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化校园平台的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2019-10-21吴乃忠严正宇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微服务大数据

吴乃忠 严正宇

摘  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要学校落实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全员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利用自我保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手段提高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各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智能化校园平台以“微服务”应用实现各类事务的碎片化、协同化处理,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服务绩效、服务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实时预警、诊断改进等服务,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地提供量化决策支持。

关键词:微服务;智能化校园;大数据;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7;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1-0087-03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implement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ssurance,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cept for all staff,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all kinds of work of schools,majors,courses,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means of self assurance,self-development and self-improvement,and realize all kinds of work by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service” on intelligent campus platform. The fragmentation and collaborative processing of affairs,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quality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provide real-time early warning,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services,and provide quantitativ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the school.

Keywords:micro service;intelligent campus;big data;quality assurance system;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0  引  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以及“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也将“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定位为2020年教育现代化的八个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要从普通教育转向类型教育,完成将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需求与培育人文精神的教育需求整合为一体的教育转变。在此背景下,建设内部保证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  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及《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诊改指导方案”)两个文件,不仅为高职院校推动内部质量保证工作做了明确指引,也部署了明确的建设任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对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学工、行政等工作的系统性质量诊断与改进,是教育教学与行政改革的一种必经途径,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1]。

1.1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框架

诊改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诊改的基本工作机制,就是“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学校自主诊改、省教育厅抽样复核”,实现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按照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框架可以概括为“五纵五横一平台”,“五纵”即纵向五个系统,包含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横”即横向五个层面,包含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质量主体;“一平台”就是为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数据决策支持的数据平台(智能化校园平台)。

通过构建该框架,可以系统地统筹学校内部各个业务条线的管理流程、预警与控制节点,达到“质量保证主体支持、内生动力充足、运行体系顺畅、信息数据准确及时”的建设目标。

1.2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建设内容

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横向五个层面的建设中,具體而言需要完成以下主要建设任务:

1.2.1  学校层面

系统分析学校规划建设目标和日常管理目标,合理定义目标及其考核标准,采用逐层分解方式构建“目标-任务链”,明确任务责任人,并对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管控、动态优化、及时纠偏。同时,借助滚动计划等技术,对学校各业务条线工作进行动态优化,实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效率的持续提升[2]。

1.2.2  专业层面

高职发展的核心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的设定应当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建设,以应对社会与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局面。如何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专业建设目标相匹配;确保专业建设、专业校企合作、专业资源建设与专业标准相匹配,是确保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层面得以落实的重要内容。

1.2.3  课程层面

高职课程建设突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养成训练、突出与社会企业的技能需求相吻合,这对课程整体框架的规划、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以及课程一个完整环节(课前、课中及课后)的组织与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程教学是重中之重。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建设密切关联。

1.2.4  教师层面

教师教学、科研、教研及自我发展是构成高职教师整体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教师既承担学校整体目标分解后的任务落地工作,又通过个体的综合表现影响学习整体工作绩效;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教师既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做好课程及专业建设工作,也承担着学生在校期间全面的综合培养任务。

1.2.5  学生层面

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也是承担着检验高职教育培养质量是否达到预设目标的最终载体,因此,要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必须从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学习过程、生活管理、个人发展、创新创业等多个维度入手,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精准”服务平台、有效的服务举措以及充分且优质的服务资源。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围绕横向的五个层面,再结合纵向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层面,依托各级各类建设标准进行工作落实,持续实施PDCA循环直至达到建设目标。通过自设标准、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髙的循环过程,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系统治理能力,提升人才综合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企业与社会需求。

2  智能化校园平台规划与建设实践

2.1  智能化校园平台的服务定位

智能化校园平台立足于服务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各建设主体的日常数据采集、流转、清洗、加工、分析及呈现,除了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提供“一站式+微服务”聚合应用平台,为学校管理及决策层提供兼具时效性、准确性的数据分析结果外,也能实现学校制度规范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从微观层面为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毛细血管”输送养分[3,4]。

