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10-28陈晶冶玉萍苑扬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外科学考核成绩教学效果

陈晶 冶玉萍 苑扬(通讯作者)

(1新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普外二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已逐渐转变为培养能力为主。同其他专业方向相比,外科学教学具有涉及学科范围广、课程逻辑性强等特征[1]。如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并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临床外科学教学的研究热点。以往临床外科学教学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差。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2]。形成性评价则更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本次研究以本校2018级外科教学班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对外科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8级外科学教学班A班与B班作为研究对象,每班40名学生。A班包括2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8~22岁,平均为20.5±1.3岁。B班包括2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9~22岁,平均为20.1±1.6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教学方法

A班学生行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①分配教学小组,将A班学生按照人数平均分为5个教学小组,每组8人。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和讨论内容进行安排。教师按照教学按摩将学习内容、相关问题和重点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学生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②小组自主学习,学习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和重点问题自行搜集和查阅资料,通过自主学习相应章节内容,或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查阅,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尝试对问题进行初步解答;③小组讨论,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讨论,并对最佳答案进行总结;其次在组间进行讨论,各组就本组所总结结论进行交流和提问,并相互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反馈和纠正;④归纳总结,在完成小组讨论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小组讨论结果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其他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期末考试、期中测验、临床知识考核和学生出勤、小组讨论评价,其中期末考核结果占总体的50%,期中测验10%,学生出勤5%,小组讨论35%。

B组学生行传统教学模式联合终结式评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课件、多媒体等形式进行课堂授课,以教师讲授作为主要方式。在学期教学结束时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技能操作考核(30%)、案例分析(20%)和理论考核(50%)。

1.3 观察指标

1.3.1 教学效果 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包括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6项内容,单项总分为5分,分数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好。

1.3.2 考核成绩 对两组学生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包括病案分析、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三方面内容,单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考核成绩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s)形式,并对其进行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教学效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A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s,分)

表1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s,分)

?

2.2 考核成绩

由表中数据可知,A组学生病案分析、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评估结果 (±s,分)

表2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评估结果 (±s,分)

组别 例数 病案分析 实践操作 理论知识A组 40 91.4±4.8 92.9±3.1 90.2±4.8 B组 40 83.5±7.1 85.7±5.9 85.1±5.4 t-5.830 6.32 4.464 P-0.000 0.000 0.000

3.讨论

当前在外科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联合传统教案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估,此种模式下尽管学生可取得一定理论成绩但其综合能力往往得不到有效评估和培养[3]。关于外科学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的改革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热点。

外科学具有实践性强和理论性强的特点,对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4]。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根据教案采用幻灯片等课堂教学模式对患者进行指导,学生多被动接受知识,自主性不强。同时,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估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估性不足,无法全面、客观的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估[5]。PBL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加强学生对复杂临床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6]。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模式在终结性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成绩,对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估,量化后纳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中[7,8]。本次研究显示,A组学生对外科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病案分析的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B组学生。同时,A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后者,表明在外科学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可有效增强外科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外科学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为临床提供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外科学考核成绩教学效果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浅谈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