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化“四个阶段”管理 促进小课题研究“以小见大”

2019-10-16孙兆航赵晓兵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管理

孙兆航 赵晓兵

[摘 要] 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全面持续发展的一条又好又快的途径。新形势下,要使小课题研究能释放出更多更优的“红利”,必须细化“四个阶段”管理:第一阶段:课题立项前,管理者应指导主持人优选课题、组好团队;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中,管理者应引导课题组做实课题,实现团队齐奏;第三阶段:结题时,管理者应督导课题组做好收尾工作;第四阶段:课题结题后,管理者应善导课题组接续延展,做到稳步前行。

[关键词] 小课题;“四个阶段”;管理;“以小见大”

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一条又好又快的途径。一项项“小课题”的遴选与探索,不仅是一个个主题的确立,也是一个个新团队真研究的开启,更是高一层面新研究的拓展与延伸。当前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小课题”以小促大的作用,需要细化“四个阶段”的管理,向“精准滴灌”式治理发力。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前,管理者应怎样指导主持人优选课题、组好团队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第一,组好团队是基础。小课题研究的基点既在个人,更在课题组、团队甚至是区域;这种机制的关键是“关联”“合作”与“共享”。

那么,怎样组建团队呢?主持人可以在“志同道合”思想的指导下组建课题组,也可以采用招标形式进行双向选择。这期间,要提醒主持人注意,人员组成既须显同质,又要示异姿;防止个别教师被动参与,更要防备课题组名单上有实际运行中无的现象;并明确分工与职责,力戒主持人“单枪匹马”作战的研究方式。

同时,要不断地加强团队建设。例如,要讲清活动的意义;可以制定团队活动制度、设计团队名称及团队标志;更可以借助过程督查、阶段小结及总结评估等方式,为课题组正常运转及团队文化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团队才更有吸引力,且能做到运行有序;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也更强;有梦想的力量、协作的力量,就能超越前行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团队成员的起点高低与条件多寡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选准课题是关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课题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考的兴奋中心、探究的主攻方向、科学的研究项目。

那么,怎样选好课题呢?管理者应帮助主持人根据以往经验、自身经验和拟组建的团队情况先行拟选课题,并将初步筛选的课题及待研要点、建议等告知课题组成员,大家分别进行自我思考与设计,以便集思广益。

防止在大家研讨时,出现主题不明确、指向不集中、讨论不充分等问题。这其中,要力戒主持人一人随意定题,或大家草率而决;避免泛泛而谈、走过场而不得实效;限免一人发言,大家随声附和。

第三,主持先行是前提。课题组要做到起步好、运转实,主持人先走一步是根本。主持人的高度會直接影响课题组的方向与品位,主持人的素养关涉课题组的效度及发展。

那么,主持怎样先行呢?主持人须对课题先做比较充分的思考、系统的学习与相关的准备;初步明确选择课题的缘由,基于自身理解的课题解读与源于自身经验通盘的初步设计,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引发大家深思。

第四,深度研讨是根本。课题组成员深入研学是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基础。就是主持人阐明自己的构思,课题组成员积极献言进策,从而进行深刻的碰撞,生成新的理念与方法。

那么,怎样进行深度研讨呢?就课题研究草案来说,一是要扩展“优势”。就是保留合适的设计板块,同时引发每个成员的归纳思考,使思考的结果为己所学所用。二是要扫除“盲点”。就主持人构思不到的问题,或设计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补充、改进;就相互碰撞的情况,进行优选、完善。三是要透视“细节”。就主持人及各位成员的想法,采用“思维风暴”的方式,进行深层剖析,设想行为改进的多种可能性,丰富课题预案。

这个过程可以“前延后拓”,让每个成员活动前“有备而来”,活动中“真心投入”,活动后“再三反思”。从而初步体现课题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定位、方法路径定位。

这样,就把时间加汗水的苦干盲干变成了灵动的探究,把有些重复沉闷的教学活动演变成智慧的幸福创造。

第五,专家介入是保障。主动请专家分析点评是一条“捷径”,能获得一些“顿悟”;也能快速提升境界、转换思路;在这样的熏陶下,就会形成像专家一样的思维方式。

那么,专家怎样介入呢?我们的做法是,针对情况,邀约专家分别在课题运行的前、中、后适时介入。有系统报告的统领、具体方法的示范;也有先进理论的渗透、个体实践的指点。

总之,就是把这一过程还原成一个集慧式研讨、抱团式参与、齐思式共研的历程,从而构建真正的发展共同体。

第六,高质重构是目的。在经过以上环节后,大家比照前后多份设计,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再次修改课题申报书文本。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高质重构呢?首先就文本内容、文本格式进行优化;其次,就课题运行、结果预设及督导评价方式进行细化。从而编制成一份高质的课题计划书与行动指南。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中,管理者应怎样引导课题组做实课题、团队齐奏呢?

