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2019-10-30孟捷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0期

摘 要:原则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植物造景的原则就是在植物选择、搭配方式、种植模式、种植理念上综合考量。在实践操作中,有主题原则、适宜原则、时效原则、科学性 艺术性 经济性原则等等,本文仅论述五种基本原则。

关键词:多样性原则;季相性原则;生态性原则;节约性原则;适地适树的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园林植物姿态各异,每一种都有自己的观赏特性,有的观花、有的观果、有的观叶、有的观根、有的觀枝、有的观杆、有的观型、有的观色,因不同植物有不同的观赏特性,自然也就有不同的造景效果。只有保证物种的多样性,才能保持生物生态的良性循环[1]。

在常见的树形方面例如有柱形的蜀桧、塔形的龙柏、圆锥形的雪松、伞形的合欢、圆球形的大叶黄杨球、半圆形的馒头柳、卵形的法桐、倒卵形的柏木、匍匐形的小冠花等,特殊的有垂枝形的龙爪槐、曲枝形的龙桑、棕榈形的棕榈、芭蕉形的芭蕉等。不同姿态的树种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高耸入云或波涛起伏,平和悠然或苍虬飞舞,与不同地形、建筑、溪石相配置,则景色万千[2]。

乔灌木枝干也具重要的观赏特性,可以成为冬园的主要观赏点。如红瑞木枝干红紫,竹、青桐、树龄不大的青杨、毛白杨枝干呈绿色或灰绿色;山桃、梨树的枝干呈方铜色;金枝国槐、金丝垂柳的枝呈金黄色;干皮斑驳呈杂色的有白皮松、悬铃木、木瓜等;花椒、枳刺骨嶙峋;龙桑、龙爪槐、龙爪柳的枝条弯曲伸展,遒劲有力。

花为最重要的观赏特性,带给人的视觉冲击也最为强烈,在观赏植物中的价值也最高。如早春的杏、梨、桃、紫叶李、海棠、白玉兰、紫玉兰、稍晚一点的晚樱、榆叶梅、红叶碧桃、珍珠梅、绣线菊;夏季的石榴、紫薇、合欢、萱草、美人蕉;秋季的木槿、海州常山、月季;冬季的羽衣甘蓝等。一些植物的花极具特色,合欢满树红绒,花体轻盈;凤尾兰白色花串,亭亭玉立;连翘、紫叶李、郁李、西府海棠满树繁花;金银花由白转黄;美人蕉、秋葵花大而美;红蓼、鸟萝花花形独特;月季、紫薇花期较长。赏花时更喜闻香,月季、菊花、暴马丁香芬芳宜人;不同花色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置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应用更是广泛,在植物配置时,可配置成色彩区块、芳香区块、季节区块等。

很多植物的叶片富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芭蕉,可长达2m,非常壮观;蝴蝶槐叶如其名,风吹叶颤,翩翩起舞;山楂树、无花果、五角枫叶片掌状裂深;彩叶树种更是不计其数,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檗、黄金槐、金叶榆、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园林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食用的苹果、桃、梨、枣自不用说,色彩鲜艳的如红色的樱桃、金银木、平枝荀子、枸杞;绿色的枳、木瓜;黄色的石榴、银杏、柿子;紫色的葡萄;白色的红瑞木等。

园林景观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作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就要做到园林景观的多样化,而园林景观的多样化要通过园林设计要素的多样化来实现,而植物是园林中占比例最大的要素,是实现多样化景观最重要的因子。另外,从生态角度来讲,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形体和色彩的植物,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林木的生长习性,才能形成景观的多样性进而形成生境环境的多样性进而形成物种的多样性。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不仅包括植物种类的多样、植物形态的多样、植物色彩的多样,也包括植物使用方式方法的多样,比如,同样的树有孤植、有丛植、有列植,不同使用方式景观效果也不一样,以大叶黄杨为例,可成球、可能篱、可成型。植物造景就是要充分发挥每种植物的个性生态美,只有广泛并且充分发挥每一种植物的作用,才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二、季相性原则

园林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节演变方面。在植物配置中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季相变化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3],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的个体相应变化,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特定景观。根据植物的季节变化,把不同季候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的某一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以不同感受[4]。

