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2019-10-15吴志勇邱佩绵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6期
关键词:胆红素生化标本

吴志勇 邱佩绵

516000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广东惠州

516000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广东惠州

溶血现象是指细胞中血红蛋白逸出、红细胞破裂现象[1]。其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无法保障检验准确性,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治疗及恢复[2]。另外,如果生化检验结果异常,患者可能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将会使患者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另外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增加[3]。因此在生化检验中需要重视溶血现象,避免溶血现象发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本文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儿科住院患者80例,男45 例,女35 例;年龄1~7 岁,平均(3.52±1.12)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容易导致溶血现象或促进溶血疾病患者,同时排除溶血、黄疸以及脂血问题血液样本。

方法:检验之前,要求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前1 d 清淡饮食,第2 d 每位患者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用2 支普通促凝抗凝真空采血管进行收集。①对照组将其中1 支血液标本直接分离血清后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对照组血液标本均先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控制在3 000转/min,离心处理时间为10 min,取上层血清予以检验。②研究组将另外1 支血液标本先进行人工溶血处理,之后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验。研究组血液样本先在室温下放置30 min,通过振荡器予以人工溶血处理,之后进行离心处理和检验。两组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试剂进行检验。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比较(±s)

项目 对照组 研究组 P清蛋白(g/L) 42.30±1.27 42.33±1.34 >0.05甘油三酯(mmol/L) 1.33±0.26 1.37±0.27 >0.05血尿酸(μmol/L) 357.26±21.27 365.23±23.58 >0.05尿素氮(mmol/L) 5.44±1.06 5.44±1.04 >0.05肌酐(μmol/L) 82.94±6.88 83.09±6.69 >0.05直接胆红素(mmol/L) 6.26±1.68 2.47±2.15 <0.05总胆红素(mmol/L) 19.22±4.55 11.32±3.23 <0.05肌酸激酶(U/L) 176.53±29.47 124.66±25.46 <0.05碱性磷酸酶(U/L) 125.89±7.90 84.24±4.65 <0.05葡萄糖(mmol/L) 5.53±1.24 6.79±1.27 <0.05乳酸脱氢酶(U/L) 102.89±4.73 216.59±7.57 <0.05总蛋白(g/L) 68.59±3.20 80.30±3.67 <0.05 K+(mmol/L) 3.95±0.67 7.20±0.39 <0.05总胆固醇(mmol/L) 4.96±1.54 7.24±1.24 <0.05谷丙转氨酶(U/L) 23.50±11.38 67.80±2.40 <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43..26±2.37 57.96±2.88 <0.05

观察指标:对照比较两组清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血尿酸水平、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肌酸激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葡萄糖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总蛋白水平、K+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7.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比较:两组清蛋白、甘油三酯、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总蛋白、K+、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临床中,溶血现象属于一种常见现象,通常是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出现细胞破裂,使血清中进入细胞内物质,使得血清呈红色,对检验结果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需要予以重视,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这也是临床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5-6]。本次研究中,针对溶血血液标本和未溶血血液标本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清蛋白、甘油三酯、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总蛋白、K+、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如果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则会对血糖、骨科疾病、心肌疾病、血脂、肝功能、血钾等指标检验产生影响。与肝功能指标水平相比,溶血现象对肾功能指标产生影响小,这与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红细胞中谷胱甘肽等物质可吸收尿酸内过氧化氢相关。

临床中对于生化检验工作,要想预防溶血现象发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止血带位置合理,同时也要确保止血带松紧适宜,这样才能使血液以平稳状态、适宜速度进入真空采血管内;②在血液采集过程中,要求采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确保采血管清洁彻底,避免使用乙醇溶液消毒,所有使用采血用具,如真空采血管、采血器等,均应满足国家标准要求;③在采血操作完成之后,需要轻拿轻放采血管,避免强力振荡而导致溶血现象;④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为减少影响因素导致溶血,可多采集一些样本备用。在检验期间,若发现溶血或污染现象,应重新采血检验;⑤血液样本采集之后,应置于专用运输箱中进行传送,同时要求及时分离血清,以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若无法及时分离血清,需要置于恒温、稳定环境中待检。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会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溶血现象发生,保障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胆红素生化标本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知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