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轰动一时的学术造假事件

2019-11-01戴启江

中学语文 2019年29期
关键词:神户诺贝尔奖学术

戴启江

[事件回放]

众所周知,搞学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也许穷尽一生的经历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很多获得重要成果的学者,除了自身努力外,幸运因素也非常重要。然而幸运女神的青睐总是莫名其妙且难以揣测,那些付出努力但尚未得到结果的人总是要生活下去,也需要社会地位和继续生活、继续研究的资金,所以在长时间没有幸运女神光临的时候,在种种压力不堪重负的时候,学术造假就应运而生了。

“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STAP“万能细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细胞再造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小保方晴子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把体细胞放入弱酸性溶液中并施加刺激,成功培育出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的STAP“万能细胞”。这为替代受损细胞甚至生长出新的人体器官带来了希望,一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日本媒体的炒作下,小保方晴子获得了“学术女神”“国宝”“日本居里夫人”等美誉。但是很快,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和人体解剖学系副教授Paul Knoepfler 对小保方提出质疑,除了质疑实验的可重复性外,还怀疑小保方PS 了图片。日本理化学所调查后在今年4月1日发表报告,认为晴子是蓄意造假,篡改实验数据,实验记录混乱且不全,根本无法证明其实验结果。这桩持续了将近一年的科学丑闻终于尘埃落定。

被爆出学术作假后,小保方的私德也受到一系列的质疑。有报道称她和顶头上司笹井芳树之间关系暧昧。并指出笹井芳树是整个STAP 的幕后策划黑手,其目的是利用这取得巨额的科研经费。最终笹井芳树不堪压力,在2014年8月上吊自杀。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风波

黄禹锡是韩国著名生物科学家,他在干细胞方面的研究成果,一度令他成为韩国民族英雄,甚至被视为韩民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2004年和2005年,时任首尔大学教授的黄禹锡,领导研究团队先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声称自己用11 个患者的体细胞克隆出11 个胚胎干细胞系成功攻克了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为全世界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这一宣布让全世界人民都感到震惊,他因此被称为“干细胞研究先锋”。但在2005年底,黄禹锡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韩国举国哗然。之后,韩国法院裁定黄禹锡存在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非法买卖的行为。最终,黄禹锡本人被首尔大学解除职务,并因涉嫌侵吞经费、违反伦理、通过非道德手段获得人类卵子等等题遭到起诉,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

在韩国失败后,黄禹锡将研究转移到了中国。2014年9月黄禹锡与北大博雅集团等公司合作成立全球最大克隆工厂。据博雅集团总裁透露,该克隆工厂的技术目前主要用来帮助人们复活宠物狗,还有生产神户牛肉的克隆牛,并声称在克隆成功后,中国是最大的市场。

物理学最大作假案——舍恩事件

2002年9月25日,最负盛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造假事件被揭发,这是当代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件学术造假丑闻,人们称之为“舍恩事件”。建于1925年的贝尔实验室因为晶体管等发明蜚声世界。它是6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老家,是世界上最老牌的重量级实验室。它最先是由美国电讯主力公司AT&T 资助的。1996年被迫纳入朗讯科技旗下后,实验室的情况迅速恶化。在舍恩加入之时,贝尔实验室正在多年下坡路之后进行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复兴计划。德国科学家舍恩1998年加入美国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先后与20 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一口气在《科学》《自然》和《应用物理通讯》等全球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90 篇论文。2002年,他自称用纳米技术做出了只有单一分子大小的超微型电脑。舍恩在论文中称,他的“纳米晶体管”以碳为基础,包含氢和硫的有机半导体分子为晶体管材料,以金原子层为电极,利用范德瓦尔斯力让三个电极安装在一个分子上。如果这些实验是真的,意义就大了。它改变了物质的绝缘、半导和超导等属性的传统观念,这意味着电学从硅时代走向有机时代,硅芯片将走向灭亡,电器会更便宜,微型电脑也将成为现实。然而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复制舍恩的实验,因而遭到一些同行的质疑。贝尔实验室组建了针对他实验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在为期3 个月的调查中,委员会发现舍恩至少有9 篇论文存在数据问题,舍恩在被指控的24 处地方至少存在16 处学术行为不检。舍恩的学术造假事件震撼了整个科学界,成为了物理学史上最大的丑闻。

[媒体声音1]

日本人为什么开始造假了?

