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专项成绩提高策略探讨

2019-10-15裴小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裴小虎

摘   要:文章基于高考体育专项原地推铅球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学生成绩的策略,也就是除了动作训练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体能和心理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增强和模拟达标与测试。

关键词:高考体育;铅球专项;成绩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081-02

对于高考专项训练的学生来说,任何专项的训练历来都讲究力量、柔韧性与技巧。作为高考体育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原地推铅球这一项目在考试中学生发挥极其不稳定,考试成绩与平常训练常有较大出入,失分现象很常见。其主要原因在于平时训练时学生对范例动作、规范动作、发力过程等掌握得不严谨,对训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解不够,甚至不达标,因此才会出现在考试中失利频现的现象。除了动作训练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从体能和心理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增强和模拟达标与测试,以有助于提升原地推铅球的教学效果。

一、稳定的心理素质是高考体育日常备考的重要内容

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学生的高考心理压力巨大,能否有效发挥平常训练的水平取决于心理素质的稳健程度。原地推铅球项目因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无氧运动特征,在发挥这个动作的过程中,非常鲜明地要求考生对整个技术动作要一气呵成、瞬间完成,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和距离内协调好各项身体条件,通过全身的爆发力完成投掷动作。因此,在技术动作的处理上,首先要求考生要精确平衡和控制好身体的柔韧度及优势力量,然后确定好预设的角度,并通过协调全身的爆发力完成投掷动作。

在竞赛场上,只有心理素质强大到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才能在短时内激发全身体能,从而正常甚至超常地推出铅球。那么,在平常的训练中,教师就要在各种应激条件下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如干扰项训练、附加条件训练、防护意识与安全意识训练等。由此,在心理训练上重视学生平常对各种意外的抗击与化解能力,并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就能使考生在高考体育项目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竞技体育要从技术动作训练的有效性上入手

第一,只有将动作的分解训练和针对性训练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为技术动作的完整性提供技术支撑。在专项训练中,很多学生往往在力量和速度的训练上较为重视,并擅长于进行习惯性动作的偏好练习,但原地推铅球这一项目有较高的综合性要求,因此,如果学生在灵敏度的训练上较为缺乏,就容易进入项目练习的误区。灵敏度训练的目的在于达到身体各部力量统筹与爆发力最佳值的平衡,身体的细微差别表现为身体的灵敏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只要身体始终处在动态收放的情况下,就能够调整和完成技术动作,并在蓄势和发力的瞬间完成推掷的全部项目,最终形成以力量和技巧互为渗透、辅助的综合效能。

一般情况下,在分解技术动作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学会原地正面推掷。以右手为例,五指自然分开,铅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球体的大部分重量应集中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大拇指和小拇指扶在铅球两侧,手腕背屈。这个动作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学生对五指各自承受铅球力量的意图不明,往往会用掌心撑实球体表面,从而导致球体依靠手掌的弹发力落空,就会形成抛铅球,进而使肘肩形成二次聚力发球和用力的不连贯,以及推掷瞬间的重心前移,长此以往,考生就会出现肘肩劳损的现象,甚至影响将来腰部力量的训练。

其次,持球后,正面推掷讲究侧对投掷方向,侧面推掷讲究背对投掷方向,按照学生的个人习惯和力量强弱自行选择,这样才能让铅球紧贴颈部放在肩上锁窝处时,才能让学生感知到铅球和身体融为一体,从而准确把握投掷的角度。再次,滑步和上肢关节曲度都为力量的蓄势和爆发做好充分准备,但最为关键的是腰部和腿部力量的传导和顺势收发。只有腰腿收发为一个整体力量的传导,才能在力量瞬间爆发之前调整到最佳发力姿态和发力角度,蹬腿、舒腰转体、出手速度等就能形成最佳技巧和发力,从而逐步凸显训练的效果。

最后,推掷动作完成后,顺势收住身形,两腿跳转以便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冲力,防止出圈犯规。在最后这一动作中,腰部力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即使在技术动作的最后阶段,也需要在腰部力量的爆发后加以放松和收束,这一过程也是在瞬间完成的,只是用力方向和目的不同。由此,从整个技术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腰部力量和身体柔韧性作用巨大。如果腰部力量不能得到强化训练,就不能支撑足够的发力强度和控制力,也就不能在身体力量的传导上形成最佳合力和爆发力形成点,最终导致协调和制动失衡。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技术动作,教师必须常常强调发力原理和自我状态自觉调整的判断力,然后进行互相借鉴学习,形成最能适应学生的规范推掷动作或高效推掷动作。

第二,专项训练和技术动作组合是学生进行常规训练的重要内容,负重训练和技术分析与分解是促成学生推掷能力提升的常规办法。针对学生偏重力量型或者技巧型,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可以从补齐短板的角度尽可能地让学生全面提升竞赛技能。原地推铅球的力量传导要依靠腰部的蓄势和控制,因此,在训练时,教师可首先分解学生成熟的技术动作,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和规范讲解,对误差和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见性分析,让腰部的爆发力和控制力能够随时进行控制。例如,最常规的杠铃训练、身前身后抛沙袋训练、交叉步训练、变速跑训练等,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力量控制下的精准发力和身体的灵敏度感知及调整。在每一项训练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完整的技术动作下分析用力目的或作用,使他们在头脑中自觉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型和规范动作,并摒弃无效动作和训练习惯,从而准确掌握铅球推掷方法,并最终形成规范的动作和成熟的训练模式。

三、适时调整学生的训练周期及训练阶段,有效掌握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面对高考体育专项素质考试,选拔性质很注重在规范技术动作下的自我训练和成长,因此,有规范才会有自觉训练下的成功。教师对学生的专项训练除了规定的时间段,还必须重视在定向训练中的高考模拟性和实战型训练。学生选定专项后,教师就要以推掷动作的规范性考查学生在这个专项里有没有发展的潜能,并建议学生制订恰当的自我训练计划,与教师的教学进度始终保持一致。

技術动作天天练,专项力量隔天练,专项柔韧与灵敏性天天练,从而逐渐提高自身技能。在训练的频次上,严格按照学校的课时安排,在技能与方法上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通过图例、视频、各类比赛随时指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学生在训练中保持力量递增周期训练和灵敏性与反应速度训练,对学生的训练状态进行动态监管,并适时增加强度和训练频次,在最适宜的训练节奏中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提高训练成绩,从而保障学生在力量与技巧这两大方面的持续进步。

总之,教师对学生原地推掷铅球的专项训练和动作分解训练要与规范的技术动作的完整训练结合起来,在整体技能提高的前提下适量提升训练强度,保障训练目的的实现和高考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婧怡,梁辰.浅析四川省体考生原地推铅球现状——以眉山市中学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6).

[2] 张新旺.原地推铅球的教学方法[J].田径,2012,(12).

[3] 杨嗣臣.试论原地背向推铅球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J].中国培训,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