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提升税收管理质效

2019-10-21陈海燕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9期
关键词:质效税收管理资源配置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的总体部署,国家税务总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特别是“放”与“服”效果显著,但是在此期间由于历史、体制机制等原因,各类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税收管理质效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就如何通过优化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提升管理质效开展分析,提出意见建议。

一、当前税收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不匹配问题

各级税务机关在配置各类资源,强化税收管理的工作中,主要暴露出人员、信息、技术以及财力配置不合理的诸多问题,就信息技术配置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资源不匹配

1.信息采集深度和广度不足。信息资源有限导致分析广度不能全面覆盖纳税人的各种涉税行为。

2.内外部信息的质量不高。内部数据、外部数据质量不高,影响分析精度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3.系统历史数据不全。未上线金三系统之前CTAIS时期数据不齐全,导致无法结合历史信息研判税收经济趋势。

4.内外数据互通和共享程度不高。不同司局、不同省市局之间信息共享平台缺失,导致各司局用数慢、用数难,省局无法对跨区域税收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分析。

(二)技术资源不匹配

1.缺乏统一的集成软件操作平台。随着金税三期上线,完成了部分特色业务软件的整合,但另有部分业务软件植于金税三期之外,未形成界面统一、切换方便、实时调用、数据共享的操作系统。

2.信息化未发挥应有效用。开通了局域网和互联网,安装了视频会议系统,从开发软件、配置硬件、后期维护等方面都投入了较多资金。但是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用主要表现在网络化征收税款、对纳税人部分涉税信息的收集存储和简单利用以及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等方面,在发挥现代技术对纳税人信息的深层次分析比对、全方位监控税源以及优化征管流程等方面还有待挖掘。

3.智库资源比较优势发挥不足。各层级尤其是管理层级在专业化分工大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发挥不明显,扁平化管理还需深化。高素质高学历在各级管理层,信息情报省级集中,上层人员掌握更多的情报,拥有更好的信息化设备和专业情报分析人员,但多数从事政策管理和业务指导为主,不直接承担税收管理任务,无法转化为直接优势。

4.技术资源共享不足。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但基层税务机关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模型构建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构建出成熟的风险模型,而总局、省级税务机关具有智库资源比较优势,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风险模型,由于层级管理方式的限制,模型的区域化共享不足。

二、资源配置与管理质效不匹配的深层次原因

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资源配置不到位,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内部管理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社会环境影响税收资源合理配置。

一是任务导向冲击风险管理。在地方政府的影响下,大部分税务机关无法避免计划任务导向,税务资源围绕组织收入为中心,容易出现收“过头税”、虚收空转等现象,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模式有所冲突。二是第三方信息披露缺乏法律依据。现行法律体系对信息披露没有明确规定,不仅纳税人对交易方的信息没有申报的义务,银行、网络交易平台等掌握了海量交易数据的第三方沒有提供涉税数据的法定责任,政府各部门的协税护税职责也没有统一规范的规定,造成数据资源的来源、口径和质量堪忧。三是社会共治格局还未形成。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还没有健全,各领域对守信主体和失信主体的联合激励与惩戒还有所欠缺,社会良好共治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导致税务系统的资源配置与国家治理体系的要求还有所差距。

(二)固有思路阻碍征管新体制形成。

一是传统科层制限制机构改革。我国税务机关机构设置依然延续韦伯的科层制,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集中在管理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传统管理模式限制管理机制的建立。原本以放管服改革的方式来限制政府权力,激发市场活力,现有的做法还是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上修修补补,没有实现根本性的长远规划性的管理机制。三是传统的管理思路限制了管理机制的发展。依然沿用老的思维模式,无法将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在“信息管税”管理中充分得到应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的应用远景在税务数据管理得到充分发挥。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质效的措施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从集成新的数据资源、搭建新的技术平台方面提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管理质效的实现路径。

(一)集成新的数据资源

信息资源的配置,要以管理需求为导向,按照充分性、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原则,持续丰富信息来源、加强质量管理、补充历史数据、改善数据供给。

1.重塑信息采集框架。从税收管理目标出发,系统梳理数据需求,一方面整合内部资源,消除重复采集(例如税务登记和企业所得税年报的企业基本信息),补充有用数据(例如用于锁定纳税人真实地址的申报开票IP信息),一方面拥抱外部数据,拓展外部政务数据(例如工商登记信息、股权变动信息、房地产交易信息等)和互联网信息获取渠道。

2.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标准和业务涵义,明确数据管理责任,实现数据战略、数据安全、数据架构、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数据应用等数据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奠定基础。

3.推进历史数据迁移。逐步实现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积累,对企业经营纳税历史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税收风险,还可以预判税收经济发展趋势,提前做好税收规划;四是创新数据供给方式,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因事授权,向相关司局、省局等适当开放数据查询处理权限,满足税收经济分析和跨区域税收风险分析需求,促进大数据管理理念不断深化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搭建新的技术平台

1.扩展网络技术平台应用范围。一是对制度、业务、硬件资源等进行整合。以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融合现有的应用系统,将各类信息资源合理配置起来为税收风险管理服务,实现部门、应用系统和设备之间的有效协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尽可能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桌面集成,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操作。

2.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术从来都是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动力,应用税务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思维方式,可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相关大数据运用较好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建立一套适合税收管理的大数据应用模式。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税务”建设,抓重点,主动创新打造“互联网+税务”特色应用。

3.发挥智库比较优势。适应省、市县实体化要求,根据税收管理任务变化,加强人力的动态调整,使各序列特别是风险应对岗位始终保持有适量的人;把优秀的年轻机关干部放到基层领导岗位去锻炼,直接承担税收管理任务,转化为直接优势。同时,把经历丰富、实践突出的基层干部上挂到省局机关,参与税收评定等实体化工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风险指南的编写,为市县级税务局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简介:

陈海燕(1976.10-),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科长,博士,主要大企业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质效税收管理资源配置
苏州吴中区创新七项举措 提升执法质效
从上诉案件流转周期看改革质效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黑名单
拓宽信访渠道 提升监督质效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