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2019-10-29赵海艳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抗凝剂甲组白细胞

赵海艳

长春骨伤医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31

血液细胞检验作为临床医学检验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血液内相关成分检测、分析为前提,再拟定对应的检验报告,评估患者疾病类型和进展情况。目前常见检验内容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而做好检验过程及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可靠性和精确性的前提[1]。本课题选取我院施行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施行血液细胞检验的68例患者(血型相同),随机纳入甲组(34例)和乙组(34例)。甲组男女比例18:16;年龄17岁-53岁,平均(30.66±5.81)岁。乙组男女比例15:19;年龄16岁-55岁,平均数(31.43±5.08)岁。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均施以静脉血采集,再予以有效的稀释处理,甲组稀释比例为1:10,000,乙组稀释比例为1:5,000。待稀释完成时,将各组静脉血液予以混合,均匀划分为30份,进行血液细胞检查。再次取静脉血标本混合分成30份作为对照,且将样本放于22 ℃环境下储存,于30 min后取出10份施行血液细胞测定,放置3 h后再取出10份,余下10份于放置6 h后取出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另外,血液细胞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2]。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统计软件为参照,对本文涉及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予以统计处理。前者用(Mean±SD)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后者用%表示,组间数据施行χ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血小板检验结果和抗凝剂比例存在相关性,正常比例下血液检验结果较高于不正常比例(P<0.05),同时血液检验结果还和标本放置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影响因素下血液细胞检验结果(Mean±SD)

3 讨论

本课题可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血小板检验结果和抗凝剂比例存在相关性,正常比例下血液检验结果较高于不正常比例(P<0.05),同时血液检验结果还和标本放置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

依据多年工作经验,为更好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准确度,则可从以下内容入手:(1)抗凝血液细胞。血样采集完成时,应立即施行抗凝操作,常见抗凝剂为EDTA,因该类抗凝剂不会对血小板、白细胞形态造成影响,最佳浓度为1.5 mg/mL。若抗凝剂使用不充分,则会出现微凝血块,诱发仪器堵塞,影响检验结果精准度。(2)标本稀释。于白细胞计数检查中,难度相对较大,应预先对血液予以稀释,若稀释倍数较大则会减少血细胞计数,倍数较小则会引起血液细胞重合缺损的状况。常见白细胞、血红蛋白稀释比例为1:250,而红细胞、血小板则为1:20,000。总之,于血液细胞检验中,抗凝剂配比比例应引起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关键,做好抗凝剂配比和放置时间质控,能够有效提高血液细胞检验准确度。

猜你喜欢

抗凝剂甲组白细胞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白细胞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