃乐出山。钱肃乐闻讯赶赴宁波。6月12日,在宁波府城隍庙聚集士绅议事,闻讯而来的百姓达万余人。古林布衣戴尔惠见状振臂高呼:“何不就推钱公为首,树旗起义!”众人闻语更为激昂,拥簇钱公进入署中,会商举义大事。宁波的抗清斗争至此揭开序幕。

钱肃乐效法晋襄公的故事,以黑色丧服着装,誓师起兵,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悲壮的事业。他的起义最终也是失败的,所以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中沉郁之风已然是不够的,又多了一股悲慨之气,这里面有着对于已被灭亡的明朝的悲哀,也有着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悲哀。如:“携手陟崇冈,秋声战金铁。日月能几何,形骸久而苶。”(《无题四首》)“秋风鸣画戟,野火照危楼。我有倚天剑,为君落旄头。”(《武林见都试有感》)。

细细品读钱肃乐含有“秋”意象的诗,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家人浓厚的思念,对于友人不舍的眷恋,以及对于故国深沉的怀念,这都为我们对他生平交游、仕途经历作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肃乐著,卿朝晖点校:《钱肃乐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2页。

[2]钱肃乐著,卿朝晖点校:《钱肃乐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30页。

[3]钱肃乐著,卿朝晖点校:《钱肃乐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336页。

[4]钱肃乐著,卿朝晖点校:《钱肃乐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24页。

[5]钱肃乐著,卿朝晖点校:《钱肃乐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341页。

[6]张杰著,《清朝三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8页。

[7]钱肃乐著,卿朝晖点校:《钱肃乐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40页。

[8]钱肃乐著,卿朝晖点校:《钱肃乐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意象、形神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