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29邵长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9期
关键词:肢体脑出血神经功能

邵长伟

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江苏南京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可由高血压、微动脉瘤等因素引发,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昏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手术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可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手术可对患者造成创伤,术后并发症较多,大部分患者术后可遗留神经、肢体等方面障碍[2]。因此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促进其尽快康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中,旨在观察其在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脑出血术后患者1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观察组男60例,女30例;年龄48~78 岁,平均(62.13±2.4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31 例,脑叶23 例,脑室21 例,丘脑15 例。参照组男61 例,女29 例;年龄49~77 岁,平均(62.16±2.5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32例,脑叶24例,脑室20 例,丘脑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并接受手术治疗;②无手术禁忌证,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③存在沟通障碍、认知障碍;④临床资料不全;⑤配合依从性较差。

方法:⑴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饮食指导与基础护理。⑵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有研究表示,人体每日不同时间段精神活性存在差异,每日9:00-11:00、16:00-17:00、19:00-21:00 等均为人体精神活性较高的时间段,此阶段人体精神状态良好,主要表现为愉悦放松、乐意与人交流。护理人员因在此时间段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常见并发症、注意事项等,多安慰、劝导、鼓励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引导其正确看待疾病,并讲解治疗成功病例,增强康复信心。②用药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脱水治疗,常用药物包括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根据患者脑水肿、颅内压情况严格控制脱水治疗时间及间隔,并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提升患者依从性。③康复锻炼:a.吞咽训练:对轻度吞咽困难者,可指导其进食半流食,将床头抬高30°,嘱患者头偏向瘫痪侧时应缓慢进食;对重度吞咽困难者行鼻饲营养支持,将床头抬高45°,鼻饲20 min 后平躺,避免出现反流、误吸。b.肢体训练:根据术后患者自身状况指导适当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于床上进行抬手、抓握、摸脸等简单动作,运动量以其耐受为度。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鼓励其下床行走,指导其进行穿衣、如厕、上下楼梯等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训练强度由弱至强,切勿运动过度。④其他护理:对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进行禁食以缓解胃肠压力,术后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对盐钠摄入量严格控制,积极预防水钠潴留,避免加重患者脑水肿程度。做好患者口腔清洁工作,避免出现口腔溃疡,睡前协助患者进行擦浴,仔细冲洗会阴部,避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

观察指标:应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评两组神经功能[3],分值为0~42 分,分数越低提示神经功能越好。以Barthel指数(BI)测评两组日常生活能力[4],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佳。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BI 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NIHSS 评分、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 评分低于参照组,BI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需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治疗。目前临床对脑出血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快速解除血肿压迫,缓解病灶处供血不足,有效阻断继发缺氧、缺血等恶性循环,防止进一步损伤脑神经细胞[5-6]。虽然手术可一定程度缓解脑组织损伤,但多数患者术后可遗留不同程度肢体、神经功能障碍,且并发症较多,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康复锻炼、饮食干预、生活护理等,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明显提升,护理效果理想。因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术后可导致肢体功能、言语、认知等多方面障碍,可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引发焦虑、沮丧、烦躁等负面情绪[7]。通过实施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聊天,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康复锻炼作用等,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8]。术后合理安排用药,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并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可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9],对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患者的康复锻炼,包括吞咽训练、肢体训练等,协助患者翻身、按摩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协助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嘱其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与时间,切勿操之过急[10-11]。术后还需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可增强免疫力,预防出现口腔溃疡、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NIHSS 评分、BI 评分均显著改善,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积极预防并发症,利于改善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应用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NIHSS评分 B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90 16.31±1.25 5.31±0.37 41.26±3.47 71.31±5.29参照组 90 16.28±1.21 9.86±0.54 41.32±3.52 54.38±4.18 t 0.164 65.941 0.115 23.822 P 0.870 0.000 0.908 0.000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猜你喜欢

肢体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写作漫谈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