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理性审视及其当代价值

2019-10-18罗红杰平章起

湖湘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

罗红杰 平章起

摘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灌输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有人认为在新时代灌输理论已经过时了、无用了,应该全盘否定。对此,廓清思想误区、澄清理论质疑,在澄清与驳斥中全面阐释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关键词:灌输理论;理论溯源;质疑澄清;精神实质;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4-3160(2019)05-0027-10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坚持灌输理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将“漫灌”和“滴灌”结合起来[1],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2]。可见,灌输理论依然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新时代廓清思想误区、澄清理论质疑,深化认识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发挥灌输理论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灌输理论的思想渊源

灌输理论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肇始于马克思恩格斯对“灌输”的初步阐述,系统形成于列宁对“灌输”进行的科学考量,接续发展于中国共产党对“灌输”理念的实践探索之中。

(一)始之发轫:灌输理论的源起

灌输理论发轫于何时,具体谁先提出,迄今为止学界对此尚未达成共识。我们所阐释的灌输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追溯其理论源泉,而非其它流派语境中的灌输理论,在此前提下,最早对灌输理论进行初步阐述的自然是马克思。他于1843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3]这是马克思首次把科学的理论与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论述,灌输理论也于此时初露端倪。当时的哲学是一种理论指导,无产阶级的活动是一种为解放自身的实践活动,如何让“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尚处于自发阶段的“素朴的人民园地”,这就意涵着灌输理论的最初表达。1844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迅速发展》中指出:“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当然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的思想。”[4]这是恩格斯首次用“灌输”表述科学的理论对于实践的有力作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阐释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44,“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5]66。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着重强调了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输的重要性,回答了为什么要把科学的理论从外面灌输给无产阶级。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驳斥了当权者在制定纲领时扭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6];1887年,恩格斯针锋相对地回应了对于灌输理论是“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7]的粗浅解读。可见,灌输理论肇始于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他们没有系统、完整、直接地阐释灌输理论(笔者查阅马克思恩格斯所有中文文献,灌输二字零散出现50次),但正是这些零散的论判为列宁系统阐述灌输理论铺垫了理论基础。

(二)科学阐释:灌输理论的完善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灌输理论的初步释义,结合苏联的革命实践系统、全面地闡述了灌输理论。1897年,列宁在《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一书中写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8]443这里列宁强调了理论灌输对于社会革命的磅礴之力,阐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就不会取得胜利。1899年,列宁又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一文中指出,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所以俄国社会民主党应该设法继续发展并且实现这个理论。这就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灌输理论的主体内容。1900年,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列宁明确地指出:“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9]在此,列宁将自觉地把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群众中去视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法宝。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全面、完整地阐述了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并遵循“为什么灌输、灌输什么、如何灌输”的理论逻辑对其进行了系统阐释。“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10]29这是列宁阐述灌输理论的第一层逻辑:为什么要进行灌输?因为工人阶级不可能自觉地形成社会主义意识,自发形成的只是其他的意识而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11]327这是列宁论述灌输理论的第二层逻辑:灌输什么?旗帜鲜明地指出灌输理论的内容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10]76,“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社会民主党人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派出自己的队伍分赴各个方面”[10]76。这是列宁系统论述灌输理论的第三层逻辑:如何进行灌输?列宁明确指出要深入到工人阶级、广大群众中,深入到革命实践中,深入到各个方面。

(三)接续发展:灌输理论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重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灌输理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其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当中。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与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12]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运用灌输理论的生动体现,这里的“贯注”就是指灌输。灌输理论不仅在工人阶级和群众中发挥作用,在军队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坚持灌输理论,时刻不忽视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强调:“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13]这里,毛泽东把灌输理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来论述。世纪之交,江泽民与时俱进地提出“两个武装”的思想:“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14]江泽民结合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补充说明了灌输理论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思想文化的灌输一刻也不能忽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灌输,要强化最新创新理论的武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与多元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彰显了新时代党对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重视,也表征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新时代呈现的鲜活生命力。

二、灌输理论的质疑澄清

灌输理论自形成以来就是一个影响深远又饱受争议的思想理论。新时代背景下依然有人对灌输理论持误解、质疑甚至否定态度。对于存在的 “否定论”“无用论”“过时论”等诸多误解与责难,我们有必要作出一一回应。

