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行标准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10-28戴浴宇陈正楼通讯作者薛亚顾君

医药前沿 2019年26期
关键词:脑膜骨瓣开颅

戴浴宇 陈正楼(通讯作者) 薛亚 顾君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1)

因跌伤、坠落、车祸等造成的颅脑损伤,常发生在额颞底部,累及一侧大脑,且脑内会出现血肿、出血情况,极易发生颅内高压或者脑肿胀情况,外侧裂伤会造成脑水肿、脑肿胀加重,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恢复[1]。为控制颅内压水平,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进行控制,保证脑脊液流通顺畅。现对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作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中选取54例,根据奇偶分组表法将其均分,各27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5:12,年龄区间5岁至70岁,中位值(35.12±15.16)岁;参照组:男女比例17:10,年龄区间6岁至71岁,中位值(35.64±15.34)岁。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如予以甘露醇脱水使颅内压降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予以抗炎和抗感染治疗,予以抗休克、营养治疗。

参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对患者行全麻,取仰卧位,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出现呛咳情况。在额颞瓣处进行开颅,对皮层进行切口,将颅内血肿清除,将硅胶管置入颅内引流。

实验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主要内容为:(1)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将头转向健侧,在中线旁3cm处行手术切口,直到颞弓中点,将皮瓣向前下方外翻。(2)将骨瓣游离,在骨瓣顶部旁距正中矢状窦2~3cm旁钻5孔。骨瓣向外至颞侧,前骨窗至额极,下缘至额弓,暴露颞窝和蝶骨。(3)将硬膜外血肿清除。(4)切开硬脑膜,自颞前部行“T”字形切开,使中颅窝、前颅窝、颞叶、额叶、顶叶等暴露,将脑内血肿予以彻底清除。(5)术后脑搏动情况良好,脑组织塌陷不出现膨出情况,将硬脑膜 将硬脑膜缝合,使骨膜复位。如膨出不严重,可使用减张修补硬脑膜,将颞肌下部位骨质去掉,实现减压效果。

1.3 判定指标

分析两组运动、语言功能障碍改善情况、颅内压力。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如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

2.结果

2.1 分析两组运动、语言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实验组运动、语言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分析两组运动、语言功能障碍改善情况[n(%)]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力为(15.4±3.2)mmHg,参照组患者的颅内压力为(22.5±3.3)mmHg,行t检验,t=8.0258,P<0.05。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

3.讨论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其颅内血压 升高会加重病情,不利于预后。颅脑外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症状,行CT诊断可予以确诊[2]。临床常使用开颅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次 疾病。保守治疗可缓解脑水肿,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控制围术期感染发生。保守治疗可缓解病情,但不能清除血肿,导致颅内压仍处于较高的状态。开颅手术可清除血肿,使颅内压降低,避免脑疝形成,使患者的运动、语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开颅手术存在血肿清除有遗留情况[3]。因此现常使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其效果显著,可最大程度的清除血肿和残余脑组织,减小患者颅内压力。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具有应用广,对于深部组织可进行有效分离和止血,可降低颅内压,避免脑肿胀和脑干缺血发生,促进脑脊液循环。颅内压降低后需进行减张缝合,重新建立硬脑膜生理屏障,避免脑脊液渗漏。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减轻患者脑水肿情况,利于患者恢复[4]。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其预后效果明显,使患者颅内压力明显降低,提升手术效果,已经坏死的脑组织虽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可得到明显改善,缩小脑脑细胞死亡面积。

猜你喜欢

脑膜骨瓣开颅
家畜的脑膜脑炎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
脑膜癌病与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