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语境下海岛农村社区信息传播状况调查个案研究
——以北海S社区为例

2019-10-17邓丽清

文化与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媒介村民社区

邓丽清

一、问题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乡村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广西北海涠洲岛上的农村社区,因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等与内陆的农村社区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环境的特殊性。基于此,本文聚焦于海岛农村社区信息传播网络状况,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海岛农村社区信息传播状况与内陆农村社区相比有何差异?第二,海岛农村社区村民的媒介素养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第三,该社区信息传播模式与社会发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分类

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媒介素养”、“数字鸿沟”为主要理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盛塘村村民对媒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本文选择北海涠洲岛盛塘村村民(S村)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4月在该村发放纸质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剔除6份无效问卷,其有效回收率为96%。笔者对问卷答案选项转化为数字输入系统,计算数据的分值与总分值,得到符合要求的统计数据,本次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7.0。

三、调查对象概况

笔者调查的社区位于广西北海市涠洲岛上,其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岛上的盛塘村(S村)位于涠洲岛东北部,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占3024亩,约有村民880户,共3420人。盛塘村(S村)原名圣堂村,是涠洲岛最大的自然村。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受众基本情况

根据此次问卷回收后的统计,男性为83人,占57.6%,女性为61人,占42.4%,男女比例相对平衡。

此次调查以中青年为主,从年龄分布来看,18岁以下有15人,占10.4%;18-35岁有70人,占48.6%;36-60岁有37人,占25.7%,60岁以上有22人,占15.3%。

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情况为:小学以下的为23人,占16%;初中学历的为61人,占42.4%;高中或中专的有49人,占34%,大专及以上的有11人,占7.6%。可以大致看出,该社区的村民学历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初中。

被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情况为:在校学生为14人,占9.7%;暂无业为16人,占11.1%;农民为30人,占20.8%;渔民为14人,占9.7%;私营业主为35人,占24.3%。机关事业单位从业者为10人,占6.9%。企业工人为6人,占4.2%,已退休为3人,占2.1%,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为16,占11.1%。

从收入情况来看,该村村民收入偏低,月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元以下。

(二)社区村民媒介使用情况分析

1.媒介总体接触情况

在广西北海涠洲岛,总体呈现出这样的媒介格局。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本社区村民使用最多的媒介为手机,其次为电视、电脑。其中,使用手机的人数最多,占36.5%。电视、电脑依次为28.8%、17.1%,而报纸、期刊杂志、广播、书籍都是村民们较少接触的媒介,皆未超过10%。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今S社区,手机已经取代了电视成为村民们主要获取信息的方式。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除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外,大多数的中青年使用的是可以上网的智能手机。

图1 媒介接触类型

2. 媒介使用目的

村民们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这个选项被选择了87次,位居第一;“获取新闻”的选项被选择了67次,位居第二;“消磨时间”的选项被选择了56次,位居第三。此外,不同职业类型显示出不同特征:企/事业单位职员使用媒介的最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而非休闲娱乐,而其他组别最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学生使用媒介更偏向于学习知识和沟通交流;无业/退休/其他以及渔/农民两组除使用媒介获取新闻外,前者更偏向于消磨时间;后者偏向于从媒介获取信息。

表1 职业类型与使用媒介目交叉表

3.媒介接触频率

在调查的结果中,不看报纸的人占65.97%,其中每周看一次的人占14.58%,一周看两到三次的人占13.89%,一周看三次以上的为5.56%。阅读报纸的大多数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干部或者是企业工人。该村没有报刊亭,但事业单位及企业会订阅报纸,所以一些工作人员会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总体来说,报纸还是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村民不会选择用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该农村社区中,不听广播的村民占50.69%,超半数的人不听广播。每天听1小时以内的村民占27.08%,每天听1-2小时的村民占16.67%,每天听2-3小时占2.08%,听三个小时以上的村民占3.47%。其中,村民收听广播主要是通过手机电台和车载广播,而不是传统收音机。

电视是村民接触比较多的媒介。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果,有31.94%的村民观看电视时长在一小时以内,25.69%的村民每天观看电视1-2小时,21.53%的村民每天观看电视2-3小时,13.89%的村民每天观看电视时长在3个小时以上。看电视的村民达到93.1%,不看电视的村民仅占6.9%。电视因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无文化水平限制,所以更受到村民们的青睐。