(一)义正辞严重申“灌输”何以存在——回应否定论

灌输理论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列宁系统阐述到中国共产党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遭受各方面的质疑与否定。他们认为灌输理论不成立,也不存在。首先,一些人认为,灌输理论仅仅存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只言片语中,根本谈不上成为系统性的指导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也鲜有人直接用灌输理论之说,仅仅存在“贯注”“武装”等说法。这些人从文本上以及必要性上否定灌输理论的合理存在。其次,一些人认为灌输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论断。在他们看来,新时代条件下应更加倡导自由民主,提倡信仰自由,而灌输理论实质上是在搞霸权主义,否定信仰自由,侵犯了个人权利。有人更是打出“真理多元”的旗号,声称科学的理论非马克思主义一个,我们也可以信仰其他的主义。他们以狭隘的眼光、片面的视角否定灌输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对这些非议和责难,我们有必要一一回应并给予有力驳斥。其一,虽然灌输仅仅存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论断之中,但是他们所表达的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客观存在,灌输理论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列宁在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时这样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8]2这既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功绩的科学评价,也是对灌输理论的极大肯定。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灌输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其科学内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极大的发展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灌输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巨大作用。其二,灌输理论强调真理的科学性从不否认认识的多元性;灌输理论强调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从不剥夺个人信仰自由;灌输理论尊重公民自由从不抑制个人权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就是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任何实践难以取得有效的进展。灌输理论旨在引导、启发人们唤醒自主意识、主体精神,尊重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因此,灌输理论是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绝非什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理论。

(二)铿锵有力回答“灌输”何以可能——回应无用论

一些人对灌输理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灌输理论没有作用、没有贡献,过去没有用、现在依然没有用。首先,他们质疑“灌输”的效果,认为灌输理论就是要把所谓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到人民群众中去,以填鸭式、单向式的方法进行灌输教育,这种我打你通、我说你听的填鸭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空洞无趣、脱离实际,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起不了任何作用。其次,他们认为灌输理论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德国著名的自由批判理论家卡尔·科尔施是最典型的代表,他认为灌输理论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衰败”论证其观点。也有一些国内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传入中国并用以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但如果一味地接受灌输内容必然会导致教条主义。这些非难者的言论直指灌输理论是无用的。

对这些误解或质疑,在此予以澄清和反驳。首先,灌输理论是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不可否认灌输理论具有强制性,但是这里的强制性是强调灌输原则的强制性,而非灌输方法和手段的强制性。灌输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原则,体现出灌输理论具有强制性特征。在遵循灌输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倡导柔性灌输的方法,而非硬性的、填鸭式的灌输手段。新时代条件下更是注重发挥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的作用,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其次,科尔施以及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灌输理论必然导致教条主义的观点是完全不成立的,也是毫无根据的。灌输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灌输理论的思想内容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是接受实践检验的,绝不是什么教条。灌输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保驾护航、坚定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与我国独特的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也是灌输理论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掷地有声澄清“灌输”何以坚持——回应过时论

一些人认为灌输理论已经过时了,不再适宜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首先,他们认为灌输理论只存在于物质文化落后、教育环境恶劣的动乱时期。灌输理论发轫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欧洲革命时期,系统形成于列宁成长的苏联战乱时期,继承发展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战争年代。由于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教育,灌输式教育就应运而生,灌输理论也就随之形成。但是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了新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和平年代,所以一些人开始认为灌输理论已经过时了。其次,他们认为经济体制、教育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灌输理论已经过时。在他们看来,一方面,灌输理论是我国计划体制下的产物,强调一元性、强制性,而现在我们搞的是主张多元性、平等性、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下灌输理论已经过时;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载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载体呈现出开放、互动、共享的特性,灌输理论已显得苍白无力。

事实并非如此。灌输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乃至当今全面深化改革中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新时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首先,灌输理论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未来仍然需要一以贯之。无论是过去物质文化生活落后,还是现在精神文化消费层次提高,我们都需要坚持灌输理论,因为灌输理论是确保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的根本保障。时代的变迁不会改变灌输理论的重要作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加强灌输理论,抢占思想阵地。其次,新时代条件下,灌输理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良好的机遇。面对网络、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加之社会思潮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更应该坚持灌输理论,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自媒体、大数据的出现也为灌输理论与时俱进提供了契机,不断改进灌输方法、丰富灌输途径,极大地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最后,市场经济的选择性不等于意识形态的选择性。我国的经济体制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灌输理论是确保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障。

三、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

灌输是什么?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在回应和纠正对灌输理论种种误解和责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

(一)动态过程:自发到自觉

灌输理论是启发人们思想意识由自发到自觉的动态的实践过程,它本质上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统一。从文本上考察,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工人阶级的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10]29也就是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单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认识到阶级性质,只能依靠先进分子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理论来主动教育引导工人阶级自觉生成社会主义的意识,认清自己所处的阶级处境。列宁强调自觉引导工人阶级觉醒社会主义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一刻忽视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意识的灌输教育就是在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认同。他指出:“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11]325所以灌输理论本质上就是先进的阶级、先进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自觉地把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抑制他们自发地形成非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

从灌输理论的实践轨迹来看,更能体现其自发到自觉的动态的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灌输理论,赋予其中国特色的理论内容,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偶有忽视对党内自觉的灌输教育,任由其自发生长,从而导致党的历史的曲折发展甚至断送革命前途。这突出彰显出灌输理论一刻也不能忽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一以贯之。如果任由人民群众及党员思想意识自发生成而忽视对其自觉的灌输教育,必然会导致偏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二)科学结合:理论与实践

