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乐人名典综合篇(十八)

2019-10-28乔书田

音乐生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杂剧冰壶

乔书田

董庭兰(Dong tinglan)

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著名琴家,以吹奏西域觱篥著称。约生于公元695年,卒于765年,陇西(今甘肃一带)人。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别名“董大”。少年时,不肯读书,曾沦为乞丐,以讨饭维生。后,师从著名琴家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最流行的两大流派“沈家声”、“祝家声”琴艺。然而,时运不济,盛唐时期兴起胡乐,西域音乐盛极一时,对古琴艺术冲击很大,董庭兰陷入苦闷之中。当时有人感叹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房次律,即唐玄宗朝的吏部尚书房琯(字次律),董庭兰曾是他的门客。当古琴遭到冷遇,惟有房琯欣赏董庭兰的琴艺。同时,胡乐的冲击,使董庭兰认识到,音乐,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才有其生命力。于是,他顺其潮流,苦心钻研西域传来的乐器觱篥。

觱篥,是一种以芦作簧,以竹为管的竖吹管乐器,西域人带入中原,成为唐代宫廷中十部乐的主要乐器。董庭兰掌握后,反复向西域乐人学习、交流,并经常到百姓中去演奏,使他的吹奏技艺迅速提高,成为当时著名的觱篥演奏家。

然而,董庭兰并没有完全放弃琴艺,而是在觱篥曲的启发下,将琴艺与觱篥演奏相互融合,砥砺创新。他将自己最擅长的觱篥曲《胡笳》,改编成琴曲演奏,使他的声望一度超过“沈家声”与“祝家声”。今存的琴曲《大胡笳》、《小胡笳》,就是由他改编完成的。另外,他还创作了琴曲《颐真》,收录在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据说,《颐真》是他隐居山林后,过着“寡欲养心,静息养真”的道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们都知道,董庭兰有个好友——唐代诗人高适。唐玄宗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春,房琯遭贬,作为门客的董庭兰也随之离开了长安。就在这年冬,在睢阳(即今河南商丘县),与分别多年的好友高适,重逢了。酒店小饮后,又将各奔东西。高适为董庭兰写下了组诗《别董大二首》相赠。其一云:“千里黄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不仅写出了二人的情谊,而且写出了董庭兰的名气之大:“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诗人高适流浪多年,与身怀绝技的好友“董大”相逢,却掏不出送别的酒钱,足见董庭兰和诗人高适是何等的清贫。

念奴(Nian nu)

唐代名歌伎。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五中载,“开元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可见念奴的姿色与伎艺出众。唐代诗人元稹曾作《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连昌宫,是唐代皇帝的行宫,始建于高宗时。址在河南府寿阳县,即今河南宜阳。“初过寒食一百六”:按唐朝习俗,冬至过后的一百零六天开始,前后三天,要禁烟火,为寒食节。在这六天里,所有酒店与人家,都禁烟火,要吃冷食。但,皇宫各处的树木却仍然绿绿葱葱。“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夜半月亮升到中天的时候,宫里传来奏乐声,原来是贺老的琵琶在压轴演奏。贺老,即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琵琶演奏家贺怀智。定场屋,即压场的意思。唐玄宗每次出游,总是让念奴相随。这次来连昌宫,念奴也暗中相随。这时,高力士一遍又一遍地傳呼念奴,说皇上要听她演唱。接下来的几句,是写念奴在宫中的行状。原来,她正陪着宫中的随行人员睡觉,这说明,念奴不仅是皇帝的宠伎,还是大众的情人。觅到后又连催几次。虽然寒食不许动火,还特许路上燃起蜡烛,为念奴照明。念奴满眼娇媚的样子,轻轻拢了拢鬓发,旋即打扮好装束,迅速来到宫中(九天,即宫中),歌声一起,“二十五郎吹管逐”。 有资料说,二十五郎,是二十五个笛手为她伴奏。非也。二十五郎,是指邠王李承宁。李善吹笛,又排行二十五,称为二十五郎。

