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农村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2019-10-20王尧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教师

王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32 - 01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教育的失衡,致使农村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因而他们在欣赏水平、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无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出现了习作教学让教师“无法”,学生无奈的怪现象。学生提起笔大脑一片空白,教师翻开书不知所云,弄得师生焦头烂额而哭笑不得,苦不堪言而无计可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要打破学生习作的瓶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有理可论,关键是要注重习作素材的积累。

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对“积累”一词并不陌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是積累;集腋成裘,凑少成多是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是积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积累……积累可以储备力量,积累可以创造奇迹。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首先,从小学低年级起,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学会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里积累习作素材,就不会在习作时胡编乱造或是无话可说。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会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会逐步领悟到人生的奥妙无穷与充满变数。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现实生活是五彩斑斓,千差万别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灵感的基础,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思考生活的学生.才能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有的东西,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文贵有情,而情生于景,真情实感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体验和感悟。

由于农村学生经常接触真实的动植物世界、风土人情、民族文化、高山深谷,常听鸟鸣兽叫,常见河奔泉涌,有上山放牛,下河捉鱼的经历。因此,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月缺花残、四季变化、高山流水、春种秋收、烧火做饭、放牛割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要求学生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勤记录。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用犀利的眼光去发现现实生活的奇特之处,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春天,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夏天,观察风云突变的天空,充满情趣的夏夜,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和绿茵遍地的大自然;秋天,观察硕果累累、丰收在即的田野和草木凋零、虫鸟退隐的山林;冬天,观察银装素裹的雪后世界。同时还要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只有多观察,多总结,善思考,才能把“眼中之物”转化为“心中之物”,才能在写作时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其次,语文教学应注重阅读与习作的双向渗透,互为所用,才能长善救失,相得益彰,不言而喻,阅读是积累的基础,背诵是积累的关键。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笔优美、立意新颖、构思奇妙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勤做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摘抄好词佳句,定时读背积累的临散资料,并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反复的习作训练,把其内化为自己的习作语言,不断充实知识宝库。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可让他们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来收集整理这些词句,以便今后灵活运用或模仿创作。比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时,我引导学生在大体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把所学的“金秋时节”,“春华秋实”等十二个词语抄在笔记本上。学到《秋天的图画》一课,我就让他们把“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等四句优美的句子抄在收集本上。

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创造条件,为学生习作提供平台,还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因此,从小学三年级起,教师就应适时地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让他们有目的地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逐步读j出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读出自己的见解和作者的心声。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阅读相应的书籍,这不但能提高写作能力,还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积累习作素材是一项艰苦的“美差”,它需要学生手、脑、口、心和眼齐到,需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犹如农民储粮过冬,为了有粮而储,就得辛勤劳动。同样的道理,积累习作素材并非一朝一夕能达目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生活感悟
美育教师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