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规律。“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0]23列宁明确地指出革命的实践若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一定会失败,而灌输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恰切彰显。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科学的理论指导现实实践。过去,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国际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的行动指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把社会主义推向成功。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无论是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胜利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其次,实践发展促进理论创新。灌输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指导实践的方法和指南。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也证实了恩格斯的这一论判。列宁明确指出灌输理论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而这种思想体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他结合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苏联的解体则从反面说明了苏共没有继续坚持列宁主义的灌输,没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的革命实践必然走向失败。与之相反,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以具体实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又以新的理论指导现实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三)辩证统一:理论“灌输”和灌输“理论”

灌输理论是理论“灌输”和灌输“理论”的辩证统一。首先,理论“灌输”强调的是“灌输”,这个“灌输”并非表面意义上强制性、教条式、非理性的具体方式方法,而是指带有启发式、引导性的原则和遵循。灌输在俄语中是指充实的意思,具有输送知识和思想、启发意识之意,也可生动形象地比喻为“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 理论“灌输”的目的在于启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自我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与灌输。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灌输”具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这也就决定了理论“灌输”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手段和灌输方式上,理论“灌输”强调柔性灌输、启发引导,反对简单粗暴的硬性灌输和填鸭式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理论“灌输”的非强制性。总之,理论“灌输”是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也体现了理论“灌输”坚守原则性和具体方法灵活性的统一,归根到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

其次,灌输“理论”强调灌输的是科学理论。灌输理论是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科学性是指灌输“理论”蕴含的科学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揭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本身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和说服力,能够说明历史发展的逻辑理路,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同时,灌输“理论”是一个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坚持灌输理论同时也要求我们结合实践不断创新灌输“理论”,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其新的理论内涵、新的话语方式、新的灌输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灌输“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以党的理论创新丰富灌输“理论”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灌输理论的“理论”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理论的时代任务就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灌输理论的时代价值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依然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

(一)指导理论传播、坚定政治方向

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重要任务。灌输理论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的重要法宝。灌输理论实质上揭示了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和思想理论传播扩散的一般规律,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首先,有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理论历经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时期的无产阶级理论传播的艰难岁月、列宁指导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的战争年代,积累了丰富的宣传、教育、灌输的经验,有利于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其次,有利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科学的、深奥的、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必须通过理论灌输才能为人们习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常谈常新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通过灌输才能实现的实践问题。

灌输理论指导理论传播的主要目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也是灌输理论意识形态性的突出彰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为此,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灌输理论的意识形态性完全契合这一要求。因此,新时代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具体而言,一要以理想信念的灌输和引导为核心,坚定政治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灌输和引导是坚定政治方向的根本前提,理想信念的第一颗纽扣扣错整个人生方向必然发生偏离,走向错误道路。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中国社会的思想阵地,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并被其他社会思潮所掌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与引领是新时代坚定政治航向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新时代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二)促进思想整合、共塑理想信念

灌输理论的目的和初衷是启发引导人的思想意识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新时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提高,但精神文化水平还有待加强;同时,新时代人的主体性增强,价值观念更加多元,思想意识更加多样。因此,亟待通过理论灌输促进思想整合,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亟待通过理论灌输,共塑理想信念,凝聚社会共识。

促进思想整合,实质上就是通过理论灌输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给人以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一个国家要想引领世界历史、站立世界之巅,必须有国家精神的支撑;一个人要想实现思想独立、精神自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过往历史和无数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壮大需要构筑牢固的精神家园。首先,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通过理论灌输,汲取其精神支撑的养分,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仅仅指物质层面上的,还有精神境界上的。其次,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关涉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养成不是天然习得的,需要有思想的引导和灌输才能实现,而这正是灌输理论的时代价值所在。灌输理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整合为国家精神和个人的精神家園。就个人而言,除了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还需要有理想信念的追求。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个人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的理想一直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纵观历史多少人为之牺牲生命,它汇集了世界成千上万人的个人理想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不断拼搏奋斗、为之矢志不渝的梦想,也彰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最贴合实际的理想信念,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灌输理论的时代价值的精髓就在于发动群众、统一思想,通过理论灌输共塑理想信念。

(三)高举思想旗帜、培育时代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育人是灌输理论重要的价值追求,新时代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时代新人关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毫不含糊、旗帜鲜明。灌输理论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教育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导青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领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5]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当然也是灌输理论的时代任务。孙来斌教授在考察列宁全部文献的基础上,把育人归结为其灌输理论的目的之一,认为列宁关于理论灌输的目的的思想概括起来可以归为三个方面:为革命、为建设、为育人,简单地说就是:革命、建设、育人。[16]对新时代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答案,那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要强化教育引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建构、同频共振,协调多方力量共同培育时代新人。灌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和传播接受的基本规律,从本质上契合了新时代如何培育时代新人、培养怎样的时代新人的根本问题。由此可见,灌输理论无论是从目的(育人)、本质(灌输、教育),还是根本特性(意识形态性)都完全契合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9-59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8]列宁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5.

[10]列宁全集(第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列寧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13]毛泽东选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44.

[14]江泽民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9.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16]孙来斌.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7.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延安精神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邓小平绿色发展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