我们的做法则是突出“七个真”:真实践、真研讨、真反思、真积累、真提炼、真督评、真改进。避免貌似是一个团队在研究,实际上就是主持人一个人在“忙”,甚至在“凑”、在“编造”的情况出现。将研究“两头有、过程弱”,甚至是“两头凑、过程无”,变为“优两头、强过程”。

第一,引导教师重点设计行动路径、突出研究层层落实。例如,针对如何有序推进;何时活动、怎样活动;过程怎样深化等问题,都提出了详细要求,形成团队运行规则和督评办法。

第二,指导教师注意寻获理念指导实践的创新研究载体。譬如,我们有探讨效果得失的“月月磨课”“集慧评课”;有支撑自我的“润心学习”“读书摘记”;有加强成员之间交流学习的“心得汇报”“科研沙龙”;有指向优质课例设计的“名师讲堂”“课程开发”;有判断情况及综合提升的“专家会诊”“名家报告”等。

第三,督导教师要留心积累开展过程研究的相关资料。比如,注意搜集先进性学习资料、积累过程性典型材料;形成各阶段各自的研究小结,设置个人档案袋;按照分工,由各阶段分工负责人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要求课题组常做过程自查,重视外在督查评估。诚如,搞好小组自我活动的小结、学期的及时总结;还要跟上学校或县域内的交流、评比、督查及表彰等,不断促进研究向深向优发展。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活动“碎片化”及时上升为“主题化”“系统化”;由时常出现的“一人独奏”“零打碎敲”“时奏时不奏”,转为了“琴瑟和鸣”“并驾齐驱”。

这期间,我们还随机加强了“四个介入”:

一是专业阅读的介入。强化个人阅读、集体交流,提高综合素养,避免就事论事及运行过程乏力。

二是专业同事的介入。一是借助课题做得好的同事的智慧,促使更多课题组“站在别人肩上”前行;二是成员间加强交流,研讨课堂问题变课题、课程的好方法,邀约名师指点;避免研究“跑题”或“松松散散”,防止形成“空档”“空白”;以利营造气势、形成顺势。

三是领导支持的介入。领导支持,能促进研究更加顺利地开展;领导指导,易于形成科学的活动机制,让老师感到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肯定,都弥足珍贵。

四是专家引领的介入。引导教师接受校外专家的指导,要经常向前沿理论讨教,要勇于向校内骨干请教。避免走弯路,预防研究成果“似是而非”或“果实干瘪”。

第三阶段:结题时,管理者应怎样督导课题组做好收尾工作,提高收成?

借助整理研究报告的契机,总结成效,更新理念,进而提升自我与课堂质效。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应仔细回看在时间坐标上留下的刻度,认真盘点在实践坐标上凿下的痕迹,静下心来绘出两个坐标曲线的汇合点、生成点。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大家都明白,再好的素材不经过精心的“串并联”,也成不了一篇质量高的文章;再好的“部分”不经糅合也成不了一个有机“整体”。

课题总结报告应是课题研究生活的心灵牧歌,团队集体行走的智慧合唱,大家成果与素养的精彩绽放。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召开团队会,分工准备;其次,同商共议后,形成课题报告初稿,并研修文稿草案;最后,请领导或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修改上报。

这样,就是对课题研学过程及积累的材料进行再梳理、再回思。一方面可进行再补就、再完善,以可用“零件”组装成一件完美的“整机”,进而摘选其中的“亮点”,锻造成“铁”,提炼成“金”;另一方面,从中进一步碰撞出、闪烁出新的火花,可以作为今后新的课题接着研究。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后,管理者应怎样善导课题组继续延展、稳步前行?

一项课题结题后,事情是否就完美结束了?可否就可以说研究到此为止呢?事实上,个人、团队及管理者还有很多工作应该接续而做,就是总结经验教训,推进成果辐射、延展,并适时进行新的研究。对个体来说,就是牢树研究之念,永走研学之路;对管理来说,就是创设教师研究式成长之境,构建学校研究式管理之策。

这样来对待小课题的话,每一阶段的设计、实施与总结,都蕴含着教师及管理者的“独特理念”“特有方案”“独到智慧”,进而形成“特别故事”。“小课题”孕育大学问;做“小课题”,可以成就“大教师”。

所以说,选择了研究式教学,也就是选定了一种最佳教学方法;选择了做名师的目标,也就是选定了一种优雅的成长方式;选择了研究型管理,也就是选定了一种高质量的营校方略。这样开展研究活动,就是都在改变、相互成全、彼此成就;这样做研究,就演绎成了寓“课、学、研、培、修”于一體的综合过程,实现了研究与管理的有效结合、自研与外培的系列整合、研究与成长的系统融合,逐步达到了“同思、共振、协构、同升”的境界。

进而,构建起了管理者与教师的“研究共同体”与“管理同盟”,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造血机制;且进一步丰富了多元、多维、综合式教师个人工作、研究与成长的模式;鼓励干部、教师生成了一种以“计划+研究”为姿态的典型的工作方法;更是埋下了一粒粒发展自己与学校的种子;实现了“事、智、情、心”的和谐统一。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小研究”——“大视野”,“老话题”——“新展示”,“微设计”——“大效果”。从而做到同理共情,由“研事、研学”倾于“润情、润心”,从“专注于事”走向“成事成人成文化”。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往事并不如烟
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宣传思想工作“以小见大”浅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