王开东/文

在很多人心目中,日本和德国是工匠精神的标杆。他们精细严苛,对技术精益求精,其产品绝对是杠杠的、信得过产品。

以至于中国人到日本,必买马桶盖和电饭锅。这两样东西,围绕着吃喝拉撒,日本人都帮你给办了。

但万万没想到,日本人也造假,而且更加寡廉鲜耻,专业造假几十年。

先是大规模的高田气囊杀人事件。

2009年5月16日,美国18 岁女孩埃希利帕海姆撞车。气囊展开后,她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最终死亡。从此高田气囊杀人事件掀开罪恶的一幕。

此前高田气囊一直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气囊。除了日系的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汽车等,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现代、福特都是它的老客户。

调查发现,高田公司的安全气囊在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会发生异常破损,从而导致金属碎片飞出,刺向人的面部和颈部,造成重大人身伤害。

迄今为止,高田气囊已造成200 多人伤亡。更可恶的是,高田公司在15年前就已知晓,一直在隐瞒。因为一旦被发现,需要召回的汽车高达1.2 亿辆,该公司无法承受之重,只能宣布破产。

剩下来就是装配高田气囊的车主,头顶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再就是三菱公司“燃效门”造假。

这些年,海内外市场都认为日本车省油,日本人也一直主打省油牌。汽车行业一直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日本车为何省油。结论是日本车材质轻薄,通过牺牲安全来省油。很多中国人宁愿牺牲安全买日本车,也要省油,么么哒。

在他们看来,反正一旦撞车,好车孬车,都是一个熊样。甚至有人认为,撞车之后,孬车的力量能够卸掉,反而比好车安全。所以日系车还是非常畅销。

但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是,日本人不是省油的灯,日本车也是。他们简单粗暴,直接对燃效数据造假,于是日本车贴上了全世界最省油的车标签。

三菱公司从1991年开始,所有销售车型都存在燃效数据造假,造假时间达到了惊人的26年。可以说,三菱公司一直在造假,从未被超越。

最近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又爆出重大丑闻,震惊世界。

你说,前面造假,耗油量多一点,损失一点钱;开一辈子汽车,也不大可能有安全气囊打开的机会。但钢铁企业作为制造原料,这个造假就太无耻了。

神户制钢所通过篡改质检相关证明,伪造强度和尺寸等数据,款款的世界500 强。他们长期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以次充好供应产品给客户。约200 家企业受到波及,涉及汽车、飞机、新干线列车等部件制造。

这样有组织的造假,从10 多年前就开始了,有迹象表明公司高层默许了这种行为。日本人造假肆无忌惮,触目惊心,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飞机在空中,高铁上有数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就是特大谋杀,其罪恶简直就是罄竹难书。

不妨探究一下,当年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是怎么形成的。

战后的日本制造,被许多人认为是“工匠精神”的典范,那么日本制造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点。

其一是国情所迫。日本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必须要通过制造业获得外汇。

其二是日本人变态的诚信。日本人每年都被评为世界上最文明的人。所以然者何? 因为日本人诚信,能够换位思考,具有下一个人意识,不给他人添麻烦。

据说,日本有许多自助加油站,自己加多少油自己放钱进去,从来没有人不付钱加油。日本商场,超市,还是自动贩卖机都从来不装所谓钱币识别系统,因为没有人使用假钱。

在日本造假比坐牢还要严重。犯罪坐牢,回到社会就是正常人,没有人会歧视坐牢的人。但造假一旦被发现,这个人的诚信就破产了,就算自杀也没有人同情,只是认为你在赎罪。

前几年日本有人拿中国产的鳗鱼冒充日本鳗鱼,被发现后:

老板公开谢罪;银行停止贷款,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停止商业关系,企业倒闭;部分年龄较大的企业主走上自杀绝路。

其三是日本人的完美主义。日本人痴迷于技术和秩序,为全世界人所熟知。他们把产品品质无限提升,以高铁来说,日本人是高铁的开山鼻祖。

他们研究、测试、反复测试、修正长达20年以上才正常运营。正是天生的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完美主义、极致追求、严谨,从而成就了日本制造的辉煌。

全世界都相信日本人,相信日本制造的精神,日本制造就这样走上了神坛。

那么,现在日本人为何又要造假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中国人不再造假了。中国已经走过了山寨和高仿时期,中国制造正显示出强大的活力,日本人被拖垮了。

[媒体声音2]

日本一旦造假,全世界都跟着遭殃!