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6.5%。①数据来源于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与此相比,该村的网络普及率较高,上网的人数占79.17%,不上网的人占20.83%。每天上网时间一小时以内的村民占27.78%;每天上网1-3小时的村民占29.17%;每天上网3-5小时以上的占10.42%,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的占11.81%。从网络接触时间来看,村民接触时间主要集中在3-5年,与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基本一致。

4.媒介接触内容偏好

S村村民从媒介获取的信息类型多样,从统计图可以看出村民获取休闲娱乐信息最多,被选了78次;紧跟其后的是生活服务信息,被选了65次;其次是健康信息和旅游交通信息,分别是56次和54次。与其它农村社区不同的是,该村对旅游交通信息较为关注,这与村民所处的特殊环境有关。涠洲岛上医疗等基础设施较缺乏,村民生病需要乘船出到北海市区的医院里进行检查和治疗。此外,除去农民外,依靠旅游业发展来谋生的私营业主们需要时刻关注旅游交通信息来对自己的旅馆或者店铺进行营业的准备和调整,也需要出到北海市区进行货物的购买交易等。由于航运的不确定性,船只的航行时刻变化,因此村民们对旅游交通信息比较关注。在走访过程中,笔者浏览了部分村民手机微信所关注的公众号,其中一个名为“涠洲船票”的公众号出现在大多居民的微信订阅号中。据村民邓春燕(28岁,女)介绍,她一般都从此公众号中获取航运信息,获取的信息及时而且更新较快,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跑到码头询问。

图2 村民获取信息类型

由于报纸的阅读频次太少,其样本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以下分析仅分别介绍村民对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的接触内容偏好。

(1)收听广播节目偏好

在收听广播内容的类型中,音乐节目最受欢迎,被选择了56次;其次为生活服务节目和天气预报,被选择了30次和29次,新闻节目紧跟其后,被选择了21次。村民使用广播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娱乐,其次是获取各方面的信息。

图3 村民收听广播节目类型

(2)收看电视节目偏好

在观看类型中,电影电视剧是村民观看电视的主要内容,此选项被选择了93次,以绝对优势占据第一;排名第二是综艺节目,选项被选择了71次;第三名是新闻节目,选项被选择了63次。从数据中可知,村民使用电视的主要目的也是愉悦身心、休闲娱乐。

图4 村民收看电视节目类型

作为传授三农知识的农业节目,被选择了32次,证明还是有部分村民会看农业节目,但是比例依然较小。笔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选择观看农业节目的村民给的说法是“我打开电视机用遥控器,随便一按,显示什么节目就随便看看”。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该村大多数农民选择看农业节目并非出于一种提高农业技能的目的,而是更多出于一种休闲娱乐的目的。至于科普类节目观看人数比农业节目少,这与农业节目通俗易懂、贴近农民生活有关,而科普类节目对于村民们难以理解,因此不受欢迎。涠洲岛作为一个海岛,耕地资源少、淡水资源不足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发展粮食作物种植业的困难。由于处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条件更适宜种植香蕉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因此种植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业的首选。对于农业节目推送的内容来说,大多数内容对该村农业发展不具有适用性。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们从旅游业所获得的收益远比种植农作物来的多,他们纷纷投入到服务业或旅游业的“怀抱”中,造成了许多耕地被“闲置”的状况,这一部分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较低。这些情况都导致了观看农业节目的人数较少。

(3)互联网使用偏好

S社区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相对单一,村民们使用网络主要集中在上网聊天、看影视剧或听歌,分别被选择71次、69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所引发的消费变化,网上购物也成为村民使用网络的一大的目的,被选择了64次。岛上的资源较为匮乏、航运的附加费用等因素使得商品物价较陆地高,使得网上购物成为村民们购买物品的重要途径。村民向笔者表示,对于他们比较看重穿衣打扮的年轻人,岛上没有大商城,能挑选的衣服款式很少,以前买衣服都是要坐船到北海市区的商店里进行挑选。但如今可以在网上购买衣服以后,就可以足不出户地挑选款式各样、价格便宜的衣服。

此外,浏览新闻、玩游戏、工作、发布广告住宿信息也是村民使用网络的目的。由于涠洲岛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S社区又颇具其特色,因此在网络上发布广告住宿信息吸引游客也成为了许多村民使用网络的选择。在采访过程中,邓小军(男,27岁,在海滩做摩托艇游海生意)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游客骑摩托艇玩乐的照片,或者转载一些如《24小时》、《三个院子》等综艺节目来涠洲岛取景的新闻来吸引顾客。邓伟雄(男,70岁,民宿店店主)告诉笔者,他会在儿女的帮助下在“百度糯米”等APP上发布住宿信息,招揽前来旅游的背包客。旅游资源的开发刺激了村民使用网络媒介的需求与热情,同时,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也在不同程度上为村民们创造了收益。

