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19-10-29吕秀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9期
关键词:肱骨关节骨折

吕秀方

437100湖北省咸宁市中医医院,湖北咸宁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骨折发生于肱骨远端的内髁、外髁上方[1]。肱骨髁上骨折对患者关节功能具有较大影响,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及关节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肱骨髁上骨折主要采用复位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在术后因疼痛引起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康复训练,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本文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 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8 例。参照组男25 例,女23例;年龄14~57 岁,平均(41.36±3.81)岁;其中摔伤9 例,暴力损伤30 例,交通伤9 例;左侧骨折32 例,右侧骨折16例。试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5~57 岁,平均(41.46±3.89)岁;其中摔伤10例,暴力损伤28例,交通伤10例;左侧骨折31例,右侧骨折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参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②试验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术前让患者充分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与患者积极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康复训练的作用与意义,缓解患者心理顾虑。根据患者身心情况与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一项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案,经家属和患者同意后展开。手术结束后,叮嘱患者卧床休息,预防髋关节发生内翻和外旋;术后24 h,指导患者锻炼踝关节,练习时保持深呼吸,避免心肺系统发生并发症;术后48~72 h,抬高患肢实施下肢按摩,指导并辅助患者进行抬高训练;术后120 h 内,指导患者下床并适当活动,若患者疼痛感较强,可通过冰敷或转移患者注意力来缓解疼痛,必要时可使用止痛药物。换药护理时,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换药前可通过聊天、听音乐等措施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12 h、13~24 h、25~48 h 分别记录VAS 评分与FLACC 评分,其中VAS 为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FLACC 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采用Flyrm标准评价关节功能:肘屈伸时不受影响为优;肘屈伸受限<10°,肘内翻<5°,关节恢复基本功能为良;肘屈伸受限为11°~30°,肘内翻6°~15°,关节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为中;肘屈伸受限>31°,肘内翻>16°,关节受到严重影响为差[3]。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12 h、25~48 h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24 h 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FLACC 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12 h、25~48 h FLAC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24 h FLACC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6~12 h 术后13~24 h 术后25~48 h参照组 48 6.12±1.83 5.81±0.46 4.95±0.36试验组 48 5.89±1.57 4.36±0.57 4.82±0.43 t 0.48 15.31 1.40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FLACC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FLACC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6~12 h 术后13~24 h 术后25~48 h参照组 48 7.86±0.48 6.47±0.39 5.13±0.26试验组 48 7.79±0.81 4.62±0.46 4.86±0.68 t 1.49 34.95 1.92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讨 论

肱骨髁上骨折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因术后疼痛、对恢复训练的认知不全,导致患者排斥早期功能锻炼,配合度较差。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对加快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疼痛护理作为临床上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进行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4]。该护理还能从心理方面干预患者不良情绪,通过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术后康复的认知,使其能积极加入早期康复训练,提升患者抗痛能力,加快伤口愈合[5]。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术后13~24 h VAS与FLACC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同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症状,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对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肱骨关节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