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肾阴虚型眩晕针灸加药物联合治疗60例疗效观察

2019-10-29张金玲郭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冻干粉阴虚天麻

张金玲 郭芳

101117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北京

100029北京安贞医院2,北京

眩晕,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临床上轻重不一,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扑倒[1],中医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瘀血阻窍型。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少寐多梦,腰膝酸软,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数[2]。笔者采用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肝肾阴虚型眩晕患者60 例,男26 例,女34例;年龄50~82 岁;病程2 个月~1.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疗标准》[3],眩晕肝肾阴虚型: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少寐多梦,腰膝酸软,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数。西医诊断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史。排除急性脑卒中。

治疗方法:②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250 mL 配天麻素注射液6 mL、0.9%氯化钠100 mL 间隔、0.9%氯化钠250 mL 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0.45 g,1次/d,治疗1周。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针灸取穴:百会、风池、太阳、内关、三阴交、太溪,1 次/d,治疗1周。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疗标准》。①治愈: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症状消失;②好转:眩晕症状消失,耳鸣、腰膝酸软症状减轻;③无效: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讨 论

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凡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等,以眩晕为主要表现者[1],均可考虑本病。眩晕病因主要为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年高肾亏、饮食不节等;最早见于《内径》,称为“眩冒”“眩”,认为本病属肝所主,主要与邪中、髓海不足、血虚等多种因素有关,如《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虽然病因很多,归纳起来,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证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清窍失氧,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治宜填精生髓,滋补肾阴,益气养血,调补脾肾[1]。肝肾阴虚型眩晕,中老年患者居多,且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史,病程均较长,又多有瘀血阻络。给予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针灸取穴百会、风池、太阳、内关、三阴交、太溪。百会穴位于巅顶,为三阳五会之所,具有升提阳气,祛风息风,以止眩晕;风池穴足少阳胆经,治疗因风邪引起的头部疾病,太阳穴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二穴相配以止头目胀痛、止晕。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宽胸理气除烦。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汇,与太溪穴足少阴肾经原穴,调补肝肾,行气活血,培元固本。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报道较多,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到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有效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迷路动脉及内耳血供[4],用以改善眩晕、耳鸣等症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是中药三七的提取物,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作用,具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供血、扩张血管功能,可针对患者病久淤血阻络治疗。两药联合应用,疗效较好。中间用0.9%氯化钠100 mL间隔,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提示,治疗组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天麻素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疗程较短,减少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冻干粉阴虚天麻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猪瘟高免血清冻干粉的初步研究》图版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发光菌冻干粉保护剂及贮藏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