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督教与佛教对东西方音乐发展影响

2019-10-21钟雪纯

锦绣·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复调民间音乐基督教

钟雪纯

摘要:基督教和佛教在西方和中国催生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在音乐上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基督教是西方音乐发展的土壤,佛教音乐促进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播和成熟。他们各有其重要性,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异同点。

关键词:基督教;佛教;复调;民间音乐

基督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二,他们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基督教是西方音乐发展的载体。可以说,西方音乐的繁荣正是以宗教为基础的。而在中国,宫廷和民间音乐的发展受不同宗教、不同政权影响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宗教对东西方音乐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背后的文化因素。

基督教是为反抗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而诞生的。基督教的音乐体系根本上是由于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用赞美诗和圣歌宣传和敬仰主而产生的。古罗马灭亡后,人们的精神思想在圣咏中继承下来,在后期发展出了早起天主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等等。因此基督教音乐是“正统”的,是内生性的。佛教是在古代印度列国时代社会动荡的条件下产生的,在公元一世纪左右进入中国扎根发芽,此后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音乐并不起源于中国,由于进入中国边界时受到语言和音韵的隔阂,因而吸收中国民间曲调,改用汉语歌词。此后,佛教音乐就一直在吸收当地音乐中发展成适宜中国的生存形式,例如南北朝时期与清商乐的融合,元代采用南北曲风。基督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作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在西方社会中占据正统地位,主导了人们的思想。而在中国佛教最初是在皇帝以及王公贵族内部流传的,如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因此不具有那么强的民间性、普遍性。在西汉时期,由董仲舒提出以礼乐治世,在汉武帝时期重建乐府,因此在西汉时期,我国早期音乐的发展不受佛教音乐的影响,音乐的全面性也优于早期的古希腊音乐。这是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广的国土造成的频繁地域间音乐交流造成的,也是我国古代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吸收儒家文化和各家思想而形成的文化经济体系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在西汉末年,频繁的战乱使得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促进了佛乐和民间音乐的融合。这一时期,统治者对于佛教音乐的推广产生重要的作用,例如梁武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

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王国建立初期,通过政治手段占取统治地位,是此时思想文化的绝对权威。音乐是教派的工具,音乐也是在教派内部成长起来的,例如圣咏、教会调式、纽姆谱(Neumes)的形成。音乐主要用于人们日课和弥撒中的教仪活动,而我国音乐在黄帝时期开始萌芽,有丰富的诗歌和民间乐器,音乐被人们赋予修身养性的特性,人们推崇弹琴唱诗。在记谱法上可以看到,西方产生最早的记谱法纽姆谱、四线谱等是僧侣为了更好的记忆圣咏,因此注重音高。而中国最早的记谱法文字谱、减字谱是记录古琴的指法和弦位,弦索谱是记录琵琶、筝等弹拨乐器的演奏位置。因此中国早期记谱法是注重音位和演奏法。中国的佛教在魏晋与本土的儒家相互冲突,有著名的佛儒之辩“沙门是否该敬王者”“神灭神不灭”等等,此时的佛教宗旨并不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在经历两次灭佛运动后,由隋文帝所推崇建立起来的佛教,是有了发展变化的。因此中国此时的佛教是统治阶级的附属品,与西欧教权统一的基督教教会是不同的。因此宗教对于音乐的影响程度大不相同。隋唐时期由于异常丰富的经济文化交流,音乐发展出了绚丽的新局面,我国的音乐广泛吸收西域器乐。佛教中兴起的法曲、说唱变文与其他音乐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佛教音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繁荣发展。变文是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结合,是印度佛教音乐中国化的标志。唐代政治的包容性使得僧侣们的地位提高,佛教音乐具有了较强的民间性。

在东西方音乐文化差异中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复调。西方早期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Organum)兴起于9世纪法国北部的教会学校,人们将圣咏音乐进行发展变化。音乐家们在教会内部,使圣咏题材和作曲技术得到丰富的发展。宗教音乐都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才开始仅能使用管风琴伴奏。正是由于人们渴望突破圣咏固定的限制,但又希望继承圣咏原有的旋律,催生了早期的复调音乐。而在中国,由于前面提到记谱方式注重单个乐器的演奏方法,不注重音高,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而且中国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歌舞乐一体,如唐代的燕乐大曲、健舞软舞,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结合,因此,复调音乐没有得到发展的催化剂。第三个层面上,中国的音乐注重歌词。隋唐时期的声诗、曲子都注重歌词的艺术质量,体现人们的生活情趣,而古琴音乐又强调演奏者的天人合一,因此,多声部音乐没有得到发展。

在西方社會的发展中,尽管世俗音乐开始兴起,如游吟诗人、恋诗歌手的出现,但是宗教音乐仍处在主流地位。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宗教体裁之中,复调音乐如火如荼的发展。而在我国的宋元时期,佛教不断向民间文化渗透,尽管宋徽宗提倡道教,但禅宗思想在文人士子以及民间信仰中仍然不断传播,市民阶级的出现使得佛教音乐逐渐通俗化,很多词牌名就来自于佛教中的偈语。佛教音乐自身也在中国社会的变化中积极改变自身。

18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随着启蒙运动的进行,音乐从教堂逐渐走向社会,产生了喜歌剧、室内乐等等新的音乐形式,音乐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中国清朝为皇家佛事而发展的五台山佛教音乐标志了佛教音乐的又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除了原有的佛、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等西方音乐也传入中国,拉开了新的历史帷幕。如今佛教音乐、基督教音乐的分类已不再典型,而是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在矛盾与融合中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复调民间音乐基督教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宗教音乐人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
论《穷人》的复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