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2019-10-28陈少峰张艳倩杨志伟

医药前沿 2019年26期
关键词:洛韦丙种球蛋白胎龄

陈少峰 张艳倩 杨志伟

(1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1)

(2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Neona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us pneumonia)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较高[1-2]。针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临床可采用更昔洛韦和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但关于两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我院选择58例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中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丙种球蛋白组两组。更昔洛韦组中,患儿共29名,男15名,女14名,胎龄31周到40周,平均胎龄(37.25±0.17)。丙种球蛋白组中,患儿共29名,男13名,女16名,胎龄33周到40周,平均胎龄(37.21±0.19)周。

1.2 方法

给予更昔洛韦组(29例)更昔洛韦注射液进行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按体重一次5mg/kg,每12小时1次,每次静滴1h以上,疗程2w。

给予丙种球蛋白组(29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进行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每次500mg/kg体重,最快滴注速度不得超过3.0mL/min(约60滴/min)。疗程2w。

1.3 评价标准

(1)探讨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显效:患儿病情明显减轻,临床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肺功能指标(PEF、FEV1、FEV1/FVC)、HCMV-DNA量等指标恢复正常范围水平值;有效:患儿病情有所减轻,临床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肺功能指标(PEF、FEV1、FEV1/FVC)、HCMV-DNA量等指标接近正常范围水平值;无效:患儿病情无改善或加重,临床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肺功能指标(PEF、FEV1、FEV1/FVC)、HCMV-DNA量等指标水平值异常。

(2)探讨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皮疹、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test分析(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丙种球蛋白组临床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更昔洛韦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丙种球蛋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显著低于更昔洛韦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近年来,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在新生儿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患儿多伴随肺毛玻璃样粟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啰音、毒血症、咯血、皮肤粘膜出血、肺泡出血等症状和体征[3]。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常出现严重的肺部及全身感染[4],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针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临床常用更昔洛韦治疗。更昔洛韦是一种鸟嘌呤类抗病毒药,通过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5],发挥抗巨细胞病毒的作用,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该药,易增加骨髓抑制、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疗效欠佳。丙种球蛋白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通过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发挥抗病毒、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本研究显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概率情况均明显优于更昔洛韦治疗,可作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的首选用药方案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洛韦丙种球蛋白胎龄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