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递中转场分拣疲劳分析及疲劳测定实验方案设计

2019-10-25朱小娟李鑫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0期

朱小娟 李鑫

摘 要:快递中转场的分拣作业在快件的转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大部分快递中转场采用的是人-机配合的半自动分拣方式,重复性分拣工作容易造成人体生理和心理疲劳。从生理、心理角度分析了中转场分拣员分拣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判定疲劳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中转场分拣疲劳测定实验方案,以期了解分拣员工作时间与疲劳的相关程度,以及在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之中寻找一个科学的、合适的平衡点,以保证分拣员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关键词:快递中转场;分拣;疲劳分析;疲劳测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61

1 引言

货主托运的信件、包裹等快件,需要经过不同等级中转场的分拣作业,分拨到不同方向上,再由运输车辆运达目的地。目前,大部分中转场都是采用半自动分拣方式,即将快件放在连续运转的输送皮带机上,再由分拣员根据目的地不同将快件拣选出来。一个快递中转场每天中转几万件、甚至十几万件货物,分拣员必须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的完成工作才能保证拣选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这就对物流分拣员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而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变得越加激烈,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十分现代化,工作节奏快,分拣员处在社会大环境中会感受到来自各处的压力,产生诸如疲劳,压抑,抑郁等心理状态。这之中,最影响工作效率的就是“疲劳”了。在《辞海》中,“疲劳”的定义是:“过度或持久劳累后造成的工作效率减退和身体不适”。在物流快递企业,对工作的准确度、迅速程度要求很高,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维持清醒的大脑,保持充足的体力。为了提高物流快递企业的作业效率,疲劳的研究将对这有直接的意义。

2 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判断方式

2.1 疲劳产生原因

疲劳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下,原因各不相同。

2.1.1 生理因素

物流从业人员在不断的重复劳动下,更直接的反应是生理性疲劳。从生物学上来说,当进行短时间的剧烈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肌肉中的能源同时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而当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肌肉消耗肌糖原,同时血糖的摄取量大大增加,当血糖的摄取速度过大时,即超过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会引起血糖下降由此对中枢神经的功能产生不足,自由基增多从而产生疲劳的感觉。此外,肌肉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下,处于无氧呼吸状态,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的无氧分解,分解产物乳酸会使肌细胞pH值下降,在许多环节上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工作,所以会产生疲劳。总之,生理性的疲劳产生原因是多因素、多层次的,研究也逐渐从能量消耗的角度、中枢神经的保护性抑制转向更加丰富、综合的层面。

2.1.2 心理因素

然而,心理疲劳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快递中转场分拣员长时间面对同样的拣选劳动,会产生心理的疲劳感。从心理上来说,心理疲劳是由于受到巨大的或者持续的劣性精神的刺激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而引起的疲劳,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低沉。当心理疲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任其发展时,最终也许会引起心脑血管功能紊乱、失眠、内分泌失调等,所以对心理疲劳不容忽视,产生疲劳的原因具有普遍性,主要有:

(1)精神因素。分拣员在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这样就会引起精神上的紧张,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会降低行为效率,准确度下降,延长反应时间,动作的协调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思维判断失误也会增多,引起心理疲劳。

(2)生理机制。快递中转场分拣作业一般在晚上进行,白天分拣作业量相对较少,因此分拣员一般是夜里工作,白天休息。这样的工作制度长期积累会引起生物钟紊乱,是导致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当人的生理状况不佳,身体自感不适会引起心理机能下降,而此时持续的工作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负荷,心理调节机能也在进行超负荷的运转,心理疲劳由此产生。

(3)工作环境。快递中转场工作环境相对固定,集中在一小片区域。由于工作环境的单一容易造成心理疲劳这一后果。

2.2 判断疲劳的方式

疲劳对工作的影响不言而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出于对员工生理心理健康的保护,就要判定员工是否疲劳,并研究各种方法来降低疲劳,保证员工工作的顺利与高效。现在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判断疲劳的方式。

2.2.1 问卷调查法

疲劳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状态展示,考虑到其的主观性,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以量表进行判定。

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量表,它是由美国的神经学研究室的Lina和精神行为科学研究室的Josoph等人编制。在此之前,尽管疲劳在是一个常见的状态,但一直没有合理的方法去评定它。Josoph等人在最初研制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29个项目,此量表可以用来评定患者或者正常机体是否疲劳以及疲劳的程度。它一共有29个陈述句,每一个项目都描述了与疲劳相关的状态,采用7级评分,要求作答者根据最近的两周的机体状态回答。

2.2.2 眼动仪判定法

人在不同的状态下眼睛有不同的情况。眼动仪是通过对眼睛的定位,来检测并提取眼睛所反应的个人生理状况的实验设备。通过对眼动仪瞳孔模块输出视频的图像处理,结合PERCLOS算法(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来判定疲劳。

