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媒业的困境和应对策略探究

2019-10-21翟永平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媒业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

翟永平

摘要:当今社会逐渐向网络信息化方向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当下媒体行业中的广播电视,若不积极作出整改势必会被时代淘汰。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传媒业发展进行探究,简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规划传媒业发展途径,以改善民众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传媒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中国新闻媒体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的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闻媒体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新兴媒体带来的媒体资源的泛社会化,使媒体话语的中心传播发生了变化。自媒体抓住机遇,传统媒体被动地跟进,已成为普遍情况。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信息发布平台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减弱。观众被自媒体所吸引,被动或主动地放弃传统媒体,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失败以及其传播力、影响力和可信度的降低,这意味着传统媒体将失去其以往自身话语权的优势。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传统媒体本身的问题引起的。新时期国家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贡献率的要求,新闻媒体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必须顺应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一、加快传媒的改革创新十分紧迫、意义重大

现在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党报、党刊的阅读率,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在不断下降和减少,“一些主流媒体受众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由于长期的僵化教条的宣传传播模式,使人们对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点出现了“塔西佗陷阱”;现在的中青年更多依靠手机、电脑获取信息,迫使我们必须按照现有的新业态、新规律来组织、生产、传播信息文化。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应该说,新闻舆论工作适应的步伐还不够快,新闻舆论工作的理念、方式、手段还没有跟上,管好用好新媒体的能力还不够强。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媒体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受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时效性、针对性、可读性有待增强。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声音总体偏小偏弱。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一些记者深入实际不够,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或借助网络摘抄拼凑,有的甚至为一己私利搞假新闻、有偿新闻,严重损坏新闻媒体公信力。这些问题,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要有紧迫感,更快适应变化的形势,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开拓、新的改革。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为传媒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才能掌握主阵地,扩大主流思想舆论,打好主动仗,在新时代促进传媒业的新发展。

二、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媒业的困境

(一)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业内环境的变化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的特点是更杂、更多、更好。但这些已经逾越了新闻的基本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巨大的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混乱和复杂。准确性是对新闻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的内容必须可靠、可信,否则错误的消息将影响人们的行为并导致社会混乱。新闻的焦点往往是不同的个体。寻求共性但忽视个性的大数据技术将影响新闻的制作,并且由于缺乏对个体的关注而使新闻变得普遍。在新闻规范方面,最初倡导的真实、客观、及时、准确的新闻专业话语在新媒体环境中被淡化,而用户需求、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等专业话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观众更多地强调情感而不是事实,长情短忆的现象更为常见。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正迎来“后真相”时代,原始新闻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充分应用,新规范还远未成熟。在某种程度上,新闻业缺乏范式。

(二)传媒业面临的法律困境

(1)人工智能发展与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法律最为核心的功能,乃是维护社会规范性期望的稳定,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种确定性预期。而人工智能的逻辑则与之不同,它会通过各种大数据、身份虚拟账户、评分系统、智能算法的技术形成新的法律主体特征;同时,互联网作为新的信息传播空间和法律空间,具有自由化、虚拟化、超主权化的全新特征。这些新问题使得法律规范的稳定性难以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性相匹配,自然在兩者之间产生了矛盾。(2)人工智能作为新闻传播法律主体的认定: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其作为法律主体的地位难以衡量。尤其是机器人写作生成的新闻作品,机器人或机器人所有者是否能享有相应的著作权?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回到法律主体理论设立的初衷,厘清其理论发展历史进程,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出现以后对构成法律主体要素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带来的冲击。跳出法律主体的类型化思维,用全方位的方法论思考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立法予以确认。

(三)媒体行业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多重属性造成的危机

在上世纪90年代媒体企业市场化改革之后,媒体的商业和政治功能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但同时对媒体企业多重属性的争论一直不休。文化经济研究人员的观点是媒体企业具有市场资源配置的“经济功能”,以及传播信息、教育公众、提高文化素养、拓宽受众视野的“文化功能”。这两个功能分别对应着商业和文化属性。政治经济学研究人员的观点是媒体企业具有“经济功能”和“喉舌功能”。经济功能负责受众,企业生产和自筹资金。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体企业具有商业属性。而喉舌功能则属于党和政府,提供沟通渠道和传播与政治属性相对应的主流价值。多元属性问题导致媒体产业在组织过程中面临多重压力,包括生存压力、规范压力、监督压力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责任。

