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U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呼气末CO2分压与连续有创动脉压检测的相关性探讨

2019-10-28张玲玲

医药前沿 2019年26期
关键词:心肺体征动脉

张玲玲

(安徽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小儿心肺复苏是指在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时采取的急救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应准确、动态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才能成功挽救患儿生命。作为心肺复苏效果的两个重要监测指标,呼气末CO2分压可动态表达患儿同期功能,连续有创动脉压则可反映患儿血压情况[1]。本文通过对我院PICU 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心肺复苏患儿行心肺复苏时0、5、10、20、30minPETCO2值及有创平均压的研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PICU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心肺复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6.16±2.46)岁;体重6.4~40.0kg,平均(21.20±4.13)kg。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45例)、失败组(13例)。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对比。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儿心肺复苏,通过心电监护仪监测并记录0、5、10、20、30min时患儿PETCO2值;通过股动脉、桡动脉穿刺连接有创压力传感器、监护仪,记录患儿0、5、10、20、30min时患儿有创动脉压值。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节点心肺复苏PETCO2值对比

从5~30min,成功组PETCO2不断升高,30min后呈平稳状态;失败组PETCO2则有过短暂升高并急速降低,30min后未监测到相关数值。心肺复苏5、10、20、30min时,成功组PETCO2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同节点心肺复苏PETCO2值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儿不同节点心肺复苏PETCO2值对比(±s,mmHg)

?

2.2 两组患儿不同节点心肺复苏有创动脉压对比

从5~30min,成功组有创动脉压均不断升高,30min后呈平稳状态;失败组患儿有创动脉压有过短暂升高并急速降低,30min后未监测到相关数值。心肺复苏20、30min时,成功组有创动脉压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同节点心肺复苏有创动脉压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儿不同节点心肺复苏有创动脉压对比(±s,mmHg)

?

2.3 不同节点心肺复苏PETCO2值与有创动脉压相关性

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心肺复苏不同节点PETCO2值正相关有创动脉平均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实施抢救时,心肺复苏是PICU主要操作之一,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措施。因此,应快速、准确了解患儿生命体征数据,以利于患儿抢救。在患儿生命体征数据监测中,最重要的两个途径即为PETCO2与连续有创动脉压监测,患儿的循环情况、通气功能等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可通过动态PETCO2进行反映,这也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PETCO2监测便捷,是调整机械通气的根据,可利于患儿心肺复苏[2]。患儿的连续血压值、血压变化情况可通过监测有创动脉压进行反映,这是患儿心功能恢复的关键,也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本文研究中,从5~30min,心肺复苏成功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均不断升高,30min后呈平稳状态;失败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则在心肺复苏时有过短暂升高并急速降低,30min后未监测到相关数值。心肺复苏5、10、20、30min时,成功组PETCO2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20、30min时,成功组有创动脉压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预测患儿心肺复苏结果及抢救上可将PETCO2、有创动脉压作为重要指标,以便临床按此采取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肺体征动脉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