3 疲劳测定实验设计

3.1 实验目的

为了了解快递中转场的分拣员的工作时间与疲劳的相关程度,以及在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之中寻找一个科学的、合适的平衡点,以保证分拣员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提高生产率和效益。

3.2 问题提出

当分拣员长时间做同一项工作时,隨着时间的增长疲劳程度会加深,而身体机能、状态各异的员工感到疲劳的时间和程度差异很大,如何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的判定工作疲劳,与工作疲劳相关的可控因素有哪些,能否根据人体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科学的安排工作时间,这是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

3.3 实验假设

机体的生理疲劳是不断重复的劳动造成的客观的肌肉酸痛等现象,心理疲劳也许是由于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或者相对固定的工作环境造成的,工作疲劳产生的原因与机体基础参数、近期机体状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

3.4 实验过程设计

3.4.1 实验前准备工作

(1)选取被试者。

选取具有显著对比性的8名被试者参与实验,其中男性4名,女性4名。4名男性被试者按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分成2组,每组被试者身高、体重、年龄、玩电子游戏时间等基本相同。4名女性被试者亦按同样方法进行选取。选取被试者后,记录被试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是否玩电子游戏及玩电子游戏的频率。

(2)被试者E-Prime心理学疲劳测定设计。

被试者心理学疲劳测定在E-Prime软件平台上进行。测试过程为白色背景的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出现一个直径为50毫米的浅红色圆点,要求被试者连续不断的点击它,直到经过300次刺激之后,实验结束。当被试者正确点击该圆点,反应记为“1”,反之记为“0”,同时记录反应时间,出现下一个刺激。两个圆点出现的最长时间间隔不超过1500ms,若在这个时间内被试者没有反应,则反应记为“0”,并标注为无效数据。实验完毕,通过SPSS软件分析每个被试者正确反应次数、平均反应时间及方差。

(3)实验环境设计。

实验环境模拟快递中转场真实作业环境,即在连续运转的皮带机上,每个被试者分配一个代码,被试者将自己所属代码的快件拣选出来。皮带机上快件量平均每小时为3000件,被试者每次分拣时长为15min。由于实验场地限制,被试者按照性别分成2组分别实验,每组试验时场地温度、湿度、光照度、噪音基本相同。分拣识别代码字体大小为初号,字体颜色为黑色,由3个数字和1个字母构成,3个数字表示快件送达地区,用地区代码表示,字母表示快件类型,如W、T、R等。代码设计为6个,6个代码之间各有1-2个字符相同,代码粘贴在快件上面的中间位置。快件使用快递大信封,其尺寸为33*23.5cm,外观均为白色。每次分拣时准备混合均匀的快件2500个,由实验辅助人员将快件正面朝上放置在连续运转的皮带机上,被试者拣选出自己所属代码的快件,同时有人专门记录拣选快件数和错误数。

3.4.2 实验过程

(1)被试者填写《疲劳评定量表》。

被试者填写《疲劳评定量表》,用以判断被试者的疲劳程度,排除被试者本身的疲劳对实验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可通过此量表评判被试者在心理上的疲劳状态。

(2)被试者完成E-Prime心理学疲劳测定。

(3)被试者开始第1次分拣工作。

被试者完成E-Prime心理学疲劳测定后,立即开始分拣工作,分拣持续时长为15min。

(4)第1次分拣结束后,完成E-Prime心理学疲劳测定。

(5)被试者开始第2次分拣工作,时长为15min,并进行E-Prime心理学疲劳测试。依次进行实验,共进行5次分拣作业。

(6)被试者中间休息1小时。

(7)被试者完成E-Prime心理学疲劳测定,被试者按照(3)-(5)的实验步骤连续进行5次分拣作业和E-Prime心理学疲劳测定。

记录并分析测试的各项数据。实验结束后,将数据输入SPSS进行处理和分析。

(8)次日同一时间重复实验过程(1)-(7),只是将分拣作业改成被试者在不影响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前提下随意做一些轻松的事,记录的数据作为对照组所得实验数据。

3.5 可能存在的额外变量及控制方法

(1)被试者互相之间的干扰。在快递分拣时,由于分拣环境的局限性,区域有限,分拣时被试者会被实验辅助人员放置快件和其他被试者的分拣动作干扰。分拣时,不能对被试者进行提示或帮助,实验时保持安静和井井有条。

(2)完成E-Prime心理学疲劳测定的短暂时间。在每进行15min的分拣之后,短暂的完成测试的时间可能成为一个休息的契机,应保证这种影响降到最低。被试者将立即在原位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也将立即投入新一轮的分拣工作,其间保证间隔时间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俞雯雯,谢海芳,蔡伯艳.心理疲劳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7,(01).

[2]熊波,张明月,吴岩印,等.海勤人员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04).

[3]宫献文.复合疲劳与机体矿物质代谢关系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