据传,大石调的《念奴娇》曲牌,就是由念奴而起,意在赞美她的歌唱。大石调,即以“商”为主音的“商调式”。

杜 佑(Du you)

唐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音乐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即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公元735年,卒于812年。一生耗时36年,撰著《通典》200卷,开创典章制度史上之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1]之一。

《通典》是记述唐天宝之前历代各种典章制度、地志、民族等诸方面的政书,总计一百九十余万字。其中,有关音乐方面的记述共七卷(即一百四十一卷至一百四十七卷),集为《乐典》。卷一百四十一为《乐一》,即“乐序”;卷一百四十二为《乐二》,即“历史沿革”;卷一百四十三《乐三》,为“十二律”;卷一百四十四为《乐四》,即“八音”;卷一百四十五为《乐五》,即“歌”(包括歌者、歌曲等,秦青、韩娥等都在其中)。卷一百四十六为《乐六》,即“清乐、坐立部伎等”;卷一百四十七为《乐七》,即“郊庙宫悬备舞议”。

范冰壶(Fan binghu)

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名居中,杭州人。据《录鬼簿》卷下记载,“范冰壶,名居中,冰壶其号也,杭人。父玉壶,前辈名儒,远近皆知父子之名。公精神秀爽,学问(二字漫漶),尝出大言于肆,以为‘笔不停思,文不阁笔。人知其有才,不敢难也。善操琴,能书法。其妹也有文名,大德年间被召赴都,公亦偕行,以才高不见遇,卒于家。有乐府南北仗行于世。”

冰壶曾与施惠、黄天泽、沈洪等合作创作杂剧《拜月亭》(又名《幽闺记》)。讲的是,金朝遭北番入侵,王尚书受命出征平番。王夫人与女儿瑞兰仓皇出逃,路上二人走散。这时,有逃难的两兄妹蒋世隆与瑞莲,也在路上走散。瑞莲巧遇王夫人,王夫人收她作了义女。瑞兰在路上遇到了蒋世隆,二人结伴同行。在避难小店中,产生了爱情。王尚书平番得胜返京,路过小店,巧遇女儿瑞兰,方知她们母女走散。女儿提出要与蒋世隆成婚,父亲不允,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带女离去。路上遇到了夫人和义女瑞莲,一起回到京城。后来,王尚书高升作了宰相。看上了刚刚中举的一位状元,想把女儿嫁给他。结果,女儿不同意,状元也加以拒绝。正在这难解难分之时,义女瑞莲认出了新状元即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一切便迎刃而解,全家皆大欢喜。然而,该剧作者究竟是谁?史上却说法不一。另外,冰壶还与施惠合作编撰了杂剧《鹔鹴裘》,但已失传。

《录鬼簿》编者钟嗣成作有散曲《凌波仙·吊范冰壶》:“向、歆[2]传业振家声,羲、献[3]临池播令名。操焦桐,只许知音听。售千金,价不轻。有谁知,父子才能?冰如玉,玉似冰,比壶天,表里流清。”

钟嗣成(Zhong sicheng)

元代戏(散)曲作家。字继先,号丑斋。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寄居杭州。元成宗大德初年(即公元1297年),在杭州官学读书,与赵良弼[4]、屈恭之[5]、刘宣子[6]、李齐贤[7]等同窗。多试不中,便不驱仕途 ,闭门读书。除撰有中外闻名的《录鬼簿》两卷外,还撰有杂剧《寄情韩翊章台柳》、《冯驩烧券》、《瑶池王母蟠桃会》、《孝谏郑庄公》、《汉高祖诈游云梦》等七种。但,均已失传。今仅存散曲小令50余首,套数一套。

《录鬼簿》,缘何叫《录鬼簿》?钟嗣成在“自序”中云:“今因暇日,缅怀古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艺,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湮没无声,遂传其本末,弔以乐章,使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有幸矣。名之曰《录鬼簿》。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有何幸焉!”

