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部小学德育教育初探

2019-10-21韦小燕

关键词:三观小学生老师

韦小燕

摘 要:本文分析总结出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个性张扬放纵,自我约束不足;道德意识淡薄,行为举止任性;读书目的模糊,被动学习现象普遍;三观认识不足,前途理想观念淡薄等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采用一种“兴趣——认知——自律——升华”的模式作为对策来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德育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附近的村庄,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步步推进,学校周边的村庄慢慢城镇化起来了。因为开发建设获得一些经济补偿,许多家长变得更加有钱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他们所处的环境都逐渐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孩子们身在其中,自然而然在生活中在心理上也日益变化起来。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结合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跟以往对比显露出了比较鲜明的特点:

一、个性张扬放纵,自我约束不足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渐推进,许多家庭富裕起来了。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足了,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也相应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孩子们以往的腼腆和羞涩都慢慢褪去了,他们变得更加的快乐和自信。然而,当人们的欲望逐渐膨胀不会自我控制的时候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浮躁,桀骜不驯、专横跋扈等等特点会越来越显现。这一个特点在农村城镇化转变的地段学校的学生中显得相对比较突出。究其原因,首先,许多家长暴发户的特征非常明显,处处以土豪的姿态哗众取宠。这些行为举止显然会从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中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其次,家长的固有文化知识相当有限,教育孩子在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如何管理自己如何约束自己显得非常的淡薄苍白。再者,未成年的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能力,随性随意的模仿特征非常普遍。奇装异服,攀比炫富,沉迷网吧,沉迷网游,迟到早退,缺课旷课,逆反任性等等现象越来越突出。

二、道德意识淡薄,行为举止任性

一个人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是要建立在对道德品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的。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农村城镇化转变地段的小学生自我特征特别显露,道德意识相对很淡薄。所以很多学生往往不尊重老师不尊重长辈,行为举止比较任性,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孩子不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肆意顶撞家长,与同学打架斗殴,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意吐痰,不给老人让座,不搞好个人卫生,不履行值日生职责等等各种现象屡见不鲜。

三、读书目的模糊,被动学习现象普遍

学习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里,对于学生时代哪怕对于一个人的整个人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为了达到目标而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是多么重要多么必须的一件事情。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是比较富足的,他们的物质需求大都可以得到满足,他们还无法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和人生的艰辛。他们会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生活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相反,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学习压力很大,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就特别的多。如果孩子们读书目的不明确,不能正确树立学习的目标,他们就无法产生一种由内而发的学习动力,他们的学习就是极其被动的。与富足的生活相对比,学生会明显的感觉到学习就变得是一种极其枯燥乏味、艰涩难明的负担。迟到,早退,缺课,旷课,不交作业,不做笔记,上课玩手机,长期沉迷网游等等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多次的批评教育都是成效甚微。学生纪律散漫,学习随随便便,出现各种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造成的。

四、三观认识不足,前途理想观念淡薄

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有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不足,他们对于三观的认识明显带有局限性。但是这不意味着小学生就不需要加强三观的学习和树立。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就无法确立积极的学习目标和科学正确的人生理想,他对未来的生活和就业就没有真实的规划;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会使孩子沉沦为时代的弃物,社会的败类。为此,我们注重对学生三观的树立、培养和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这样会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本质,正确认清社会真实面目,正确了解人生的高尚价值和对个体对社会的核心意义。为努力让自己成长成为对人类、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学生沉沦网游,盲目追星,甚至早恋、姘居等现象就是三观不正的一些表现。

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面对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困难重重。我们许多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批评教育,个别谈心,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等常用的办法实施德育工作,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为此老师们多次家访,联合家长一起共同教育,并积极利用家长的监护力度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来开展德育工作,但是整体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之后,我们尝试采用了一种“兴趣——认知——自律——升华”的模式实施德育工作。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我们的这几年来归纳总结出来的主要做法:

首先,为了把学生的心收回到教室,不排斥不反感老师,愿意听老师讲解,喜欢听老师说道。我们就要想办法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才能把他们情绪调动起来。现在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小说等等新鲜事物的诱惑不断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话很多孩子近乎达到油盐不进的程度。为此,我们给学生播放了一些适合小学生观看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励志电影,从视觉、听觉、氛围的这三个方面的感官把孩子们的心灵带回到教师,让他们在别人的故事情节里不知不觉感受社会、感知人性、感悟人生。我们除了播放多集教育纪实片《变形记》,我们还播放了《想飞的钢琴少年》、《浅蓝深蓝》、《小鞋子》、《看上去很美》、《八月迷情》、《第四张画》、《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放牛班的春天》、《追风筝的人》等等影片。

自我认知是成长的基石,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改善哪些发扬哪些。而对自我认知最开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认知别人,只有拿已经认知的别人与自己作对比才能更加容易了解自己。为了让学生做好自我认知,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入手:一是请一些影评老师与学生一起观看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比如《阿甘正传》、《小孩不笨》、《一球成名》、《少年特工》、《集结号》、《当幸福来敲门》,甚至是更深层次的《肖申克的救赎》、《勇敢的心》、《黑暗中的舞者》、《送信到哥本哈根》等等。表面上是与学生一起观看电影赏析电影,其实是通过电影里的故事演绎让学生通过认知别人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逐步明白哪一些是不良的行为举止,哪一些是合理的道德规范。哪一些是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逐步在学生的心里构建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还配合举办了一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作文比赛,观后感比赛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安排学生走访了一些困难学生的家庭,让学生不仅仅通过纪实片《变形记》和一些生活图片来体会现实,还要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感受来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旨在加深学生对自我行为和自我人格的正确认知。

当学生对各种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有了科学正确的认知,他们就会有正确的辨识能力,在选择面前他们才有可能做出各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所以做好各种正确行为的导向有如水管的引流,有目的有方向才会聚流才会喷泄。为此,我们以鼓励为主,对各种各样的良好行为积极发现大力宣扬,让每一股正气,每一份真诚,每一丁点的进步都成为鼓舞学生进步的正能量,学生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就发挥了以往个别谈心,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办法逐步转化。我们专门设立了好学生榜,好值日生榜,文明先锋榜,发扬南宁能帮就帮的精神,开展了一些助人为乐活动,还适当开展了一些学习进步专访活动。使得校园沉浸在一片人人争当文明礼貌先锋,个个积极向上力争德、智、体、美、劳、各项优秀的好景象。当我们的学生都力争向好的道德品质方向发展,他们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自查自律,自强自立。

可以称之为人才,其先决条件是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当一个学生的行为举止符合相应的道德规范了,当一个学生的道德情操上升到要为人类为社会作贡献的伟大高度。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更加科学正确的提升起来了。当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回報社会的时候,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为此,我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一些以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为父母洗脚”、“为老师倒水”、“为消防员鲜花”等等,旨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更好的升华。

教育不是工业机械化的加工生产,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模式,也不是规律的加工各种器件。教育应该像是农业生产,它要培育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的幼苗。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需要园丁从雏芽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抚育、浇灌、除芽和灭虫,它还需要对每一棵幼苗独一无二的呵护。只有通过园丁辛勤地付出才会培育出饱满的果实。

这是我们结合本校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尝试性的做法,收获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我们是自己摸索着前行,学术水平、实践经验以及对各种情况的不完全把握等等因素限制,使我们的研究必定也存在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将吸取各方面的建议,认真探索,不断进取。

猜你喜欢

三观小学生老师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老师,节日快乐!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