园林植物的枝叶花果在形态、结构、景象、特别是色彩方面表现各异,是随时间呈现动态变化的,植物群落的季相在色彩上最能影响外貌,而优势种的物候变化又最能影响群落的季相变化。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北京的香山公园、南京的西霞寺公园、济南的红叶谷等都是把植物的季相性发挥到极致的优秀景区。季相的变化可避免千篇一律的单调景观,从植物的四季生长变化方向进行造景,合理搭配,实现时间上的变化,在色彩的运用上,可进行单色突出、多色混搭、相近色过渡、对比色处理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在同一个植物组合中,一般表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大部分的植物花期、果期、色叶期一般持续时间仅一到两个月,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为弥补这类缺陷,可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

园林局部景点的设计可以分别强调某季的特色景观。以春为题的造景,可以种植春花的桃、梨、杏、各类海棠、榆叶梅,连翘等,以深绿植物为背景,形成春花烂漫、百花争香斗艳的美景,享受繁花带来的色彩与喜庆。

以夏为题的造景,可以种植夏花的木槿、紫薇、香花槐、黄刺玫、珍珠梅、合欢、水生的睡莲、荷花等, 形成多层次的乔、灌、地被组合,以体现植物的郁郁葱葱、茂密繁盛为主,享受植物的绿荫与生机。

以秋为题的造景,可以种植如银杏、火炬树、白蜡、栾树、红栌、黄栌等秋叶或秋色植物,形成色彩丰富的植物色带,种植石榴、构树、山楂、核桃、金银木等秋果植物,以体现黄红相间,色飘带舞,盈实丰收的画面。

冬季百花凋零, 万木枯萎,给人以荒凉清冷的感觉,体现冬园的造景要多体现常绿的龙柏、蜀桧、水蜡、女贞等,形成绿色永恒的主题,经验做法,其中植物常绿量所占比例要超过32%,才能给人以不过于荒凉的感觉。考虑到北方地区冬季多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雪景豪迈壮丽,以体现“雪枝”的造景,也有独到景观。

三、生态性原则

生态化植物造景必须遵循其生态性。从生态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园林设计,应该是表现出活的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同依附于同一空间和土壤,并为我们提供粮食和水分的其它各种生命类型的相互关系。传统绿化讲求线、形、色等视觉上的效果;现代绿化则是生态绿化的概念,研究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乔、灌、草三者的群落关系。每一种植物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它在生长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元素发生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周边的水土、气候、动植物及微生物有着复杂的影响。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要比单一种的群落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因此,在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所栽植物的立地条件、耐寒抗旱的性能、树形树姿的生长情况和发展趋势,研究植物与周边元素的作用影响,在进行配置时,须以生态位原则指导进行植物配置。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它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中常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来恒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但真正能衡量生态效应的其实是绿量。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说得简单点,绿量就是叶量,真正起光合作用、防风泄尘等作用的都是叶。园林是三维空间的艺术,其生态效益同景观效益是可以协调统一的,建立由乔、灌、草组成的合理的复层种植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

根据绿地不同的功能和情况,可选择植物其它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功能,吸滞粉尘以及吸收、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效应并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等功能。为市民保健强身创造洁净空气,使环境达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强身祛病的生态功能。

在化工厂、污染源等产生污染物或气体的地方,要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例如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的槐树、锦带花、银白杨、苦楝、女贞、黄栌、连翘、栾树、构树、合欢等植物;对氯化氢抗性较强的大叶黄杨、核桃、木槿、梧桐、紫穗槐、花椒、紫薇、槐树、美人蕉、小叶女贞等植物;对氟化氢抗性较强的国槐、臭椿、泡桐、龙爪槐、悬铃木、侧柏、丁香、紫穗槐、连翘、金银花等植物。在道路、防护绿地两侧、污染源下风向种植一定滞尘作用的榆树、朴树、木槿、梧桐、泡桐、悬铃木、女贞、盐肤木等植物;以及具有一定殺菌作用的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紫薇、悬铃木、臭椿、楝树等植物。在敬老院、医院种植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可使人放松、精神愉快,不仅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节约性原则

现在,低碳理念已渗透到了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反映在园林建设中,就是一个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营建。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材料、土地、人力等的浪费,采用节约型绿化方法,以植物为主体,用园林植物来形成园林场所塑造、艺术构图、空间构成,注重植物选择与植物配置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保护和利用场所原有植被,选择乡土树种,把节约理念贯穿于园林的设计、营建、养护的全过程。

