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检测及意义

2019-10-21喻雪琴张诗琬陈芳陈星戢敏梅怡晗梅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载量负相关肝病

喻雪琴,张诗琬,陈芳,陈星,戢敏,梅怡晗,梅小平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感染科,四川 南充 637000;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V感染后可形成急性乙型肝炎,部分急性肝炎会形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甚至可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我国年均约有5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病[1]。研究结果显示,HBV是通过诱导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来介导肝组织炎症反应、肝纤维组织形成及肝细胞癌的发生[2]。目前,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 -3(T cell immunoglobulin-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Tim-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在免疫细胞表面的广泛表达成为对HBV相关性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PD-1有2个配体,即PD-L1和PD-L2。PD-1可广泛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DC等细胞表面,但在NK细胞表面一般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研究结果显示[3],PD-1在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及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调控作用,PD-1在与其配体结合后可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抗原信号强度,进而发挥免疫负性调控作用。PD-1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来调控过度、持久的免疫反应,进而减轻机体组织的免疫损伤,但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可衰竭CD8+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造成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和病原体的持续表达[4]。研究表明,Tim基因共有8个,编码4种蛋白,在人类编码3种蛋白Tim-1、Tim-3和Tim-4中,Tim-3是一种适应性免疫负性调节因子,广泛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NK细胞,通过与Tim-3配体结合参与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5]。Tim-3在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失衡与HBV感染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关系密切[6]。为此,本研究通过检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表面 Tim-3、PD-1表达水平来探讨Tim-3、PD-1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HBV相关性肝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诊断标准参照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7]。观察组中,HBV携带者20例(HBV携带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66岁,平均(38.122±15.607)岁。CHB患者30例(CHB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18~68岁,平均(39.260±14.981)岁。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重型乙型肝炎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8~60岁,平均(37.766±15.450)岁。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乙肝肝硬化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61岁,平均(38.981±15.232)岁。肝细胞癌患者20例(肝细胞癌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67岁,平均(39.975±14.550)岁。以该院同期的20例HBsAg(-)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64岁,平均(37.980±14.418)岁。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需知情同意;②HBV感染后肝病诊断需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2015年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③入院时未接受免疫调节与抗病毒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嗜肝病毒感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组织炎症;②合并其他疾病。

1.3 仪器与试剂

ADVIA 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BIO-Rad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购自美国Bio-Rad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HBV感染标志物试剂盒购自美国雅培公司,PBS溶液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多聚甲醛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PD-1试剂盒购自美国eBioscience公司,鼠抗人Tim-3-PE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BioLegend公司,肝功能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蓝怡科技有限公司。

1.4 检测方法

1.4.1 PBMCs分离采用 Ficol-Hypaque 密度离心法分离PBMCs,取有肝素钠抗凝采血管采集患者空腹全血并离心后去血浆,然后用PBS稀释一倍,加至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2 500 r/min 离心 25 min,取中间白膜层(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富集层),PBS再洗涤2次可获取PBMCs。

1.4.2 PBMCs表面PD-1 表达水平检测 取 3 MIU PBMCs 加入 40 μl FcR Blocing Rergent,4℃避光孵育20 min,以流式洗液洗涤细胞1次,加入lin 1-FITC、HLA-DR-perCP、CD11c-APC,PD-L1-PE或其相应的同型流式着色,4℃避光孵育20 min,用流式洗液洗涤细胞1次,用1%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mDCs表面特征性标志为 CD11c high HLA-DR lin-1。

1.4.3 PBMCs表面Tim-3 表达水平检测 取 3 MIU PBMCs加入流式CD16、CD56和Tim-3以及单标和同型对照标志物,取4%多聚甲醛溶液500 μl固定后上机检测。

1.4.4 HBV感染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测 HBV 感染标志物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PD-1、Tim-3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比较

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最低,与HBV携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病情加重,其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重型乙型肝炎组、肝细胞癌组中最高,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组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HBV携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ALT、AS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Tim-3表达水平与 HBV DNA 载量呈负相关(P<0.05),与 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与 ALT、AST 水平呈正相关(P<0.05)。见表2。

