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临床检验的血常规检验

2019-10-22贺华莉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白细胞

贺华莉

(瓮安县建中镇中心卫生院,贵州 黔南 550412)

在临床检验科室当中,血常规检验是应用率最高的一种检验项目,随着该检验方法在临床各科室当中得到广泛运用,应用价值也愈渐被凸显出来[1]。但是想要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排除掉各种因素可能会对其造成的影响,也是一件需严格对待的事情。本次实验便就此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到我院接受常规检验的患者5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3例、女性237例,年龄范围自14岁~76岁,均值年龄45.3±3.4岁。

1.2 方法

血常规检验前,叮嘱患者至少休息15分钟,之后先采集2 mL静脉血,采集后先摇晃均匀,并在采集后1h内完成检测。另外再采集患者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采集深度在2~3 mm,切忌过度挤压,取20 ul血液标本置入180 uL的稀释液当中做稀释处理,稀释5分钟后,摇晃均匀,进行检验。采用医院分析仪器对红细胞指数、白细胞指数、血红蛋白指数、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

1.3 统计检验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两种检验方法所得数据结果,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相应的以(±s)的模式阐述。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 果

分析下表1数据组成:无名指末梢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提示:红细胞指数、白细胞指数、血红蛋白指数均明显要高于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P<0.05),同时血小板指数明显低于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意义。

表1 两种检验方法所得检测结果差异之比(±s)

表1 两种检验方法所得检测结果差异之比(±s)

方法 血小板(×109/L)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109/L) 白细胞(×109/L)静脉血液检验 202±10 121±6 4.4±0.3 7.1±0.8无名指末梢血液检验 172±9 137±8 5.9±0.6 8.7±0.9 t 9.972 7.155 10.000 5.942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血常规检验方法的目的旨在通过观察血液标本当中血细胞数量、分布和变化等情况,对血液具体状况、疾病进行筛查,辅助于临床治疗。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检验项目有红细胞指数、白细胞指数、血红蛋白指数和血小板等等。通过血常规检验,能了解到患者发生的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

上文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无名指末梢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提示:红细胞指数、白细胞指数、血红蛋白指数均明显要高于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P<0.05),同时血小板指数明显低于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意义。由此提示,在一样的前提条件设定下,不同部位所采集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先说采血的前提条件,必应将各仪器的性能进行校正,保证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这是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本保证。另外对本次研究数据结果具体分析来看,因为无名指末梢血液的血管管径是较为狭窄的,那么自然该段血液循环情况相较于静脉血液是较差的,再加之存在局部温度增高的影响,可能会阻碍到血液成分的有效沉积,受到浓缩因素的影响,末梢血液标本当中的细胞数量自然会比静脉血液标本的高[2]。同时,血液采集时,穿刺速度也会直接影响到血小板情况,如果速度比较慢的话,则容易出现血块,继而影响到血小板指数。另外,若针刺的深度较浅,就需要血液标本采集人员按压出血,当受到按压时,血小板便会发生损耗,那么自然检测得到的血小板指数就会减少。除此之外,伴随挤压,其它组织液体成分也或多或少进入到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当中,对血液有一些稀释影响,继而影响到血红蛋白指标[3]。

由此来看,在临床检验的血常规检验当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操作,并通过定期对比静脉采血、无名指末梢采血的检验结果,保证所得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