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

2019-10-16董红军

人民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校学生

董红军

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迅速迭代,创新技术启动的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深度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史无前例地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没有人能够置身“网”外。在享受网络技术带來种种便利的同时,家庭教养和学校教育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沉迷电子游戏,深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是对家庭和学校的重大挑战。青少年学生甚至从学龄前就与智能手机“共生”,他们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往往超出父母、老师。“中小学生如何科学、合理使用移动互联网,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健康成长”是学校面临的一个极端重要且紧迫的课题,必须整体谋划,系统构建,精准施策。

让学生学会理性参与信息传播

人类发明技术是为了驾驭和利用技术,服务于人类进步,让人们享有更美好的生活;驾驭和利用技术,关键在于用正确价值观来指导人们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我校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通过举办主题班会、板报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懂得辨别、筛选,并且懂得新媒体时代如何理性参与信息传播。

学校教育要关注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课要与时俱进,不能落伍。目前,我校信息技术课正在由工具应用转向算法和程序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高中阶段,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语言Python语言,学习APP Inventor,开发基于安卓系统的手机版应用程序。初中阶段,学习Scratch图形化编程,让学生尝试进行角色设定,自己开发一款小游戏。现在,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学校正在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编程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成就感,能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网络技术。例如,结合年级、班集体活动设计实践任务,学生使用会声会影、爱剪辑等应用软件,制作校歌MV、读书节视频等。利用信息技术课学习音频技术,有学生运用Adobe Audition、GoldWave数字音乐编辑器等应用软件制作“校园朗读者”电台,还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办“艾斯蒂克FM”电台,成为分享阅读、交流学习的新平台。校园电视台的学生熟练运用视频拍摄和后期处理技术,承担开学典礼、学期结业式的视频制作任务。他们在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选择素材、如何审核内容、如何确保音像内容承载和传播正确价值观。

面对汹涌的信息浪潮,教师、学生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我们把媒介素养教育专题纳入全校班主任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媒介素养教育概览,梳理中外媒介素养源起和发展,厘清内涵及概念;新闻评论与媒介素养,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积极看待问题;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素养,与学生探讨如何追溯信息来源、辨别信息真伪、批判性地接受信息等。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找准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的关联设计话题,如“网红”背后的经济学现象、从“一带一路”实践领略中国外交风范、从《中国诗词大会》感悟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从互联网时代的公共事件探讨公共参与等,让学生把握国家发展和时代跳跃的脉搏,身在课堂而心系社会,感受学科知识魅力和家国情怀。

善用主流新兴媒体资源做好价值引导

智能手机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往往占据学生大量时间,甚至让学生“深陷其中”,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同时我们应看到,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获取准确权威有效、蕴含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是“信息找人”时代一个重要课题。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为前提,在真实、可行、有效的应用场景中解决手机“如何用好”的问题,有助于超越手机“能不能用”的问题。

实例一:让升旗仪式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同样用一部智能手机看新闻,常浏览哪些APP;同样用微信,关注哪些公众号,会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学校教育应承担起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

从学校教育的视角看,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央广等,权威机构如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都积极打造融媒体平台,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内容丰富、表现形式新颖活泼,承载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我校借助丰富的融媒体资源把每周升旗仪式办成一堂信息含量丰富、表现形式生动的思政课。方法和步骤包括:

1.集体学习,集思广益巧设计。老师和学生主要通过“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学习强国”等平台获取学习素材,结合教育主题、新闻热点来设计。如今年开学第一周升旗仪式开展“少年中国说”主题演讲,三位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和自己的社会实践,分别从不同视角讲述何为中国精神、何为创新、何为梦想,讲出如何主动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家国情怀。