2.3 各组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HBV相关性肝病患者总体PBMCs表面Tim-3的表达水平与PD-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967,P =0.000)。重型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患者PBMCs表面Tim-3表达水平与PD-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1 各组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比较(ng/ml,±s)

表1 各组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比较(ng/ml,±s)

注:†与健康对照组、HBV携带组比较,P<0.05。

组别 n Tim-3 PD-1健康对照组 20 1.675±0.488 8.330±0.965 HBV携带组 20 1.735±0.442 8.360±4.102 CHB组 30 6.907±0.645† 44.460±5.995†乙肝肝硬化组 30 8.890±1.189† 59.267±7.422†重型乙型肝炎组 20 11.410±3.037† 68.335±5.724†肝细胞癌组 20 11.210±1.998† 68.340±9.147†F 值 649.651 1 617.655 P值 0.000 0.000

表2 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ALT、AS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表3 各组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存在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或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导致机体不能及时清除HBV而发生感染慢性化,激活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才能清除HBV,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是激发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8-9]。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发病主要通过对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来完成,机体免疫调节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等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来实现,而CD4+T淋巴细胞和CD8+T毒性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变影响着HBV相关性肝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研究结果显示[8],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双信号通路,在受到HBV等信号刺激后被激活:①T细胞识别树突状细胞的MHC及MHC结合的抗原肽产生第一信号;②T细胞的受体CD28与树突状细胞上的B7结合产生第二信号,即共刺激信号,是T细胞抗原特异性激活的关键信号通路。在多共刺激信号通路中,负向协同的共刺激分子PD-1在与其相应配体结合后,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与分化。Tim-3在HBV感染后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发挥着对免疫功能负向调控作用,Tim-3与半乳糖凝素-9结合,为T淋巴细胞提供负性共刺激信号受体与信号通路,介导Th1细胞凋亡或抑制Th1细胞活性,从而降低促炎因子产生,同时通过对Th17细胞的抑制达到调控适应性炎症反应[6]。

本研究结果显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Tim-3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与ALT、AS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PD-1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与ALT、AST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与王琳等[1]研究结果相似。安仲武等[10]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在ALT>2×ULN,Tim-3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可能处于较高的表达水平,PBMCs诱导分泌的促炎因子Tim-3、PD-1的表达水平也增加,表明Tim-3、PD-1参与诱导、促进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炎症反应过程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本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最低,与HBV携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病情加重,其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重型乙型肝炎组、肝细胞癌组水平最高,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组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HBV携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im-3、PD-1高表达与机体感染HBV后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且PBMCs表面Tim-3、PD-1的表达水平与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提示Tim-3、PD-1参与肝组织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表明CHB患者外周单核细胞Tim-3上调可能参与HBV感染慢性化过程,可为HBV感染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理论基础,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似[11]。NEBBIA等[12]实验结果提示,阻断PD-1通路可减轻肝组织炎症程度和阻止肝组织肝纤维化的发生,在阻断Tim-3/天然配体半乳糖凝素-9通路后,可对增强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起到明显调控作用,表明Tim-3、PD-1两条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免疫抑制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发现,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Tim-3与PD-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负性共刺激因子Tim-3和负向的协同共刺激分子PD-1间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可相互协同促进、参与HBV感染后相关性肝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免疫逃逸过程,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能力。

本研究发现,HBV相关性肝病患者PBMCs表面Tim-3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也呈负相关。这与赵小瑜等[11]研究结果相似,提示CHB患者Tim-3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PD-1的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BBIA[12]在对18例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的CHB患者研究发现,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在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PD-1水平下降明显。同时PENG等[13]研究发现,CHB患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高低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表明Tim-3、PD-1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HBV DNA的复制,笔者认为,通过调节Tim-3、PD-1表达水平可能会对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有一定调控作用,甚至也可能对HBV DNA水平或肝组织纤维化发生有一定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具有差异,其表达水平变化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PBMCs表面Tim-3、PD-1高表达可能会降低免疫细胞的免疫状态,诱发免疫耐受,从而使病情呈慢性化发展,在干预Tim-3、PD-1作用靶点后的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程度改变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猜你喜欢

载量负相关肝病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