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以制度创新推进党内监督机制完善

2019-10-21薛婧卜思元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

薛婧 卜思元

摘 要:文章首先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党内监督机制面临的问题,例如,监督体制不完善,接下来从实际出发,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围绕着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展开了讨论,得出建立健全分权制衡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等结论,以期可以在某些方面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使党内监督机制具有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制度创新;党内监督机制;完善与创新

引言:党内监督指的是以国家律法、党章党规为依据,监督党内思想、纪律和组织工作,对党的政策、路线以及方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党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身权力为人民群众利益与合法权利提供保障的工作。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目的,主要是对党内民主进行强化,充分体现出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由此可见,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优化党内监督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内监督机制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党内监督尚不具备明确的责任规定,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党内监督缺少明确的划分界限,监督机制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保证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是上下级监督,权力界限模糊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其二,监督责任机制并不科学,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者,均为党内的组织成员,只有明确划分内部监督责任,才能发挥出监督机构的作用,避免相关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出现[1]。另一方面,党内监督工作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责任的落实十分有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的法制建设,给监督机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仅仅凭借制度难以保证工作的高效开展,只有将制度进行落实,才会取得符合预期的效果。以党内监督机制为例,如果该机制所规定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自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综上,不完善的监督体制和难以得到落实的监督机制,会降低党组织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甚至导致异化现象出现,这并不符合“从严治党”的政策,因此,只有对党内监督机制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完善相关机制,才能够保证其所具有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能够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制度创新策略

要想加强党具有的执政能力,关键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保证党内监督具有的功能,可以向实际效力进行转化,实现该目标的前提是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建设党内监督制度,保证党内监督面临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党内监督自然会具备应有的作用和权威。

(一)建立健全分权制衡机制

权力是双刃剑,要想避免党的权力被滥用的情况出现,关键是以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分权制衡机制,这里提到的“分权制衡”并非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而是指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间的制衡,这样做能够保证党内的团结统一。分权制衡主要是平衡政治组织的权力,对党组织的统一和团结加以维护,具体来说,就是将决策权交由各级代表大会,监督权交由纪检委员会,执行权交由党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决策、监督和执行制度,保证三方权力能够相互制衡[2]。另外,以权制权的制度也需要引起相关人员重视,这是因为党内权力一旦缺少监督制衡,出现腐败、专横等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只有用权力制衡权力,才能保证权力约束机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将其融入领导机关,加大党内监督工作的力度,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基础上,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保证,从源头处对腐败问题加以遏制,党的执政地位自然会得到巩固。

(二)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党内生活所遵循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即为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强调的主要是党员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就是说,党员拥有党的一切权力,无论是领导机关还是领导者,所具有权力的来源主要是党员,因此,在党内的政治生活中,普通党员和领导者始终处于平等地位,每位党员都能够参与到党内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是指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以党章党规为依据,开展的一系列相互督促和监督的活动,高质量的党内监督,对党内民主的落实具有决定作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民主代表平等,也就是说,党员并不具备《党章》中没有提及的权力;其二,党内监督对象可以得到有效的制约,任意党员对党内事务都具有相同的管理权和决定权,所开展的党内工作因此而变得更加规范,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均需要受到该机制的约束[3]。另外,要想对党内民主进行发扬,以下内容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重视,即:以党章规定为依据,完善选举制度。例如,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建立相应的投票制度等,这样做同样可以加大党内监督的力度,使党内监督机制变得更加完善。

(三)对监督体制进行创新

科学、系统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党内权力得到科学行使,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完善党内创新机制,对监督力度的加大十分有利。其一,相关人员应对组织纪律制度进行建设,对党内组织原则、机构设置和干部选拔规范加以完善,以组织为切入点,解决党内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通过定期开展纪律教育活动的方式,对纪律制度进行完善;其二,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无论是领导机关还是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均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党章党规,将集体决策制度放在首位,为党内工作的高效开展贡献力量;其三,理顺监督体制,以责任、权力和担当为切入点,完成对党内监督机制的设计工作。具体如下:首先,将党内工作规范进行理顺,明确领导干部和各层机构的职权范围,细化党内工作所遵循的机制和流程,保证每位党员都能够以程序准则为依据,开展日常工作,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设置重大事项所适用的操作指南时,相关人员同样需要将规范化的程序作为前提;接下来,将党内表决制度进行理顺,党内表决涵盖的内容并不局限于选举制度,还有事项决定权等,只有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則,才能避免“一言堂”情况的出现;最后,对工作检查制度进行制定,该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细化机关职能范围,避免越权检查等问题出现,导致党员利益受到损害。

结论:通过对上文中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随着“从严治党”政策的落实,党内监督机制开始向着系统化、动态化的方向前进,党内的政治生态也因此而得到净化,由此可见,加强党内监督对运行机制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对党内主体责任进行强化,调整并优化党内监督工作,联合党内外的监督力量,才能保证所建设党内监督机制科学、完善,在此过程中,党内监督工作在有序性、合法性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也可以得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钱道赓,赵守超.高校党内监督中的党委主体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52-54.

[2]田青.意义?问题?突破:新时代党内监督制度化的三重维度[J].实事求是,2018(04):94-97.

[3]徐贵耀,贾正东.论新时期党内监督的机制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2):12-16.

作者简介:

薛婧,(女 1993),(河南省济源市),(汉族),职称(学生),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单位名称(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位所在省市(辽宁省沈阳市),单位邮编(110000)

第二作者姓名:(卜思元),单位(辽宁大学)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探析电子商务企业薪酬管理创新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制度视域下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