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项护理在小儿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2019-10-3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518100郭艳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例数依从性病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518100)郭艳菊

小儿肺炎在中有极高的发病率,占据了儿科住院数的约40%,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憋喘、气促、咳嗽等,及时有效的治疗能促进患儿的恢复、减少肺炎对患儿呼吸系统和神经中枢系统的伤害。在小儿肺炎的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和自主意识较差,患儿常不配合,依从性较差,常致病情反复、加重或引发并发症,所以良好的护理和患儿依从性对促进症状减轻的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2]。专项护理是一种针对每个患儿的病情、症状和个人喜好习惯而制定护理措施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各学科均有应用,现为探究在治疗小儿肺炎患儿中应用专项护理的实施效果而进行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均有发热、憋喘、湿啰音等症状。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缺陷患儿;②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儿;③病情危重需进重症监护室者。共纳入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4.76±1.14)岁,平均病程为5~7天,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4.21±1.28)岁,平均病程为4~8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构成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症状和病情变化。实验组实施专项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小儿肺炎专项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组成,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讲解疾病专业知识和具体护理方法;②护理人员到病房给家属讲解肺炎的特点和相关知识、患儿症状的识别和病情检测要点、患病时的护理方法,并安抚家属情绪,减轻家属的焦虑感;③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干燥,严格控制来访人员数量,减少交叉感染;④密切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和症状,病情进展或出现并发症时给予相应处理;⑤患儿呼吸道阻塞时,应及时清理,教育患儿正确的咳嗽方法并鼓励其咳嗽将痰排出,如痰排出受阻,可辅以雾化吸入、翻身等措施;⑥给予患儿易消化、优质蛋白高的饮食,根据尿量、体温等控制每日进水量;⑦多与患儿交流,给予输液、用药等护理措施时应用轻柔的手法,减少患儿的不适感,并多给予微笑、鼓励和安慰,患儿反抗时耐心安抚其情绪,减轻其恐惧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缓解时间、憋喘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X线胸片缓解有效率、患儿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X线胸片缓解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为干预治疗3天后复查结果,显效指阴影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有效指阴影缩小但仍有较大阴影,无效指阴影无明显缩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儿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依从和反抗,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评分由患儿及家属共同填写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分为护患关系、护理质量、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护理态度五项,每项20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比较差异,计量资料以 (±s)表示,t检验比较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憋喘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儿的X线胸片缓解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X线胸片缓解总有效率90.00%(36/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

附表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发热缓解时间(d) 憋喘缓解时间(d) 湿啰音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0 4.61±0.86 3.34±0.72 6.97±1.27 7.47±1.63实验组 40 3.74±0.65 2.67±0.68 5.38±1.14 6.24±1.33 t 5.104 4.279 5.892 3.6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附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对比[n(%),(±s)]

附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对比[n(%),(±s)]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依从 反抗 总依从率 护理满意度对照组 40 23(57.50) 11(27.50) 6(15.00) 34(85.00) 85.17±7.28实验组 40 31(77.50) 8(20.00) 1(2.50) 3(97.50) 93.73±5.62 X2/t 3.914 -5.887 P 0.048 0.000

3 讨论

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成熟,对病原的清除力和抵抗力较弱,而引发感染性肺炎。小儿肺炎的症状往往较重,但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但大多数患儿家属对病情特点了解不够,焦虑和担忧情绪较重,护理患儿时会出现错误行为,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了解不够,无法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专项护理过程中对家属进行疾病的健康知识宣讲,并安抚家属情绪,能提高家属对疾病的专业知识和特点了解程度,减少其焦虑情绪,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能为患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4]。保持患儿病房洁净,密切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能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针对患儿呼吸道情况给予相应护理,能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洁净和呼吸道通畅,利于患儿恢复。

小儿肺炎主要以发热、咳嗽、憋喘、肺部湿啰音和X线胸片大部阴影为主要临床体征、症状,在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发热缓解时间、憋喘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线胸片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专项护理方案能提高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减轻、病情恢复,降低患儿住院耗时,同时也降低了患儿院内二次感染风险,对患儿的成长发育健康有重要意义。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实施专项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患儿由于年龄小、思维发育不完善及健康意识不足,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常不配合,依从性不高,专项护理小组成员对患儿给予较高的耐心和轻柔的护理动作,并与患儿多加沟通,能增强患儿的信任,减轻其不适感,从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护理过程的顺利度,更好的促进患儿恢复[5]。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肺炎患者中应用专项护理可有效增加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恢复并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例数依从性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