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饮食中的养生之道

2019-10-18覃光林

烹调知识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五谷饮食蔬菜

覃光林

我国的传统食俗中有不少养生之道。先辈们认为,饮食的讲究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长寿。为此,他们提出了许多的养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

他们强调饮食有节,不宜贪吃。孔子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墨子也说:“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芳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意思是说,饮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汲取营养,应适可而止。对此《吕氏春秋》中讲得更直截了当:“食能以时,身心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之五藏之葆。”这种饮食以时、饥饱适中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先人强调,如果一味地贪吃;会闹出生命危险的,所以吃饭以七分饱为宜。

中国传统的食俗还主张食物的清淡,薄滋味。《黄帝内经》说:“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意思是说,长时期的大鱼大肉,足使人生大疔,就像拿着虚空的器皿接受东西一样地容易。实际上,古人的主张薄滋味,包括有好几层意思,倾向于吃素就是其中之一。菜蔬为天地所生,最近于自然,“脍不如肉,肉不如蔬”。反对厚味,又是一层,认为厚味时身体没什么好处。先贤又总结道:“味过于酸,肝气以浸,脾气乃绝;味過于咸,大骨气劳,短饥,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阻滞,精神乃央。”对厚味的危害,归纳得相当仔细。在他们看来,厚味对肝、脾、胃、肾、心,乃至精神,无一好处。所以,饮食还是应该返朴归真,淡味是百味之首。由这一思想出发,先贤还提出少饮酒、茶的问题。他们认为,稍许喝酒,有益健康;多则有百弊无一利。《养生要集》陈述云:“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之,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对酒的利弊作了相当辩证的分析。关于这个问题,李时珍就强调过喝少量的酒,可以“和血行气”“壮神御寒”;喝多了,轻则“致疾败行”,重则“丧躯殒命”。喝茶也如此。少一点,可以兴奋神经,驱除疲劳;多了,就有害心脏,或整夜失眠。

关于养生的理论,传统的食俗中还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气味合而服以补精益气”的思想,这都是很有道理的。所谓“五谷为养”,就是认为稻、麦、黍、大豆等基本的主食品,是人类养生长寿所必需的最主要的食品。从现有的营养学观点看,这是合乎营养原则的主张,五谷足以提供人们日常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所谓“五畜为益”,就是适当地摄取肉乳蛋类等食品。量若适当,对人则有补益,过量就不好了。所谓“五菜为充”,就是多吃各种蔬菜。从今天的科学分析看,多吃蔬菜的意义相当大。因为蔬菜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中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各类果胶、木质素、纤维素和各类活性物质。所谓的“五果为助”,就是多吃水果和干果,这对维护人类机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有莫大的好处。由此,先人还提出“谨和五味”的问题,就是说,要“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强调反对偏食,务使各种营养互为补充。总之,中国传统饮食中着重提出的这些原则,对人的健康长寿,确实有很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五谷饮食蔬菜
走近乡间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蔬菜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大寒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