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2019-10-20叶名涛

学生之友 2019年5期
关键词:激发想象培养

叶名涛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标新立异的进取精神,敏捷的思维能力,开阔的思路,灵活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创造发明,也有利于当前的学习。

关键词:培养;激发;想象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思维培养的前提

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决定于智力的高低,还取决于许多非智力的因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如:学完数的整除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游戏;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任意三位数;请第二名学生在这个三位数后面重写一遍,使之成为六位数。这时,让全体学生,先用7去除这个六位数,再用11去除,再用13去除。“能整除吗?”学生们都在心里打上问号。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使他们大为诧异,这个数不但能被这些数整除,最后的商竟是开始的那个三位数。这是偶然的吗?是什么原因呢?强烈的求知欲激励着他们。终于有人举手了,三位数后面重复一遍得到的六位数,正好是原来三位数的1001倍。1001分解质因数1001=7×11×13。所以那个六位数肯定能被7、11和13整除,而且最终商一定是原来那个三位数。

二、发展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

1.提出激发想象的问题。例如在讲完圆锥体体积的计算之后,教师提出这樣的问题:“一个长方体,体积是30立方厘米,若将它横截成五段,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求长方体的高。”学生可以这样想象:将长方体横截成五段,共截了四刀,每截一刀就增加两个面,四刀共增加8个面,由此知道底面积是48÷8=6(平方厘米),所以长方体的高应是30÷6=5(厘米)。

2.精选有助于提高想象力的习题。如:“一块铜和银的合金重330克,其中铜的质量比银的质量的1/7少10克。这块合金中的银和铜的质量各有多少克?”学生可以这样想:“如果将铜的质量增加10克,铜的质量正好是银的1/7了,合金总质量也将增加10克,成为(340)克。”这样,题目就变成了典型的和倍问题。正确的解法是:银:(330+10)÷(1+2)=297.5(克)铜:330-297.5=32.5(克)

3.培养看书自学的良好习惯。如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书上有这样一段话:“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学生看到这里,经过动手操作和想象画一段圆弧,先截去1/2,再截去剩下的1/2,再截去剩下的1/2,……:这样截下去,剩下的部分越来越短,圆弧越来越接近线段。说明当圆的等分份数越来越多时,每一个小扇形的孤就越接近线段,由这样的小扇形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个长方形,另外,学生在看书学习时,必然会提出许多“为什么?”这就引起想象和思维,产生求知的欲望。

4.注重学生操作实验,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常常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初步建立“余数”概念。首先让学生各自拿出一些小棒,不规定几根,用这些小棒摆出三角形和四边形,这时学生完全处于独立自主的活动状态。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先按有多余小棒和没有多余小棒分成两类,再从有多余小棒的当中,分出三角形、四边形的两种摆法,并且排除所摆图形不是一样大小的情况,从而引出“余数”的概念。

三、“同中存异、异中求同”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要重视培养学生“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等思维方法,及时捕捉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例如一年级在教学《退位减位》时,从两位小朋友摆弄图片后出示减法算式12-5等于几,有位小朋友说:“等于7。”老师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他说:“我做减法时想加法,因为5+7=12,所以12-5=7。”老师紧紧抓住这点,表扬他,并请他再为大家讲一遍,然后用“开小火车”方式,请两个小组都一一学讲一遍。当学生掌握了退位减法的一般思考方式后,再追下去提问:“还可以怎样想想?”又有一位小朋友举手答:“我这样想的,把12拆成10和2,10-5=5再把5+2=7。”老师立即表扬他:“你真会动脑筋。”这时,又有小朋友举手要求讲:“我是这样想的,把5拆成2和3,用12先减去2,再把减下来的10去减3也可以等于7。”老师立即赞许,并请全班小朋友拍手表扬他真会开动脑筋。老师的表扬,小伙伴的鼓掌深深地打动了每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立足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了解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发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网赵婉贞《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Z].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Z].

猜你喜欢

激发想象培养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