2.2  智能化校园平台建设内容

智能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包括硬件、网络及微服务应用。其中,硬件及网络是支撑平台运行的物理设施,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硬件与网络的配置建设投入需要具备适度的前瞻性。

微服务应用是相对于传统的业务系统构建模式而言,即区别于传统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按业务职能差异将系统区分为教务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迎新系统、办公系统等。微服务是指按照工作过程链将一组彼此关联的任务进行串联,在各个节点中依据学校制度规定进行条件定义、权限分配和规则定义,确保每个微服务应用能够完成一个实际场景应用[5]。

具体建设内容从以下五个层面进行介绍:

2.2.1  学校层面

通过定义目标任务分解与下达、任务反馈、任务诊断与改进等微服务实现学校重大事项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控;通过定义包括党委会议题申报、党委会会议、公文收发、预算申报、财务报账、合同中心等微服务,实现行政办公事务的碎片化处理。

2.2.2  专业层面

通过定义专业规划、专业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诊断与专业改进等微服务,实现专业层面的自我质量控制与优化;通过定义新专业申报、专业调整申报、专业项目申报等微服务,既实现与专业相关的事务处理,也为专业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2.2.3  课程层面

通过定义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诊断与改进等微服务,同时,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对教学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综合形成课程教学的报告,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预警服务,有效地干预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达到防微杜渐、层层优化的效果。在课程相关的微服务大类中,将传统的教务系统进行有机分解,将其定义为教材选用、考务安排、成绩登记、缓考补考等微服务。

2.2.4  教师层面

通过定义教师个人规划、个人诊断、个人改进等微服务,实现教师个体的自我质量控制与优化;通过定义横向项目全生命周期、培训申报、竞赛申报、攻读学历学位申报、教研项目申报等微服务,实现与教师个体日常绩效相关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也为师资队伍绩效的综合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2.2.5  学生层面

通过定义学生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学生诊断与改进等微服务,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质量控制与优化;通过定义创业项目申报、竞赛申报、奖学金申报等系列微服务,实现传统学工系统的碎片化处理,打破部门间的协作壁垒。

2.3  智能化校园平台设计

根据智能化校园平台的服务定位及规划内容,设计其功能如图1所示。

3  智能化校園平台在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通过智能化校园平台中各类微服务之间的无缝集成与协同工作,确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正常、高效运转,具体表现为:

3.1  业务绩效可测量

各微服务不仅承载了业务数据的记录,也能提供服务绩效、服务时效及服务质量的量化,为质量管理提供可测量手段,显著提升管理绩效水平。

3.2  业务处理规范化

微服务是依据学校各规章制度进行定义的,在跨部门协作环节,微服务也能明确各干系人职责,确保服务规划、责任清晰可追溯。

3.3  微观活动可预警

微服务与学校层面的统一数据中心可以进行实时数据交换,依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预先定义的预警模型,当微服务数据统计达到预设阈值时可自动触发预警,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有效干预。

3.4  质量改进螺旋化

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过程中,各层级主体依据绩效报告进行持续的自我改进与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螺旋改进过程。依托智能化校园平台的各类微服务,可以激发质量主体内生动力,促进组织系统各环节的高效、协同运行。

4  结  论

高等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创造者,只有全员提升质量意识,打造质量文化,构建全体受益的全面质量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智能化校园平台的建设与实践能够落实高职院校质量主体责任,系统实现考核机制、奖惩机制、问责机制,确保诊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升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决策、管理以及创新的智慧性和可信性。

参考文献:

[1] 吴访升,杨应崧,袁洪志,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證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J].江苏教育,2019(52):40-43.

[2] 赵向.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9):83-87.

[3] 季学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内部控制研究 [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56-58.

[4] 陈向平.基于诊改实践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职教论坛,2019(2):33-39.

[5] 任秀英.基于反馈分析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1):9-10.

作者简介:吴乃忠(1976-),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通讯作者:严正宇(1981-),男,汉族,江苏兴化人,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智慧校园建设。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微服务大数据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校园移动服务
从单一模式系统架构往微服务架构迁移转化技术研究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