(四)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产业的技术壁垒

首先,大数据需要有效地收集数据。在互联网环境中,国内搜索引擎、电子商务、视频、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APP使用自己的平台信息采集技术来掌握大量网络用户信息,而新闻媒体则没有掌握数据技术信息收集的能力,只能被动地通过技术外包获取数据信息。其次,数据信息分析技术存在障碍。有目的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面对我们周围积累的大量数据,如何分析数据产生新闻以及如何利用数据为新闻传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突破新闻传播技术壁垒的关键一步。最后,与传统新闻时代相比,大数据时代必须建立大数据服务思想,需要利用大数据思想来洞察数据的重要性,识别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挖掘的源头。

三、新媒体环境下解决媒体领域困境的策略

(一)将传媒信息资源创新整合

在广播电视传媒业中,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在传媒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行业内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规范,要求其能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的传媒应用技术,将传媒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便更好地面对行业的挑战从中找寻出发展的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与整改,将传统的媒体行业与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的融合,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促进媒体行业的发展。在广播电视媒体行业与网络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使各自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在互补的过程中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例如,某广播电视台在结合互联网技术时,在网上创建了信息传媒的网站,用以将行业信息进行传播。同时,还可借助于网站的功效刊登广告,提升网络传播的覆盖面积。并在网站上将自身传播的电影、新闻等视频素材进行展示,以方便媒体受众事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查阅。

(二)实事求是

真实是新闻传媒的生命,也是媒体公信力的源泉。实事求是,一是要尊重传媒报道的规律,要尊重传媒报道的真实。要引导受众即时寻求客观发生发展的新闻事实的真相,而不是以报道对象的好恶和利害遮掩、拖延,更不能欺骗受众,而造成不必要的新闻“事故”,最终损害政府公信力、媒体的吸引力;二是要力戒传媒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摒弃各种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三是传媒要加强社会监督,引导整个社会讲真话,使传媒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来源。

(三)主动占领发声高地

在舆情发生后,相关部门不能一味等待和观察事态发展,错过发声的黄金时间,使原本可避免的负面新闻发酵变味,要发出及时、高效、有力的权威声音,主动承担舆情责任,及时对舆情作出诚恳有效的回应;利用官方媒体的权威优势,积极引导事态发展,态度鲜明地表明对舆情的重视度,以事实增强民众的信任感,掌握控制舆情态势的主动权,占领舆论高地,从而引导网民辨清事实,使负面舆情转变为正面舆情。

(四)倡导法律规制和伦理引导的全面有效的外部治理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引发的公民权利受损、公正报道受限、公共利益漠视的現象时有所见,因此而导致的价值冲突、伦理冲击、法律权威挑战问题令人关注。公共传播时代,全体社会成员都有了话语表达的机会,但每个成员的媒介素养和个人素质各不相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容易导致某种情绪被快速放大。因此,强调全社会的外部治理,通过法律规制和伦理引导十分关键,外部治理需要通过确立底线意识和倡导理想境界,实现外部治理目标。所谓底线意识,即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依然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基本出发点,换句话说,法律是一切传播场景和传播行为总的游戏规则,它通过向人们传达一种明确的预期,帮助人们采取作为或不作为的正确选择。社会治理者虽然为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法规的修订和重新制定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发新的权利义务冲突。我们必须回应社会的这种现实关切,为寻找权利义务新的最佳平衡点尽早展开研究并获得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良好的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的法规对策。

四、结束语

媒体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呈现,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闻媒体需要敢于担当,与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一致。当前媒体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弱、水平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服务社会和经营媒体的能力还有上升的空间,媒体的开放和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扩大。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巧妙运用,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积极推动媒体发展,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将是新闻媒体人长期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姜琼.新闻传媒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153-154.

[2] 程建红.浅谈当前新闻传媒“人文关怀”的体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8):147-148.

[3] 刘仁.视听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6):36-37+52.

[4] 杨序暄.大数据下的高校传媒专业教师现状与发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0):247-248.

[5] 焦阳,汤沛东.浅析新闻传媒业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冲击[J].电视指南,2018(05):59+61.

猜你喜欢

传媒业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危机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及控制浅析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