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内涵及演唱特征

2019-10-21张迪华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摘要: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歌,也就是我们说的“瑶族民歌”。文章针对常宁瑶族民歌,分析了该民歌的文化内涵,并且简述了这一民歌的演唱特征,目的在于推动常宁瑶族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瑶族民歌;文化内涵;演唱特征

瑶族民歌是南方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种类,瑶族人民在平常生活中、节假日以及重大祭祀活动中,都会进行民歌演唱。常宁瑶族人以歌言志,借歌抒情,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常宁瑶族民歌的语言、内容、句式、曲调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研究常寧瑶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对于融会贯通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以及更好地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内涵

1.唱腔体现地域文化的差异

常宁瑶山森林资源雄厚,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此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使得生活在这里的过山瑶有着精明强干的性格特点,“生息繁衍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过山瑶人民也具有山一般粗犷豪放的性格”。[1]

在过山瑶民歌的唱腔中,开放性的悠长的拖腔不多,以多声部织体的形式,在音乐的纵向发展创造上见长,并出现了为适应特定歌唱内容和歌唱环境需要而使用的创腔手法,它们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歌曲的总体结构规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歌曲欢快、诙谐的思想情绪。

2.润腔方式具有迁徙的烙印

常宁瑶族迁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因部落间的战争,迫使瑶族先民由北向南迁徙。“同调异腔”的演唱方法,正是瑶族迁徙岁月的最好印证。“过山瑶民歌,一方面显示了传统风格的特征,一方面由于迁徙的流动生活,又在变异中体现出了新的因素。”在迁徙的过程中,某一民歌的演唱特色因受地域和民族杂居融合的影响,会发生改变。这种带有明显装饰性的颤音是迁徙民族苦难历程的诉说。过山瑶民歌“欲提高却又压抑,造成一种哀婉、悲凉的感受,尤其是开头的拖腔很长,拖腔的演唱常常有哽咽的感觉,更说明了这个民族在迁徙中的艰辛与痛苦”[2]。无论是颤音、哽咽音还是拖腔,这些独具特色的润腔方式,是瑶族人在长久的迁徙历程中自然流传下来的,是迁徙民族苦难历程的诉说,让人体悟到这个民族在长期的迁徙历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

3.歌声表达虔诚的祖先崇拜

常宁瑶族聚居区大多数处于群山连绵的山岳地带,刀耕火种是瑶族传统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方式。正因为生活艰辛,物质生活落后,文化落后,所以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起源,命运归宿等等问题都会有更多的好奇和追寻。于是宗教承载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渴望,命运的希冀。那种对于神灵的虔诚敬拜是他们不约而同的生活规则,也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宗教这一神秘的力量,又恰恰赋予了于深山之中艰难生活的人们的歌声以独特的虔诚和质朴。

常宁瑶族人的歌唱特点深受祖先崇拜的影响,其演唱风格、润腔方式以及声音的审美特点,都与他们的祖先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瑶族崇拜祖先盘瓠氏。为了纪念盘王,常宁瑶族人民把每年的农历10月16日(传说中盘王的生日)定为盘王节。节日中举办的“还盘王愿”仪式,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天三夜。举行“还盘王愿”仪式时,要唱盘王歌。演唱形式主要有师公、歌娘、童男、童女的独唱、对唱和伴唱。歌娘演唱的腔调种类多样,但都共同体现了瑶族同胞朴素的宗教图腾崇拜情感。[2]

二、常宁瑶族民歌的演唱分析

1.演唱形式

常宁瑶族民歌唱腔独具特色,在民歌演唱形式上可以分为独唱、齐唱、对唱、同声四种演唱形式。在独唱形式上,瑶族民歌旨在抒发自身情感,不受时间、地区的限制,当唱者想要表达自身情感、舒缓自身情绪时,就会采取独唱方式演唱歌曲。独唱偶尔也会伴随木叶、唢呐等进行伴奏,在歌曲演唱内容上可分为仪式歌、叙事歌曲等。齐唱经常会出现在节日、聚会等大型场合中,在完美的齐唱配合中,可以充分表现瑶族民歌美感。例如,在《招禾魂》中,“哎,抛兵抛到东方呕,东方去”和“哎,抛兵抛到南方呕,南方去”的齐唱配合,在演唱过程中会让人们充分体会到这首歌曲的美感以及瑶族民族的美感,会对瑶族民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唱主要以男女对唱形式演唱,包括生活歌、猜谜歌等,其中以情歌对唱最多。同声二重唱的表演难度非常大,在旋律上也具有独特韵味。

2.演唱技巧

常宁瑶族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唱法,在呼吸上可以捕捉自然、生活的气息。常宁瑶族民歌大多节奏比较舒缓,需要很长气息才能完成演唱,在歌曲衔接上,会感到十分饱满以及通畅。常宁瑶族民歌在歌曲发声上,以真声演唱为主,假声演唱为辅,并包含真假声混合演唱方式。在演唱语言上,由于瑶族语言体系比较复杂,为了使演唱不混淆,在演唱吐字上十分清晰。例如,在《不看相貌不爱财》中,“要我唱歌就唱歌,我唱支山歌敬郎哥”需要歌者进行十分清晰的吐字,让听者能够清晰地听到歌曲中的每一个字,从而对瑶族进行深入的了解,更好地体会瑶族歌曲.

3.演唱风格

常宁瑶族民歌演唱风格是其核心所在,由于其独特的演唱风格,使其成为饱满的艺术作品。常宁瑶族民歌在演唱风格上分为高腔、平腔、倚音、波音、直音、滑音、游离音等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演唱风格为瑶族民歌演唱增添了不少独特的韵味,而不同唱腔风格对歌曲产生了重要的润色以及装饰作用,使歌曲整体演唱呈现浓郁韵味,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常宁瑶族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常宁瑶族民歌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我们每一个音乐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笔者也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常宁瑶族民歌,帮助瑶族民歌更好地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彭兆荣.人类学视野中仪式音乐的圆形结构——以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为例[J].音乐研究,2008(1).

[2]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迪华(1972—),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调率与钢琴演奏。

基金项目:衡阳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常宁瑶族民歌的演唱特征及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研究》(2018B(Ⅰ)012) 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