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状与转型

2019-10-21黄戈林张楚翘

中文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话语思想政治教育

黄戈林 张楚翘

摘 要:马克思交往理论蕴含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关系、话语内容、话语表达的指导意义。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存在互动主体缺位、生活世界疏离、人本意蕴缺失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可从提升亲和力、强化释惑力、增强感染力、涵养文化力“四个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142-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针对青年群体以教育互动形式展开的政治语言符号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时空场域更为前沿、广阔,也更富于挑战、困难。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为视窗,凝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意蕴,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型路径,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其解疑释惑功能、助推其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状审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步入深水区,社会问题和短板也频频凸显、逐步呈现。伴随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为频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话语权争夺也因此变得愈发激烈。以马克思交往理论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目的、方法视角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状,应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的题中之义。

1.话语关系:互动主体的缺位

在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窗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性交往”,是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承载着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的非对象性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是基于这种“交往”而形成的教育主体间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掌握群众”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离不开话语,话语作为思想的“外衣”,是思想掌握群众的“酶”。当前,“灌输理论”被矮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问题依然存在,体现在话语关系维度上,即作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作为客体的大学生的单向、刚性的思想宣讲,客体只能被动地服从、接受话语承载的理念、观点,两者之间是一种单向度、不平等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特别是在“去中心化”、“高互动性”、“话语权下沉”的新媒体时代,“95后”“00后”大学生更为主动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若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承认,其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等主体特征得不到尊重,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关系的失衡。

2.话语内容: 生活世界的疏离

人的交往性存在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本质,这里的“人”不是脱离生活世界的人,固定不变的人,而是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的人、推动历史发展的人、现实的人。交往实践的场域不在别处,就在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生活情境之中。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泛政治化的倾向较为明显,体现在话语内容上就是政治话语、文件话语、权力话语过多挤占了工作话语的空间;体现在话语内容层次上则为关注宏大叙事的话语多于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话语,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对学生群体说不进去”的话语困境。再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以“价值生成”为旨归的思想政治教育窄化为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化活动,导致知识性、工具性的话语比重大于实践性、价值性的话语比重。其三,在话语关注向度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高度相关的个人发展实际问题的关注不够,在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设置议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解疑释惑方面显得较为滞后。

3.话语表达:人本意蕴的缺失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喜爱交往的存在物”,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的一切人的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强调了交往实践对人全面发展的高阶心理需求的满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说服人的工作”,话语作为“说服人”的媒介符号,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直接的关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表达自觉性还不够高,体现在实践运用中就是人本意蕴的缺失。 一是话语表达不够贴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继续用“经院式”的学术语言代替学生易懂能懂的鲜活语言,自然无法收获学生的“抬头”和“点头”。二是话语表达不够贴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缺乏技术,“应该”、“必须”等“居高临下”的压迫性表达方式过多,根植学习生活实践、結合学生实际问题、融注积极情感的建议性和引导式表达方式较少,缺乏亲和力、感染力、互动性的话语“包装”和“点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路径

人的本质根源于交往,又在交往中得以延伸及发展。在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亟待转型,即提升亲和力、强化释惑力、增强感染力、涵养文化力,从“四个路径”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

1.提升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阶级性,尤其是在话语过程中过于明显地使用强制性表达方式,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反感或拒斥。一是话语表述上需要“更亲近”,要“用受教育者(大学生)更喜欢听、更容易懂,从而更能够接受的话语,来表达思想政治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网络话语交往时,如能适时运用类似“小伙伴”“打call(即表示支持)”等网络时尚话语,更能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二是话语情景上需要“更用情”。“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政治认同,需要经过“知、情、行”三个认同环节,而情感认同作为认知认同和行为认同之间的纽带,强调“情感性”因素在话语转型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摒弃冷冰冰的说教,投入暖融融的真心关切;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的人生境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情结合着讲,让学生在真挚的情感、感情的共鸣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真听真学、真信真用。

2.强化释惑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过渡期,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些冲突可能来自于学业上的疑惑、生活上的困难、人际关系的困扰、职涯发展的困惑,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主阵地”做好“单向度”正面灌输的同时, 更加注重在“主渠道”和学生进行“多向度”的解疑释惑。首先,话语关系上,沟通谈心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之间的“话语共享”“你來我往”,而非一方对另一方话语权的独占。其次,话语内容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加强对公共热点、错误思潮等问题的及时关注和主动回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还原真相、过滤杂音、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避免“失语”造成社会舆情走向反面。再次,在话语表达上,要把握好贫困学生、学生骨干、学生党员、性格敏感学生等不同群体、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一把智能钥匙开一把智能锁”的态度,自觉转换话语表达方式,通过话语表达的精准对接,增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解疑释惑功能的感知和认同。

3.增强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指“由真的感悟力、善的感召力和美的感染力糅合而成的内容结构”,一是体现在话语内容上,就是“讲真、善、美的故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榜样示范法”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收能力,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选树校园里“可亲”、“可感”、“有血有肉”的身边榜样,而非刻意追求“高、大、全”却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圈“相距甚远”、易引发学生挫败感的“完美型”榜样。二是体现在话语表述上,就是“好好讲故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叙事话语在实践中的运用,叙事话语不仅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话语表达方式,让听故事的人在故事情节、细节、悬念、冲突、高潮所形成的张力中被牢牢吸引,更能借助移情,让听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人达到视界融合。因此,要善于将教育意图、价值观念内隐于正能量的故事情节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体现在与时俱进上,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时代温度。

4.涵养“文化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交往演进的视角科学预见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当前,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已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维度上看,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除政治功能以外,还具有文化功能,承载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使命,是建构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涵养着思想政治教育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政治认同、巩固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使命。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要注重话语内容上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开掘利用,使大学生在各类文化形态的长期滋养和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觉,加深对文化深层内核(精神、思想、理论、道德、价值观)的内化。比如,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中国优秀古诗词,配以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等,辅以符合时代精神的释义解读,使大学生在文化感召力中,深化对“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60:2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59:19.

[4]列宁.列宁全集 (第2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117.

[5]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5.

[6]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7]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

[8]刘建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三重基础[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

[9]林洁.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内涵结构及其实现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

[10]侯勇. 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2).

[11]练庆伟.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话语演进[J]. 思想教育研究,2016(12).

[12]沈湘平,王葎.简析“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

猜你喜欢

话语思想政治教育
主持人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