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机械通气撤机后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9-10-28余杨

医药前沿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天数呼吸机肺部

余杨

(安顺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目前国内大多数新生儿科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家庭对新生儿照顾的缺失,从而对新生儿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家庭参与护理住院新生儿的重要性,开展了包括袋鼠式护理等家庭参与式护理(FIC)模式,取得了可喜效果。文献资料报道更多的是研究FIC对早产儿的影响,但研究FIC对于患有危重疾病足月儿的影响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住院期间曾使用机械通气危重足月新生儿的影响的研究更少。本研究主要探讨FIC对住院期间曾使用机械通气足月新生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象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住院期间使用机械通气的62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是否能够配合施行家庭参与式护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撤离呼吸机后能够配合施行家庭参与式护理的27例新生儿入选观察组,其余不能配合施行家庭参与式护理的35例新生儿进入对照组。排除标准:(1)严重先天性结构畸形。(2)非医学指针出院。(3)观察组病例FIC7天以上(含7天)。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s(范围),n(%)]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s(范围),n(%)]

MAS胎粪吸入综合征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1.2 方法

一般治疗:两组病例均根据原发病不同予机械通气、抗感染、对症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心电监护、经皮氧饱和度、血气等监测。达到撤机条件后撤离呼吸机,根据患儿撤机后的血气分析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情况是否经鼻给予氧疗。

特殊治疗:观察组病例家长每日到新生儿科病房参与照顾患儿不少于1小时,在专科护理人员指导下学习和完成六部洗手法、摆放婴儿体位、换尿片、估算尿量、脐带和口腔护理、袋鼠式护理、母乳喂养、一般情况观察等9项护理技能。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病例机械通气撤机后新生儿后续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撤机后新生儿后续用氧时间包含撤机后使用无创通气过渡的用氧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撤机后平均后续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表2 观察组及对照组后续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s,d)

表2 观察组及对照组后续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s,d)

?

3.讨论

多种严重肺内外疾病可直接造成急性肺损伤或通过触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继发性造成急性肺损伤,肺部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因此,急性肺损伤实际是炎症和通透性增加综合征[1]。急性肺损伤经过急性期后可进入慢性期,不同阶段病理改变不一样,肺部损伤急性期以肺组织炎性渗出为主,慢性期以肺组织纤维化、塑形为主。病变以双下肺、背部等低垂部位为重,严重程度由上至下呈阶梯性递增改变;气道阻力增加、肺部死腔增加、肺顺应性下降、肺泡功能残气量下降,影响肺部血氧交换,引起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撤机困难、氧依赖时间长。本研究的对象均为病情严重需要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支持的危重新生儿,且本研究中排名前5位疾病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MAS、ARDS、气胸,存在感染、窒息、缺氧、休克、创伤等感染/非感染因素,这些因素可直接损伤肺组织或触发机体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量细胞因子、炎症介质释放,引起一系列的炎症级链反应损害肺组织。部分患儿撤离呼吸机后,肺部损伤仍持续存在,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稳定、氧依赖时间长。

另外,机械通气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一种有效抢救手段,挽救了大量危重病人,但是由此带来的肺部二次损伤也不容忽视,该医源性损伤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VILI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机械应力的物理作用及其导致的各种生物学损伤的综合结果,出现肺泡结构破坏、肺水肿、炎症或纤维化等病理改变[2][3]。近年来临床广泛推行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预防VILI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撤机后采取哪些措施能促进肺部损伤的恢复?本研究的对象均在住院期间使用机械通气,为VILI高危易感者,部分存在VILI。

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撤机后平均后续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撤机后平均后续用氧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有缩短趋势。究其原因,观察组病例撤机后得到家长袋鼠式护理,体位主要为直立位、斜卧位,体位变化较频繁,相较对照组较固定、变化次数较少的仰卧位,能减少肺部死腔,改善肺底、背部低垂部位肺泡通气/换气,促进肺液吸收,从而改善氧合、减轻呼吸困难、减轻肺水肿、益于损伤的肺组织修复。因此,FIC对缩短撤机后后续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有益。FIC采取的体位还能减少胃食管返流,促进胃排空,减少误吸,减少住院过程中病情反复。本研究中,观察组也显示了其它FIC所带来的益处:参与FIC的病例有更好的吸吮力、胃肠耐受、体重增长,更早的亲子交流;母亲能更好的保持泌乳、坚持母乳喂养、减少焦虑情绪;患儿家属能掌握更多的婴儿护理相关知识及异常情况的识别,保障患儿出院回家后平稳过渡,减少再入院风险;依从性高、医患关系改善等。与黑明燕、吕波等学者的研究相似[4][5]。

本研究得出两组护理效果一致的后果,可能由于本研究病例较少,未对各原发病进一步分组,每天实施FIC的时间较短,这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今后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足进行改进,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天数呼吸机肺部
本周连涨天数居前个股
本周连涨天数居前个股
本周连跌天数居前个股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