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下有规矩、心中有方圆

2019-10-16吴建国

人民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年段运球足球

吴建国

足球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集体运动项目,是人生教育与现实生活最贴近、最真实的运动。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第六小学以足球运动为载体,以足球文化为核心,提取校园足球要素——足球环境、足球课程、足球活动等表象物质文化,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足球精神、足球意识、足球道德等精神文化,整合开发系列足球课程,全面普及足球运动,优化育人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做到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架构足球特色课程

学校分层设计、研发足球教材,专设足球课,设计配套微课程,在日常足球课程和足球主题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材开发。以“健康第一”为导向,学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校本课程,为足球课提供保障。

水平一为低年段的起步层。重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足球,认识、了解足球的历史和球场知识,认清球员在球场上的基本位置,知道有关足球的一些有趣故事、名人事迹,了解简单的足球技能,如原地踩球、直线和曲线运球等。教学形式以形象直观教学和游戏形式为主,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看图片、录像,听演讲、演唱等,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水平二为中年段的发展层。通过足球训练课教给学生踢足球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法,进行足球文化知识传授,渗透踢球与为人处世的简单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球风。

水平三为高年段的提高层。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技战术的综合运用。从简单到复杂,锻炼学生处理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守、虚与实、舍与取等关系的能力,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其中,培养学生调动全局的能力。

教材编写注重思想性与趣味性、共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把适合学生的足球技术、足球游戏、足球知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中。

上好足球课。学校在体育课的基础上,把其中一节特别开设为体育足球课,每个年级每周1节,每学期总课时约18课时左右。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特聘专职足球教师4人,其中外教1人,专职足球教师都具有足球教练证。专职足球教师按照既定课时,把熟悉球性与足球相关的游戏贯穿教学活动之中,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开展足球教学。

低年段足球课教师以游戏为主开展足球教学。比如,在培养运球能力的足球课上,第一个环节是教师以“抓尾巴”的游戏让学生热身,学生把标志服穿在身上当尾巴,在抓尾巴的过程中进行运球变向训练。第二个环节是“带球运动”,10个孩子一组,带球相互干预,球不可以停下来,在运球变向中感受球性。第三个环节是教师指导,教师示范如何正确运球,解释技能点。第四个环节是“障碍赛”,教师把孩子带到摆放标志桶的场地,让孩子过标志桶运球,进行比赛,控制球的运动路线。最后是放松操,在拉伸运动中结束足球课。低年段足球课以趣味性为主,如“打保龄球”射门游戏、“青蛙跑”传球游戏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技能。

高年段足球课也有游戏,如3人拉手带球跑,手放掉就输了'然后从4人到5人再到更多人,人数逐渐增加,人越多越难,每个人的速度、技能水平不同,要学会适应别人、配合团队,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品质。高年段教师会更多设计一些对抗性练习,让学生在对抗中感受和提升技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拼搏、奋进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培养队伍的凝聚力。

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帮助孩子更加快速地掌握技巧。比如,对于头球训练,学生有惧怕感,球来了会本能躲避,无意识闭眼睛,特别是女孩子,不敢直接用头去顶。为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会先用气球代替,教孩子用正确的部位顶球,再用好腰腹部的力量,使学生轻松掌握头球技能。

开发微课程。为丰富足球课程,教师配套开发足球主题微课程。开发低年段足球游戏,中年段射门训练,高年段“5人制足球”规则等专题微课程。微课程可在雨天室内教学时使用,同时放到学校云平台供家长自主学习。低年段开发猴子抢球、锄草游戏、穿越龙门、追尾巴等系列微课,比如“猴子抢球”游戏,为训练学生的运球能力,教师教孩子在运球行进中护球和断球,微课将动画讲解与实际操作录像相结合,使學习更有趣、更有效。

此外,学校以学生的道德养成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在足球活动中的教育元素,把足球比赛、足球游戏中的特殊事件编排成一个个微小品。比如,由于是团队比赛,在争抢的过程中队员之间会产生碰撞或摩擦,教师即时拍录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编成小剧本,在学校电台播放。因为这些微小品贴近学生实际,能形象化、情境化感染和教育学生,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特色人才个性化培养。学校选好苗子,选好教练,配备专业学科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对有天赋的孩子通过更多的途径进行梯队培养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而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更重视意志品质的训练,安排足球队员进军营训练,到全国各地集训、兄弟学校交流。每月一次的军营体验,学生从队列、内务和拓展训练几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把爱国情怀、集体观念、严明纪律变成学生的意志品质,把良好的卫生、整洁的宿舍变成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寒暑假的拉练,各地集训和比赛交流,参加全国足球夏令营等,队员球技得到大幅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很好锻炼。

在抓好梯队建设的同时,学校做好与县少体校、中学和输送单位的对接,探索体教结合运作模式,形成足球兴趣班到足球队的梯队结合,达到在校内普及、校外推广的目的。现在,学校已成为湖州市乃至浙江省、教育部的足球试点学校,同时为省、市及俱乐部球队输送了大批队员。

“X+1”的课程渗透与融合

学校探索“x+1”文化课程渗透,x是学科,1是某个足球文化元素,将足球元素融入各个学科教学和活动中,按照“基础性、趣味性、育人性”原则,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足球文化,全面实施六会——会看、会踢、会说、会写、会画、会唱,建构“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足球育人体系。

一是基础性课程融入。在课堂中有选择地加入校园足球文化元素,进行环节设让达到育人效果。比如,数学课“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计算足球表面积,很快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语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就“足球运动于学习是否有益”“足球比赛输赢重要吗”等议题展开辩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二是拓展性课程整合。除了基础学科中足球元素的渗透,教师在拓展性学习中有效整合足球内容。比如,手工拓展课中有足球的制作,用纸、布等不同材料制作足球,用足球制作工艺品摆台,用足球制作盆栽种植器皿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的“四礼”包括启蒙礼、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毕业礼中的足球操是规定项目,足球教练将颠球、控球、传球、踩球、射门等基本动作变成简单、有节奏的足球操,寓教于乐,学生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通过层层递进、联動发展、互动生成,建构起足球文化渗透其中的多元课程群。

实现足球文化育人目标

健康第一是学校足球教育的起点,经过以足球为载体的体育训练,学生健康状况良好,在每年的体能测试中,学生身体素质都处于全县前列。同时,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足球为基础,从各方面挖掘并提炼校园足球的育人内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以“足下有规矩,心中有方圆”为核心,将足球技能训练与品德培养、习惯养成相结合,主要包括纪律意识、责任担当、运动价值、学习能力、积极生活、意志品质、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方面(见图1),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领悟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在训练中让学生感悟集体项目中需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担当意识。同时,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从纪律规则到责任担当,从健康生活到竞争拼搏,将育人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标准,使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是让学生学会交往。在足球训练和活动过程中,常常暴露出孩子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强,有的常常会因为不合理的想法产生腈绪困扰。为此,学校利用足球场、风雨操场等空间,借助足球教练谈心、足球团体活动、自我放松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在交往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足球运动是一个团队合作项目,教师会有针对性地以团队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是养成规则意识。成长需要伙伴,也需要规则意识。许多孩子独立能力差,依赖性太强,足球规则能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培养孩子在团队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使孩子全面而快速成长。

几年来,学校通过构建足球文化育人体系,“踢好球,育好人”,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气质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 钱丽欣

猜你喜欢

年段运球足球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完形填空一则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双人运球”乐翻天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