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10-29田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9期
关键词:精细化医护人员麻醉

田洁

071000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麻醉科,河北保定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86 例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手术麻醉患者126 例,依据双色球方式分为两组各63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29 例;年龄22~55 岁,平均(33.67±1.45)岁;其中胸外科10 例,耳鼻喉科6 例,妇科12 例,血管外科9 例,普外科26例。观察组男32 例,女31 例;年龄24~58 岁,平均(36.49±1.71)岁;其中胸外科6 例,耳鼻喉科10例,妇科11例,血管外科10例,普外科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岗位调配、定期举行总结会议等。⑵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①建立麻醉复苏室出入室指标;妥善安排医护人员对在麻醉复苏室的患者进行全天候监测与护理;护理人员人数需按一床两位的护理比例分配;对患者转出、用药、治疗方案等需要2 名及以上麻醉医生进行监护,夜间安排1 名麻醉医师值班;麻醉复苏室采取轮班制度进行工作分配,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详细记录人员登记、药品消耗量、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等信息,把人力资源使用最大化,从而保证护理质量。②主治医师与护士将患者运转至麻醉复苏室时,需将患者病情详细与麻醉医生讲述,具体包括何种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术中输液与输血量、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责任护士应告知麻醉复苏、室内护理人员患者病情、术中输液与输血量、各类所需物品与药品等;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后,护理人员需全程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每10~15 min记录1次各医疗设备所反映的参数数据,若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工作;室内护理人员加强对各类导管的护理(如氧气管、导尿管、输液管、引流管等),维持各类导管畅通,并记录观察导管内引流物的形状、颜色及流量等;患者意识尚未清醒时,适当使用约束带和护栏装置,防止意外拔管。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通气不足、气道阻塞等并发症或意外,此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③管理阶层人员宣传精细化管理理念,该管理模式运行重点在于一个整体性配合,因此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参与其中;管理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训,在理论中实践,让医护人员深刻了解精细化管理模式;由护士长安排各护理人员的工作,实行分层分类岗位制度,有弹性地进行排班调度,最大程度地运用人力资源,以保证医护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高效性;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护理纠纷案件进行追查,做到确切落实;依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职务分配,且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价考核期间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工作态度进行评价,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自身岗位工作。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包括投诉情况、意外发生情况、合理操作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60 分,20分以下为不满意,20~45 分为基本满意,45 分以上很满意,总满意率=(基本满意+很满意)/每组例数×100%[1]。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SPSS 2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出现投诉、意外情况低于对照组,合理操作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是针对性对患者手术麻醉后进行严格的观察与监测,且对患者进行持续治疗,直到其生命体征稳定,身体功能恢复,最后出院继续正常生活,因此全体医护人员均应重视麻醉后复苏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作为近年来临床引入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技术[2],该种管理模在现代护理管理中分为3 个层面:精细化、规范化、个性化。精细化管理实施于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到严格把控偏差、操作无误、精益求精、精细分化,把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医护工作人员身上,保证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规律性是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并与标准化、细致化、个性化融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伸展与扩张,结合实际的场所与人员,运用实际的业务水准,建立详细的细节管理方法,从而保证护理工作质量[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投诉率、意外发生率、合理操作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可使麻醉复苏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理念、品行思想得到大幅度提升,值得被广泛推行实施。

猜你喜欢

精细化医护人员麻醉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