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2019-10-22吴丽琼易长华韦丽丽

关键词:心梗循证心肌梗死

吴丽琼,易长华,韦丽丽

(广西省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百色 533000)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者多为老年人,病情严重、变化迅速、发展快,该病的发生是因为冠脉突然完全阻塞,使得心肌局部血供不足而损伤、坏死[1]。大约有75%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症状,对患者的安全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尽快诊断、尽快治疗,临床意义重大[2]。循证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有计划的结合护理实践与护理研究,使各项操作有据可行、有章可依[2]。鉴于此,本文以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着重探讨了循证护理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观察对象为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收的时间均为2018年03月~2019年03月,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对照,常规组36例、研究组36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0例,女性观察对象16例,年龄31~75岁,平均(50.5±3.3)岁;9例前壁梗死,7例后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5例侧壁梗死,7例其他。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1例,女性观察对象15例,年龄30~77岁,平均(50.7±3.5)岁;10例前壁梗死,7例后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6例侧壁梗死,4例其他。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均知晓本次研究意义,已经签署过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WHO提出的诊断标准;发病48 h内入院。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即病情观察、遵医嘱为患者合理用药等等,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加强循证护理,即(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展开相关培训,要求每位成员都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循证护理理念、操作方法、护理要点等等,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2)围绕患者具体病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循证问题。急性心梗后72 h内为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阶段,应当嘱咐患者在急性心梗后卧床静养,禁止排便用力过度,以防治心律失常。(3)在知网、万方等数据苦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或者是通过查阅书籍,收集最新研究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预测、评估。(4)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入院,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等体征,随时准备好急救药物、抢救设备,以便于及时应对异常情况。(5)及时与患者、患者家属交流,主动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原因、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等等,让患者、患者家属对疾病有一个大概了解,以减轻其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念。若有必要,可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镇静处理。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详细分析患者发生负面情绪的具体原因,汇总相关资料后,与高年资护理人员深刻探讨,征求意见,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患者的护理操作方案,并对患者加强护理。(6)根据患者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膳食方案,以均衡患者机体营养水平,每日饮食尽量清淡一些,禁止高脂、高盐、辛辣、生冷等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绿色果蔬,多喝水,保证排便顺畅。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2)统计所有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类型,比如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例(%)描述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s)描述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1±3.3)d,常规组住院时间为(12.5±3.5)d,两组对比发现,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t=15.753,P<0.05)。

2.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相较于常规化护理模式而言,循证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它并非以被动操作为主,而是通过科学模式、科学观念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而不是单纯的凭借护理经验[4]。循证护理模式下,可以围绕患者实际情况,查找可靠的、科学的护理依据,让所有护理操作更具科学性、规划性,使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患者康复进程[5]。为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全方位掌握患者具体情况,并围绕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耐心指导患者康复;确保患者有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足够的休息时间;如果患者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需及时向临床医师报告,积极对症处理[6]。以科学为基础的循证护理模式,让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庆笑春,王小锋,杨瑞瑞[7]报道中以124例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照分析,发现干预组心律失常几率4.84%低于常规组,而且卧床时间(3.7±1.5)d、住院时间(6.8±2.4)d短于常规组(5.1±1.7)d、(11.5±3.4)d,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还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其早日康复。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8]对照分析了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达到了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3.08%,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循证护理干预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确切。

而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对照发现研究组住院时间(7.1±3.3)d短于常规组(12.5±3.5)d,另外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常规组2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循证护理有效、可靠。这是因为基于循证医学的循证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护理理念,与最新科研结论、护理实践相结合,以患者早日康复为目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同时也保证了临床各项护理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故而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

总而言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加强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猜你喜欢

心梗循证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心梗猛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