元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汉族知识分子,既利用,又排斥。汉族知识分子要入仕,只有经科举之途。然而,元代又有“十儒九丐”之说。足见知识分子地位之低下。写戏、唱戏的,更不用说。当时有许多身怀绝技的戏曲家、戏曲艺人,堪称文化精英者,一旦过世,人技俱亡,文化上的损失极其严重。因此,处于同样命运的钟嗣成,产生了为这些人立传的想法,并于元明宗至顺元年(即公元1330年)成书,分上、下两卷,记录杂剧、散曲作家152人,收录剧目400余种。从中可看出元代戏曲发展的脉路,杂剧作家南迁后写南戏的情况及后期杂剧音乐运用“南北合套”的情形等。

王德晖(Wang dehui)

清代戏曲家,字晓山,山西太原人。曾与徐沅澂[8]合著《顾误录》,全书四十章。有“四声纪略”、“五音总论”、“五音口诀”、“音节所宜”、“度曲得失”、“度曲十病”、“度曲八法”、“度曲六戒”、“南北曲总说”、“南北方言论”、“南北宫调说”、“声调轮”、“工尺及反切论”等等。其中,四至十五章,为讲述律吕的章节。其中,有关戏曲演唱方法的论述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度曲得失”云:“凡人声音不等,见解亦不同,或于此有所长,于彼即不能无所短。如唱得雄壮的,往往失之村沙。唱得蕴藉的,失之也斜。唱得纤巧的,失之寒贱。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又有专干磨拟腔调,而不顾板眼。或又专主板眼,而不审腔调。均系一偏之病。惟腔与板两工,唱得出真字,行腔圆,归韵清,收音准,节奏细体乎曲情,清浊立判于字面,久之娴熟,则四声不召而自来,七音启口而即是,洗尽世俗之陋,传出古人之神,方为上乘。”该书最早的版本刊行于清咸丰元年,即1851年。

参考文献:

[1]十通: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共十部政书。

[2]向、歆:指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刘向:生于公元前77年,卒于前6年。字子政。祖籍沛郡(今江苏徐州)人,但,世居长安。曾任谏大夫、宗正等职。因反对宦官石显等弄权,两次下狱,被贬为庶人。汉成帝继位后,被启用,任光禄大夫,改名“向”。后官至中垒校尉,人称“刘中垒”。主要贡献为所撰《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书。但,大多亡佚,现仅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部。

刘歆:刘向子,西汉著名学者。生于公元前50年,卒于公元23年。字子骏。曾与父合订《山海经》,并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史学等诸方面成就卓著。

[3]羲、献:指晋朝两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者在吊词《凌波仙》中,借史上两对有名的父子(刘向与刘歆、王羲之与王献之),来烘托范冰壶与其父亲范玉堂的成就之大。

[4]赵良弼:元代著名外交家。古赵州(今河北赞皇县)人。生于1216年,卒于1286年。字辅之。元代女真族人。

[5]屈恭之:元代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钟嗣成同窗。编有杂剧五种,均已失传。

[6]刘宣子: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祖籍均无考。字叔昭。编有乐府多种,并能度曲。

[7]李齐贤:古高丽(今韩国)人。生于1288年开城,卒于1367年。古韓国“三大诗人”之一,杰出词作家。字仲思,号益斋。1315年受高丽国王忠宣王应召,来到当时元朝大都(即今北京),在中国生活26年,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名字齐贤,取自《论语》中“见贤思齐”之意。

[8]徐沅澂:清代戏曲理论家。北京人。字惺宇。编有《顾误》。1851年,在北京与王德晖相遇,王德晖著有《曲律精华》。二人志同道合,各拿出手稿,相互参校,编成《顾误录》一书。1959年,该书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猜你喜欢

杂剧冰壶
What Are Those Red And Green Lights On Gurling Stones?
室内“冰壶”赛
小小冰壶贵在何处
每只逾万元冰壶贵在何处
找冰壶
冰上的国际象棋
论朱有燉妓女戏对“贞”的颂扬
清代杂剧的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