首先,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主体营建方法。在场地的规划设计中,除了考虑地块的必要功能、空间外,要发挥土地最大的生态效益,就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方法进行园林绿化。铺装广场、园林小品、硬质路面等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的破坏性建设,而且过程往往都不可逆,而植物的种植是对土壤进行的保护性开发,它的生态效益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对于周边的使用人群来说是积极的,所以要尽量缩小硬质景观的比重,注重用地最大生态效益的发挥。

其次,科学确定配置“乔、灌、草”的空间比例。在单位面积的绿地中,“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是草坪的4~5倍,而养护费用却是“乔、灌、草”群落的1/3,所以在绿地的营建中,应该以种植乔木为主,灌木为辅,草坪尽量少用,在同一空间中,要尽最大可能地增加植物的绿量,模仿自然植物群落,提高单位绿地的绿量,建设“乔、灌、草”立体搭配的复合群落,要充分发挥复合群落改善环境、调节气温湿度的作用,达到合理绿化,实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再者,注重养护成本的降低。选用适当的节水植物并进行适当的节水种植。减少纯草坪绿化方式,虽然草坪建植费用低,但是用水量、养护费用却极大,复合层次的群落有利于水分的涵养。在浇水方式上采用喷灌、滴灌技术,改变漫灌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在场地设计中,注重对自然雨水的收集,使用中水浇灌,减少养护费用。

最后,充分利用原有植物资源及野生植物资源。在旧场地的拆除清理及营建过程中,要利用好场地中的原有植物,利用原有植被是对场地的尊重,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大树、古树的砍伐和移植是最大的浪费和失败。

野生植物生命力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生态要求,例如,紫茉莉、地肤、半枝莲、红蓼、鸟萝花、牵牛花等观赏效果好,仅撒种子,不用作特殊处理就能成活,在绿化中合理利用野生植物既可大大降低成本,又可体现地方特色,特别适用于“野性”趣味的园林空间,在城市中别有韵味。

五、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种植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植物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要把具体环境的土壤、光照、植物所占空间和必要的修剪同艺术要求结合起来。乡土树种在原产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是在土壤或者其他环境因子不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顽强的抗性而正常生长。一些乡土植物能有效地避免地力衰退,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能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另外,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植物景观风格,乡土植物尤其是乡土树种真正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植物区系的特色,给人以强烈的地域归属感,应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在提高绿化质量的同时,还能形成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景观,实现景观文化的本土化。

适地适树说得简单点就是:选对树种,种对地方。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1)选对树种。要求设计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调查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

生长状况,景观效果,植物应用广泛程度,整个城市地域植物配置问题,树种缺陷等。再次勘察种植场地物理特征、功能作用,从而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植物选择。特别是盐碱地带,更不能为了效果、景观等而盲目种植喜酸植物,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也是对生态的破坏。

(2)种对地方。不仅从植物品种整体的选择上,也指在每个具体地点的种植上。“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辉;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领南薰”,陈溟子《花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它要求设计师从细节上进行把握、推敲,清楚、了解并熟悉每一种植物的植物习性、生长特点,喜阳喜阴、耐酸耐碱、喜湿喜干、生长速度等因素,从而在满足功能,达到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确定其具体的落地点。比如,紫叶李、金叶女贞在种植上一定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雪松要种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上等。

“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1)注重地方特色保护。植物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土质、水质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它是地方环境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不同的地方,植物常常还是该地区民族传统和文化的体现,从东北到海南,从东部沿海到新疆西藏,变化最大的,视觉冲击最强的,就是植被的特色。

(2)不要盲目引种。适地适树是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倡大力发展乡土树种,但为打破景观的单一性,创造统一中的变化,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植物之间有种间关系的问题,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关系无处不在,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进行驯化以丰富物种多样性。

总之,乡土树种是适应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而长期留存的植物,反映了区域植被的历史。植物造景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而且能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绿地的生物量,又可以利用乡土植物造景反映地方季相变化,更重要的是易于管理,降低管理费用,节约绿化资金。

参考文献:

[1]赵杰.关于植物造景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2]梁慧星.民法解釋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3]张诗媛.园林植物季相设计理论基础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

[4]傅立群.园林植物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

作者简介:

孟捷,(1984-),男,汉族,山东德州市 德州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所副所长 中级职称,在职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园林设计、植物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