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在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29吴银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9期
关键词:血流量内瘘动静脉

吴银平

448000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湖北荆门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常用方法,为维持其治疗有效率,保证理想的血管通路是基础与前提[1]。动静脉内瘘术是持续性血液透析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具有安全、不易感染、血流量充分的特点,若护理得当,可维持4~5年[2]。本文对功能锻炼与远红外线治疗进行重点观察,以探讨其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促进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2月收治实施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CRF患者30例。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首次建立内瘘的CRF 患者。②均自愿加入本研究。⑵剔除标准:①患严重精神疾病、沟通障碍的患者。②存在严重水肿的患者。按照单双数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22~75岁,平均(52.1±15.9)岁。观察组男8例,女7 例;年龄24~76 岁,平均(52.4±1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方法:⑴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①心理护理: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并对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健康教育:认真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养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③并发症护理:术后3 d适当抬高患者患肢,并做好其保暖工作,以减少水肿的发生率;嘱咐患者穿着宽松衣物,并注意避免使用内瘘侧肢体进行静脉采血、输液等操作;随时关注患者的穿刺部位情况,避免其出现渗血、感染、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⑵观察组:功能锻炼+远红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功能锻炼及远红外线治疗:①功能锻炼:术后1~2 d 抬高术肢至稍微超过心脏,以避免水肿;术后3 d实施术肢功能锻炼:抬高术肢至垂直地面并停留8~10 s,练习3 次/d;术后4~6 d进行空抓练习:抬高并尽可能伸直术肢,与此同时尽力张开五指,随后握拳再伸指,持续10~15 s/次,练习3~4次/d;术后7~9 d 进行捏球屈曲练习:先是保持术肢自然下垂,五指捏紧软球并默数1~10 后放松,重复练习5次后将上臂用力弯曲1~5 s,随后放松伸直再用力弯曲,重复以上练习1 次/d,练习15 min/次;术后10~14 d 进行术肢腕关节内旋、外展练习:练习10~15 s/次,与此同时使用健侧手指轻轻按压吻合口至静脉呈现中度扩张,持续10~15 s/次,练习3次/d;在拆线后仍继续进行捏软球的练习。②远红外线治疗:术前3 d及术后2 d实施远红外线治疗,充分暴露动静脉内瘘后调整好治疗仪与内瘘之间的距离约为20 cm,实施远红外线照射,照射时间为40 min/次。照射之前应先为患者讲解远红外线治疗的原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杂音及血管震颤情况,并询问患者的治疗感受。

评价项目:对比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及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其中内瘘成熟的标准为:①血流量达到180~240 mL/min,血管直径高于6 mm,皮下深度低于6 mm。②至少可完成1 次血液透析,或是能耐受6 次/月血液透析。③能耐受每次穿刺2 针。④用手触及有弹性柔软血管,且穿刺点周围无血肿[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及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及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及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比较(±s)

组名 n 成熟时间(d) 血流量(mL/min)对照组 15 37.00±5.00 190.00±7.00观察组 15 26.00±3.00 231.00±10.00

讨 论

CRF 又可称为尿毒症,主要是指因各类因素造成的肾实质慢性功能损害,患者往往表现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代谢产物潴留,全身器官、系统受累等临床综合征[4]。近年来,CRF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

一般而言,CRF 患者多以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它通过将机体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需要对患者建立成熟的动静脉内瘘,以保证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通畅性[5]。成熟后的内瘘需要达到一定血流量方可正常使用,但由于其成熟期约为4~6周,且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顺利养成瘘管,或是养成后无法使用,从而导致患者需不断进行动静脉内瘘术,最终造成无血管可用的情况。除此之外,即使内瘘养成顺利,若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未能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也有可能引发血管闭塞、出血或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资料发现,在动静脉内瘘术后实施科学的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内瘘成熟,且经由远红外线治疗仪的照射,可进一步增加内瘘的血流量,提高其使用效率[6]。

由本文研究可知,经由功能锻炼及远红外线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且其血流量也有所增加,进一步证明了其治疗的有效性。

总之,对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实施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可缩短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增加其内瘘血流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血流量内瘘动静脉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29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