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Kirchner Ernst Ludwig)内心世界的阐述

2019-10-21李天宝

锦绣·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路德维希侨社大都市

李天宝

1880年生于德国阿沙芬堡,1901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在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03~1904年,去慕尼黑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师从赫尔曼·奥柏里斯特,同时学习了丢勒的木刻;

1905年与德累斯顿同校好友(黑克尔、布莱尔、施米特-罗特卢夫)一起创立侨社,目的是希望团结所有德国艺术家,共同起来反对腐败的学院派绘画和雕塑,其宣言是:“我们要将激发我们创作的任何事情都直接真实的表现出来”;

1911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及侨社成员从德雷斯顿迁往柏林;此时期他的作品变暗了,也更复杂了,线条构成了这一时期的风格。1912-1913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画了一批大画幅的描写柏林街景的杰作,大都市景象变成为他绘画中的新主题。1913年因内部意见分歧,侨社宣告解散;

1915年一战爆发期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应召入伍,军事强制下的生活不断的加剧他的不稳定性,直到最后崩溃,期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继续用几何体的主要形式来创作;

1918战争结束后,没有选择返回柏林,而是选择定居瑞士。定居瑞士山区的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整个人的状态相比之前好得多了,在1924年到1926年间,多次旅行,后期作品多为回忆型;

1931年被推举为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院士,两年后院士资格被纳粹当局取消,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639件作品也被当局没收。

1938年自杀身亡。

作品分析

《街道》,布面油画。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1913年的油画作品《街道》,充分显示出他个人独有的绘画风格,给人一种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画中主要描绘了一群漫步在街头的男男女女,画面最前方,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时尚的女郎,从她们那左顾右盼的身姿,颇有几分洋洋得意的味道,而在他们右边的男士,正在饶有兴致的向橱窗里观望,穿着则衣冠楚楚,背着手,微微弯腰的看着橱窗里面的东西,很具有绅士风度。背景之上,以繁华的街道为主,街上挤满熙熙攘攘的人群,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大都市的那种特有的拥挤和繁华的气息。这幅作品在勾画出人物瞬间姿态的同时,也给画面抹上了一层空寂、缥缈的感觉,从画中的人物形象中不难看出,先看这两个走在最前面的女人,以及在旁边向橱窗观望的男人,实际上都被高度概括化了,并没有仔细的去刻画细节,不过是一些戴面具的躯壳罢了,给人感觉他们像幽灵一般,身不由已,飘忽不定,不知道去哪里,有点像在梦的世界里游荡一般,很迷茫的样子。

《市场与红塔》。在1912-1913年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创作了一批作品,有很多都是大画幅的作品,其题材是以柏林街景为描写对象,是一批艺术成就很高的杰作,大都市看似繁华的景象变成为他绘画中的新主题。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以简洁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创作了一批表现柏林街景(他自称之为“石头海洋”)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善于用一群人的特写镜头来描绘街头上各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城市的繁华景象,在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所画的都市街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这种内在形象:时髦女郎、高级妓女以及花花公子等。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真正关注的点是某种精神性的表达,通过这些作品,是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对于那个时代,大环境下都市生活的敏锐感受,将都市所特有的那种冷漠、拥挤以及快节奏的感觉,真实而充分地层示出来,在那浮华喧嚣的热闹场景中,无时无刻不渗透出孤独、隔阂和焦虑之感。

《作为病人的自画像》。1915年,在一战爆发期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应召入伍,但是他并没有适应军营里面的生活,军事强制下的生活不断的加剧他的不稳定性,直到最后崩溃。在1916-1918年间处于疗养阶段,在1918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作为病人的自画像》,从画面来看,表现了他内心世界极大的不安,紫色、绿色的背景显得很阴暗,黄绿色的床头柜与红色的床单及其不搭,惊讶的表情,呆滞的目光,这个画面及其不协调,他手的动作很奇怪,一只手捂着嘴,另外一种手很别扭的扭在后面,那种焦虑、烦躁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1918战争结束,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回柏林,而是选择定居在瑞士山区。

《画家团体》。定居瑞士山区的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整个人的状态相比之前好得多了,1924年到1926年间,多次旅行,后期作品多为回忆型。在1901年,21岁的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在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在那儿,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认识了一帮与自己家境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就是日后“桥社”的主要成员。在毕业以后,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开始与桥社的朋友们到欧洲各地参观、举办展览,他们与众不同的艺术观点,还有他们的作品,成功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1905年与好友创立了“侨社”,其宣言是:“我们要将激发我们创作的任何事情都直接真实的表现出来”。极力希望改变与法国印象派的从属关系,创建属于德意志民族自己的现代主义风尚,致力于“成功创造出第二个伟大的德国艺术时代”(第一个是荷尔拜因和丢勒的时代)”。这幅《画家团体》,是1926~1927年创作的,可能是对侨社成立初期的回忆。

《有阳光的花园》。从这幅作品来看,相对于之前的《街道》、《市场与红塔》等作品,从构图上看,没有之前的不对称,或是尖尖的形状,更多的是这样比较方方正正,重心比较稳的构图形式;从内容上看,是中午窗前的景象,不再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时髦女郎、高级妓女以及花花公子等形象,所刻画对象转向小县城或者乡村之类的风景或人物,已经远离大都市的喧闹繁华,更多的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从色彩关系上看,《有阳光的花园》这幅作品,比之前的很多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为主作品相比,可以明显的感觉和谐了许多;这个幅作品是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创作于1935年,之前参与过战争现定居于瑞士山区的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已经是晚年时期了,作品没有了之前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氣息,更多的可能是想表达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的平静,独享这美好的时光的感情,虽然作品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作品之间是存在很核心的内在联系,即遵从侨社的宣言,将激发他创作的任何事情都直接真实的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

猜你喜欢

路德维希侨社大都市
Battle for Bohemia
大都市
隐形男孩
路德维希二世:生活在童话中的悲情国王
City of Dreams
隐形的男孩(下)
南瓜船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