汪 杰

日本企业接二连三的造假事件带来的影响,已经不是蝴蝶效应,简直是飓风横扫……

说到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完美工艺”“精益求精”,一直是打在其身上金光闪闪的标签。

在和来自中国的低价替代品竞争时,良好的声誉让日本产品就算贵也不愁卖。

例如,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特种钢材仍然是日本对华出口最多的产品之一,被广泛用在中国的汽车制造等行业中。

然而如今,让全世界制造业无比信赖的“日本钢铁”,却曝出了巨大丑闻。

1905年成立的神户制钢所(Kobe Steel),是日本钢铁行业的霸主。

几十年来,日本的汽车、新干线、轮船、飞机上都在使用神户制钢所提供的原材料,绝对算得上日本经济的隐形支柱。

就是这样一家堪称“日本门面”的企业,却在近日被爆出从10年前就开始大规模篡改产品强度检测数据。

包括近2 万吨铝制部件、2 千多吨铜制品和近2 万个铝锻造品的不合格产品,被出售给包括丰田汽车、JR 东海新干线、美国波音公司等200 多家企业。

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尚人承认,“因为产品无法达到客户要求,又无法在交期内生产合格产品”,所以篡改品质保证资料蒙骗客户,类似手段已持续10年。

这一丑闻的严重之处,在于不光关系到神户制钢自身的存亡,还把一大批企业拉下了水。

只要使用过神户制钢的原材料,产品就会被消费者质疑。

美国彭博新闻社一针见血称:“你担心自家车用的不合格日本材料吗? ”,让美国人立即意识到,从遥远岛国传来的这一丑闻,已经关乎自己的出行安全。

篡改数据本身令产品质量下降多少不得而知,但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绝对致命。

原材料是制造业的最上游,水源被污染了,整个流域肯定都要遭殃,更严重的是,这个流域覆盖全球,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

根据神户制钢网站介绍,“汽车阀门弹簧用线材”是其独家产品,占据了世界上50%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着世界2 辆车中有1辆就可能使用了不合格线材。

而用于汽车车体骨架的“高强度钢板”,神钢的产品也占据了日本市场50%份额。

丰田、马自达、斯巴鲁都已经表示,在自家生产的汽车部件中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问题产品,接下来可能会面临一波大规模召回

而被神户制钢坑惨的队友,预计还包括受包括日产、本田、三菱汽车、川崎重工等多家日本大企业,甚至坑到了美国波音、英国高铁。

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浮的,没一个能躲得过。

日本工业领域受到全面的负影响,这已经不是蝴蝶效应,简直是飓风横扫日本列岛!

而且,全球几乎每个人都在其影响范围之内

就算你家里没车,出门你总要坐车,想想看平均每两台汽车中,就有一台使用神户制钢的线材,妥妥的躲不开!

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破坏的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声誉。”

另外,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宣布破产,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隐瞒安全隐患,据信已造成了10 多人死亡,令1.2 亿台汽车需要被召回。

[媒体声音3]

17年17个诺贝尔奖: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17 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 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上至国家、下至国民,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聪明,还是日本政府有什么激励机制吗?耐心看完,相信你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经常去日本旅游的朋友们,你们注意过日本纸币上的那些人物吗?

一千元日币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五千元日币上是樋口一叶,日本著名文学家;而最大面额一万日元上那个目光坚毅、面色严肃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

将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个国民、每天都在数次进行的日常活动里,意味着最隆重的怀念、最深刻的尊敬。日本人对知识渊博的人表达最大敬仰。

2016年10月3日,诺贝尔委员会将医学奖殊荣授予仅仅一人——发现细胞自噬机制的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自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17 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 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上至国家、下至国民,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是日本人真的更聪明、还是日本政府有什么激励机制吗? 耐心看完,相信你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17年17 人算不算多? 为什么说日本创造了惊人的纪录?