2.挖掘资源,综合运用有创新。我们从主流媒体找到质量高、感染力强的视频资源和权威可信的图文资料,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让这堂课信息量足够充实,更能深入人心。一次升旗仪式主题是尊重国歌,学生找到了《国家宝藏(第二季)》中《聂耳小提琴的前世今生》的视频。大家通过专题学习,由一名高二学生做《国歌守护者》主题演讲,讲述国歌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立法过程。学校电视台的学生把整个升旗仪式制作成视频在全校播放,全体师生集体收看,内心受到深深触动,生发出“爱国就从尊重国旗国歌开始”的深厚情感。观看视频过程中,主持人请每位学生默写国歌84个字,全校师生高唱国歌,场面动人。

3.学用结合,传播引导成场域。近来,在党员教师影响下,很多学生喜欢利用“学习强国”APP进行学习。师生共同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两会热点话题,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等。全国两会期间的升旗仪式上,高二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梳理两会基本常识,引导教师和学生如何关注两会。策划团队组织一批学生通过“学习强国”等APP阅读两会新闻,从“我关注了什么”“为什么关注这个热点”及“关注到了什么”等三个角度思考,进行圆桌交流,专门制作一期视频在升旗仪式时播放,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积极进取学习的良好风气。

实例二:记录成长的年级微信公众号

学校每个年级都创建并运营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记录和分享学生成长,联系和沟通学生家长,作为线下学校教育和家校沟通的补充。

创建于2015年的年级公众号“打开我的降落伞”具有独特魅力。

它是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学会反思的交流平台。初—入学时,每个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三年规划,“给三年后的自己写封信”,确立发展目标;紧接着制订月计划、周计划,帮助学生“看见未来”,同时记录每个阶段的成长足迹。

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分享优秀成果的展示平台。这里有优秀作业本、优秀笔记本及改错本的展示评比,有学习经验方法的交流,有学科实践活动,如“大话西游主题论坛”“英语阅读达人”“戏剧达人”“数学立体设计大赛”“生物细胞模型制作大赛”等,展示佳作,发起投票评选。

它是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学会合作的发展平台。公众号的运营团队由年级学生和指导老师组成,在主题策划、统筹组织、文稿撰写、图片拍摄、美术设计等方面,在一项项具体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实际锻炼,做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它是促进教师、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纽带。家长通过公众号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经历,关注学校育人的价值追求,理解学校秉承的办学理念,感受教师“特别负责任”“陪着学生学”的敬业精神,增强对学校的信任。

制定规则指导学生文明上网

虚拟网络世界也应有真实边界。信息技术课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每一届学生开始上信息技术课时,我校教师专门设计4课时专题课,与学生探讨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指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帖和评论,防范网络诈骗。

我校教师和学生经过研讨制定了《学生网络和社交媒体使用指南》,并于2018年5月起试行。《指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守法、安全、文明、尊重、秩序五大原则;第二部分为管理规则及使用须知,明确了学生在校内不同场景下使用网络和移动设备应遵守的规则,提出了在校期间使用各种在线工具应以辅助学习为目的,禁止用于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个人设备带入公共空间应接受合理范围内的监管;第三部分为网络和社交媒体使用安全须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的注意事项、网络发布信息的具体规则、维护网络文明的具体方法、谨防网络诈骗的底线要求等。

学生网络和社交媒体使用指南(选摘)

基本原则

【守法】自觉学习并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个人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安全】注意保护个人及他人的隐私,保护学校及组织的受限信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维护网络安全。

【文明】恪守网络道德,使用文明语言,拒绝网络暴力,营造健康、文明、平等、包容的网络环境。主动远离非法、暴力、淫秽内容,净化网络空间。

【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包括肖像权等在内的权利,尊重他人隐私与心理感受,体谅他人。

【秩序】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时应关闭铃音、闪光灯等一切有碍他人的设置。课堂学习及参加集会等有组织活动时,使用手机等移動设备或计算机上网前,须事先征得教师的许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私自拍照、录音、录制视频等,不得将信息擅自在网络及社交媒体发布。

《指南》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和掌握有关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并承担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摘录有关法律法规作为附件。其中的法律条款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形势紧迫,任重道远。学校和家庭要一起努力,创造良好氛围,让学生用好网络,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邢星

猜你喜欢

学校学生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上学校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