图5 村民使用网络偏好

五、S社区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问题

1.传播媒介结构不平衡:纸质媒体没落,网络兴起

在S社区,纸质媒体仍不可避免的呈现出“日薄西山”的状态,这似乎是当今各个地方的共性。村里缺乏相应的报刊亭和图书室,村民获取报纸和期刊杂志、书籍都较为不便,再加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因素,纸质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对他们微乎其微。电视仍然是大多数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一部分年轻人不再观看电视,而是用电脑、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设备观看影视剧和电视节目,取代了电视所原具有的功能。广播在农村曾经一度衰落,但在调查中发现,村民开始通过汽车广播、网络电台收听广播节目,这使得广播呈现出回暖的趋势。由于S社区传统媒体的缺失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逐渐被村民们所接受和使用,同时也对他们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村民内部存在“二级鸿沟”

S社区的受众媒介接触模式从以前的电视-报纸-广播的模式向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的模式过渡。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老的知沟”尚未填平,而“新的知沟”又赫然出现。教育资源短缺是扩大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涠洲岛存在着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岛上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多个村的小学由于招生人数不足也即将合并。笔者调查的盛塘村,村里只有一所盛塘村小学,目前一至六年级只剩下两个班,其余已全部与其他村小学合并。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使得村民的文化程度偏低,不识字、不理解网上的信息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村民们对于网络的使用。

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村民间也存在着数字鸿沟。农民/渔民,无业/退休这部分人与其他职业类型的村民相比媒介素养偏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以及学生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媒介素养也相对较高。私营业主为了掌握旅游业的信息进行生意的谋利,也显示出了对于使用网络的热情。但以农民和渔民为代表的这一类人,旅游业资源的开发以及外来人口的冲击并未对他们造成较大影响。因为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环境的单一化而缺少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缺乏接近使用更多媒介的条件和能力。这部分村民仍固守于电视等传统媒体,难以利用新媒体“发声”或“谋生”,这就使得这部分农民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常常处于“旁观者”或“失语者”的状态。

(二)应对之策

政府、传媒、受众三方都必须聚集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信息化建设。

1.政府层面:加强提高硬件设施水平,提高村民媒介素养

在推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想提升农民的媒介素养,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无线局域网的建设,让无线网能够覆盖社区,农村村民可以建立家庭局域网,实现手机、电脑等同步上网,大大降低上网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引入优秀师资,完善相关教育基础设施,同时可以结合专项资金,根据村民的需要开展使用媒体的培训课,如教会村民们使用媒介获取农业、渔业致富信息,获取旅游业相关信息等。

2.传媒层面:从农民需求出发,采取合理传播策略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观看涉农节目的村民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涉农节目不够贴近该村的实际情况。因此,媒体应该针对农民群体的特点,传播一些贴近生活的、实在的、实惠的信息。当地的媒体更应针对涠洲岛海岛农村的特点,对受众的内部结构进行细分,根据不同身份、学历等层次满足其不同的需求。其次,在形式上要充分创新,融合新旧媒体。目前农村观看报纸的人已经较少,而使用网络的人较多,也可以在新闻微信公众号、客户端适当推送一些农业信息。

3.受众层面:成立信息传播小组,化“被动”为“主动”

涠洲岛S社区的村民应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媒介操作基本技术,学习媒介相关知识。村民可成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小组,让媒介素养高的一部分人带动媒介素养低的人学习媒介相关技能,以此来缩小村民之间的“数字鸿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让他们在旅游开发的契机中能够利用媒介提高经济水平,还能加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和谐乡村的建设。受众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利用媒介创造更好的生活。

从S社区村民的媒介接触情况来看,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逐渐退出了农村媒介的舞台,广播随着手机和汽车的普及仍承担着传播信息的作用,智能手机的发展也使得村民接触网络频率较高,媒介在推动该村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农村现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乡村仍然处于传播中的弱势地位,存在着大众传媒关注缺失、农民的媒介素养较低、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不断加大等问题。因此,政府、传媒、受众各方必须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营造良好的乡村传播环境,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媒介村民社区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社区大作战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3D打印社区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