在诺贝尔奖得奖国家里,美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截止2016年本届诺贝尔奖,美国人获得了354 枚诺贝尔奖,但是在美国获诺奖的人里,移民占据了半壁江山,比如今年,美国六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移民。

按照“在本国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条件来看,日本的厉害之处才浮现出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本土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23 人;而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则为17 人。按人均获奖比例看,日本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黑马”,获奖人数堪称“井喷”。

【解 读】

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希望能够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发展和钻研,继而达到学术的巅峰。但研究总不会一帆风顺,总不可避免遇到一定的环境压力和社会重负,加之研究之旅常常伴随太多不确定和艰难险阻,于是真正能够登顶的科学家确实凤毛麟角。自然也会有一种声音出现在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心里:如何捷径也能成功?

真正的科学巨匠在我们心里是德高望重且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率先被想起的比如袁隆平老人,九十多岁依然朴素穿着、简朴生活,孜孜不倦地在中国大地上躬身试验杂交水稻的变种研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杂交水稻的研究没有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卓越的跋涉,无数次不停止的试验,数不清的失败后的成功,怎么可能养活中国13 亿人口,甚至对整个世界做出如此极大的贡献? 这样的事业依靠什么? 不过是忠于初心的坚守、学术钻研的严谨。但很多人为了成功却剑走偏锋,以此达到个人的目的却失去了科研的严肃。当然,有人会说,学术造假的危害,只是反映出个人的人品、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是集中在某一个个体身上的一种道德反馈,没有那么大的社会影响。事实上远不是如此,学术直接和科学工业相关,一个人的学术素质、学术修养,一个群体的学术道德,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非常深远的。我们可以想象,学术造假带来的社会性的、滚雪球似的伤害,带来的蝴蝶效应,简直就是如飓风横扫一路狂飙,直至摧毁一种产业、一个群体的学术道德观念和社会综合领域的发展与建设。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前些日子出现的日本制造业造假丑闻,因为日本电器在整个世界工业领域被奉为神话标杆,当日本最高端的民族品牌发生大面积的造假的时候,确实引起了世界制造业极大的恐慌,学术造假、质量造假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诚信危机。但令人不解的是,明知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堪设想,为什么这些以质量著称、诚信著称、品质著称的企业,会大面积的出现造假的事件呢? 为什么我们之前不会怀疑的这些事情,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我们更为紧张的是这样的学术精英到底还有多少是能够证明自己清清白白的? 我们继续追问,工匠精神是如何一点一点的遗失的? 这就不得不提当今社会一种浮夸虚假成风的社会风貌,人们追求短期利益,追求物质的极大的财富积累,势必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扎扎实实地从事学术研究,从事专业领域的技能夯实。

所以,为什么今天我们很推崇日本动画领域的吉卜力工作室? 因为它强调的是对传统的人的价值的一种肯定和笃行,宫崎骏的每一部电影都源自于手工,都源自于一笔一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一直放到今天的以潮流著称的动画电影世界里面依然没有落后,反而受到整个动画电影领域的推崇。这说明了无论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都要求行业里面的人必须走在一个最扎实的学术坚持、自我修养的道路之上,唯有能够对学术诚信的坚守,才有可能成就货真价实的艺术和学术。所以,当你在时代潮流之上去追逐的时候,一旦丢失掉学术诚信,那么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当然,我们千万不要觉得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出现了一些学术造假就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到一种危机。毕竟防患于未然才是学术腐败造假留给我们的思考和积极意义,日本如此,世界亦如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日本出现的某个行业的大面积造假就否定其科学研究领域的先进与成功。比如日本17年有17 位研究领域的人物获得诺贝尔奖,从这一点来看,其实更折射出政府对科研的大力的投入,对教育极为注重创新能力以及基础性工程的坚持,今天整个世界都在佩服日本的全民读书的风气,用读书的方式来推动整个民族对于学术、灵魂和人生正气诚信的一种坚守。毕竟,诺奖不是造假可以获得的,民族的文化修养和读书理念的推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所以,当一个人对所做事情热爱,对个人探索精神坚持,对社会饱含责任感成为与生俱来的使命和信仰的时候,我们应该庄重地审视和敬佩。因为对科研的踏实态度,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界的敬重,都会促使整个社会尊重科学与信仰。

猜你喜欢

神户诺贝尔奖学术
神户垃圾箱会表扬人
诺贝尔奖知多少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神户人民不养牛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