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友善品质的策略

2019-10-16田冬梅

教师·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田冬梅

摘 要: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友善品质是个人的一种德性与气质,是与己、与人、与物相处时一种态度和方式,是对仁爱等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对人德性要求的继承。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而道德与法治教材充满了生活气息,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友善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077-02

一、友善待己——培养悦纳自信的品质

友善待己,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合理地处理自己的内心矛盾,保持积极向上、向善的態度,从而悦纳自己。自我悦纳是指个体能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发展。部审苏教中图2011课标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自己”,就是通过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两个板块的活动,让小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教学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可设计以下环节:①神奇的镜子。上课伊始,教师可这样导入:“这是什么?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快瞧一瞧!镜子里这个人见人爱的小宝贝是谁呀?哈,是你自己!”学生可能天天在家都照镜子,但在教室里照镜子还是第一次,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他们开始认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外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眼、耳、鼻、眉、口,并适时告诉学生眼、耳、鼻、眉、口是人的五官。通过神奇的镜子,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外貌,尤其是五官。②我长啥样?照完镜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外貌,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对自己的长相哪些地方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此教学活动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外貌。③外貌是谁给的?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外貌后,播放科普小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懂得自己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等都是父母赋予的。然后通过组内讨论、全班总结的方法,学生初步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由于遗传、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外貌的不同,学会了正确面对这些差异。并懂得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寸肌肤,形成认同自己、悦纳自己的态度。

二、友善待人——培养感恩尊重的品质

(一)孝敬父母,懂得感恩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友善对待自己的父母。部审苏教中图2011课标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课“感恩父母”,通过懂得感恩、用心回报两个板块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养成理解、感恩、孝敬父母的品质。教学第一板块时,笔者设计了算一算的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快速计算的能力,他们大多10岁。笔者让他们分组算一算:10年来父母送自己上学的路程大约有多少公里?10年来父母为自己做过多少顿饭?当学生们面对自己算出的数据而惊讶时,再让他们谈谈为何惊讶,以及惊讶之余,想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巨大的数据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父母在抚养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付出了许多的辛劳,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则让他们更深地体会了父母对自己和家庭的付出。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哪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并说说理由。在分享故事时,不少学生都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最后,让学生照照“生活哈哈镜”,体会因自己的任性、不理解给父母带来的不尊重甚至是伤害。第二板块:用心回报。教学时笔者以传统文化切入,“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引入黄香孝顺父亲的故事,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并不难,可以从扇风、暖被一件件小事做起。接着分组交流:“你已经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或者你将为父母做哪些事。”让学生通过交流让孝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与此同时,教师对现实生活中不赡养老人受到法院判决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学生知道了赡养老人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并明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

(二)与同学团结友爱,懂得宽容

与朝夕相处的同学团结友爱。部审苏教中图2011课标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一起长大”,通过“友好相处”“真诚相待”两个板块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真诚相待,从而真正理解友善的价值与意义。教学第一板块“友好相处”,首先,让学生回忆班集体中幸福温馨的时刻,明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给大家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的道理。其次,开展友好故事会环节,组内分享与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和帮助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关心和帮助同学,有时候只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搀扶,一次弯腰……这些举手之劳和付出的一点时间与精力就是同学之情的最好体现。最后,互赠感言,让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之情达到高潮。第二板块“真诚相待”,教学前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情况,然后通过班级中真实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三八线”“取绰号”“打小报告”等,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学生懂得与同学相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要懂得换位思考,学会宽容与忍让,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与邻里和睦相处,懂得尊重

与邻里和睦相处。部审苏教中图2011课标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远亲不如近邻”,通过“互谅互让”“楼道飘香”“邻里守望”三个板块的学习,学生懂得与邻里相处需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情景,因为农村与城镇的学生的邻里相处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如农村的学生可设计“别人家的鸡跑到自己家菜地里吃食,怎么办?”的情景,城镇的学生可设计“午休时,邻居家的孩子在楼道里玩耍,大吵大闹,怎么办?”的情景。通过这些真实的情景,学生学会了与邻里和睦相处之道——尊重。

三、友善待物——培养亲近博爱的品质

(一)喜欢动、植物,具有博爱之品

部审人教2011课标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旨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植物,懂得它们也有生命,并让学生懂得如何爱护植物,唤起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与责任感。第一板块“走,看花看草去”的活动重点应该是“通过活动感受、品味植物的生命之美,并学会与植物和谐相处”。教师教学时可设计活动“夸夸身边的花草”。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花草,参观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参观与交流,学生感受校园里花草的美丽,并体验人与花草的共在感。其次,让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花朵。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近距离地观察植物的美,再一次激发学生对花草的喜爱之情。最后,举行班级花草展,让学生将自己家养的花草拿出来,在组内分享自己小盆栽的名称和特征。通过对植物世界的拓展,学生明白了植物是有生命的,必须善待每一棵植物。第二板块“爱护花和草”的重难点是主动去爱护花草树木,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通过活动“爱护植物我们不能这样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地与植物共处。接着通过活动“为了不让我们的植物朋友哭泣,你能做什么”让学生了解花草树木的作用,并通过制作标语牌,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和责任心。

部审人教2011课标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 旨在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唤起学生对身边的小动物的亲近感、友善心,鼓励学生去探索神奇的动物世界。第一板块“我喜欢的动物”,教学时出示各种小动物的画面,学生可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清理由。如模仿动物的样子,模仿动物发出的叫声,或编个谜语猜一猜喜欢的是什么动物。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各种动物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年级学生接触的动物往往局限于动物园里的动物和家里的宠物,生活体验很有限。教师利用图片以及视频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动物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第二板块“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教师教学时可用“小小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組内结合展示作品分享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感受同伴们善待小动物的品质。还可通过阅读绘本或者播放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视频,让学生明白人类喜爱动物,许多动物也热爱人类,动物不仅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是我们的良师。

(二)亲近大自然,拥有仁爱之心

部审人教2011课标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旨在让学生通过与大自然接触,感受生活中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懂得要善待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因为它们的背后很多是劳动人民付出的辛劳与汗水。

大自然的礼物。教学前可让学生与爸爸、妈妈去认识大自然,把大自然中的朋友带到课堂中来。课上,让学生在组内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朋友,并指名全班交流。在学生互相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也可用相机出示一些大自然的礼物。

大自然中的快乐。教者可通过展示美丽的画面,勾起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想起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直达主题“大自然,谢谢您”。如生动形象的诗歌把学生带到一个浪漫的境界, 更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快乐。又如游戏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诵读儿歌《大自然的语言》,学生知道大自然能给人们带来如此多的礼物,是因为人们与大自然友好相处,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面对如此可爱的大自然,你想对它说什么? ”“保护好大自然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让我们和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谢谢您!”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友善品质,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根植中华传统美德,并融入法治教育,从友善待己、友善待人、友善待物三方面,充分培养学生悦纳自信、感恩尊重、亲近博爱等品质。

参考文献:

[1]任海燕.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3):108.

[2]孙耀忠.绘本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J].新课程(下旬刊),2019(2):82.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