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学校发展中的棘手问题转化为向上的动力

2019-10-16

人民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育家长学校

16年前,我被委派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长安小学任校长去为企校重组解困:企校、区校、直属校三校合并到一个企办木材大院,学校操场雨天是“大酱缸”,晴天是“灰沙场”,四周荒草杂生,教学楼是“文革”前的土砖楼,顶楼、边楼还在漏雨透风……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难的问题是人心不稳:

教师们面对重组后反差极大的教学环境心情复杂,来自三校的教师跟帮排队,陌生同事间隔阂戒备、拒绝合作。

教师与家长间缺少沟通。曾有家长拿着孩子在语文感恩课上制作的卡片往办公桌上一拍:“我们是来学语文、数学的,画这个有什么用?”

家长与孩子问的沟通缺少指导:有个女生在父母离婚后心理受伤,把一楼到三楼新刷的雪白墙壁踩出了一行歪歪扭扭的黑印子。

要发展,首先得解决人心的问题:围绕“个人与集体”“孩子与社会”“家庭与学校”这三个重点关系,我们以沟通的方式展开了大讨论、大调查,并把有效的沟通转化为科研课题“双亲心育实验研究”来全面推动工作,最终实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构建立体化、多元互动的融合大通道

“双亲心育”要破解的是心灵壁垒、头脑僵化问题。因而,该课题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强调双向亲近、以情暖心、以心育人,在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强化互动沟通,在“智慧、欣赏、善良、自信”文化构建中达成和谐共赢。这也是长安小学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诠释。

在探索中我们发现,“智慧、欣赏、善良、自信”四个目标的实现路径是彼此交融的。因而,在一体化思路下,我们不断创新学校内部的管理方式。

在教师管理上,我们主张“以尊重的态度待老师”,千方百计把大家“引”到一起去:用“优秀团队”流动旗把大家的情感凝结在一起;所有的方法论证、展示评比都以团队为单位推进;以名师工作室为媒,开展文化节、读书节,带着大家开阔视野、明晰思路、独立思考、学会创造,用阳光心态、智慧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渐渐地,为学校想事、为学校解决问题的人多了起来。牡丹江冰上运动是学生在冬季的主要体育项目,为了不影响第二天上课,男老师主动提出利用夜晚浇冰场,在零下30多度的夜晚一干就是一整夜,老师冻成了“冰人”却心甘情愿。

在学生管理上,我们主张“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将之制作成提示语悬挂于校园。这不是空话,我们努力把这个理念融入每天的教育生活中:每天早上设置“快乐点名”环节,让孩子报出5个能代表当天心情的数字,教师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用悦纳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帮助孩子化解心理问题;培养孩子倾诉的习惯,课间不开心的孩子会到心理工作室“知心小屋”去看书、听音乐、说心事儿了,离开时“知心姐姐”会和孩子击掌、拥抱:“没问题了,一切从现在开始吧!”

学校特别注重帮助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修复自信。学校倡导“一天赞美一个人,一周彰显一个班,一月做好一件事”,为孩子创建的“年时光”“诗童心”“思辨屋”“风能量”“榜样台”等深受欢迎。

张老师班上有个叫丹妮的女孩,她的爸爸生前是一位现役军官,为了帮助他人英勇牺牲。张老师把丹妮接到自己家,每个休息日都会带着她和几个同学一起登山、游园,还组织几位学生的妈妈轮流陪护受到沉重打击的丹妮妈妈。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位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母亲终于站了起来,默默不爱说话的丹妮也有了甜美的笑容,登上了“星光大道自信榜”。

2012年底,被誉为“独臂球王”的世界残奥会乒乓球冠军马麟载誉回到母校长安小学说自己很幸运,感谢学校的接纳、关怀和乒乓球启蒙教练的欣赏。对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学校有一系列的特别安排:把孩子安排到优秀教师的班级;为了这些孩子行动方便,这些班级可以连续多年在一楼不动;残疾孩子每参与一项活动,师生都会拥抱、击掌,表达鼓励和欣赏;他们取得成绩时会得到毫不吝啬的表扬;校报上有他们的口述儿童诗,走廊里有他们的画作……自信可以创造奇迹,有个孩子刚开始必须由两个力气大的同学背着去厕所,现在只需要两个同伴轻轻搀扶就可以慢慢走动,这些变化让家长感动流泪。

成就孩子自信的笑容需要教育智慧,也需要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多年来,学校通过班子引领抓提升、师者先行重素质、心理课程普及常识、学科教学渗透精髓、现代信息升级观念、主题教育引导行为、校本课程补充内容、家教结合完善体系、校园文化优化环境、多元评价检验效果等途径,使“双亲心育”的实施呈现出立体化融合的特点。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如今,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大大改善,我们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云教研”“云传递”“云生活”等主题研究,鼓励教师用新眼光观察教育、用新思维分析现象、用新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架设网络沟通渠道不断向每一届家长传递办学理念,“双亲心育”已然成为长安小学的校园文化内核。

在“双亲心育”理念的统领下,校园内从操场到课堂,从校门到楼内走廊,从现代化的儿童电视台到大型多功能会议室,都成为一个个开放、互动的场景课堂。校园内,温馨的提示语指点着细微言行;榆墙相依,松柏常青,果树飘香;张张彩画、形式多样的纸雕作品尽情展示着孩子的个性与才华;学生社团总体突出“一支笔、一把刀、一根绳”的文化创设,使儿童诗歌创作、纸雕艺术和体育(绳、操)等校本课程在校园中丰富多彩地開展起来。2006年,牡丹江市京剧团“小梅花京剧艺术基地”落户长安小学,凭借对京剧的兴趣与精湛的功力,先后有13名学生被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中国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录取。

而这些,离不开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理解。其间,无论是绘制文化墙、设计校门、联系施工技术和材料,还是参与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处处都有家长与教师合作、忙碌的身影。

“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全国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德育示范基地”“全省三育人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科研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群众最满意单位”等诸多殊荣记录着长安小学过去的努力,也为下一步的新跨越创设了新的起点,我们在提升办学质量的路上永不停歇。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长安小学)

责任编辑 冀晓萍

猜你喜欢

心育家长学校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家长错了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