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2019-10-22张学峰

关键词:红斑狼疮免疫学系统性

张学峰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 恩施 4454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炎性结缔组织疾病,其因多个脏器受累、无性别差异等因素发病,其几乎无早期症状、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导致多种症状出现。感染、内分泌、遗传、免疫等因素均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主要出现关节痛、蝶形红斑、发热、体质量下降等症状[1]。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价值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选取24例作为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选取区间为23~66岁,中位年龄为(44.36±2.34)岁;并在同时期选取24例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选取区间为23~67岁,中位年龄为(44.57±2.41)岁;分析以上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数据,经对比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检查,随后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抽取所有人员的空腹静脉血5 mL,对其进行离心处理,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10分钟,分离血清,取150 ul血清,排除高血脂标本和溶血标本。并放在零下20℃的温度下保存[2]。

1.3 判定标准

对2组IgA、IgG、IgM、C3、C4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等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取(±s)的形式和百分比形式表示,使用SPSS 19.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t值和卡方检验,所检验的指标之间存在差异性,用P<0.05表示,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分析2组IgA、IgG、IgM、C3、C4水平

实验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参照组,C3、C4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分析2组IgA、IgG、IgM、C3、C4水平(±s,mg/L)

表1 分析2组IgA、IgG、IgM、C3、C4水平(±s,mg/L)

组别 IgA IgG IgM C3 C4实验组(n=24) 1.78±1.03 20.56±2.75 2.28±0.35 0.56±0.18 0.15±0.08参照组(n=24) 1.05±0.35 11.94±2.81 1.18±0.45 0.98±0.32 0.46±0.11 t值 3.2874 10.7405 9.4527 5.6041 11.165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分析2组检验阳性率

实验组患者ANAS阳性率为50.00%(12/24)、ENA阳性率为20.83%(5/24)、抗SS-B阳性率为25.00%(6/24)、抗SS-A阳性率为41.67%(10/24)、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6.67%(16/24),参照组检验阳性率均为0.00%,经对比卡方值=16.0000、5.5814、6.8571、12.6316、24.0000,P值<0.05。

3 讨 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因免疫学异常,进而使自身抗体出现异常,如临床治疗不当、会加重病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现采取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将漏诊率降低[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学呈异常状况,正常细胞出现不同成分抗体,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可准确了解患者机体内抗体情况,将诊断效果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补体系统被激活,进而使消耗量增加,导致C3、C4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其各抗体被检测出阳性率,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升,并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将临床漏诊情况予以降低,使疾病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临床诊断意义较高。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免疫学系统性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让防治肝癌成为可能
———记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副教授侯晋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