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难题”的伦理分析

2019-10-14周正科

西部论丛 2019年20期

周正科

摘 要:本文以千古难题为例,对公共伦理问题分析的基本思路进行了阐述。在阐述中,主要运用了伦理学中的三种理论:目的论、义务论、美德伦理。研究表明,在不同伦理理论的指导下,伦理两难的主体会做出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决策。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对于任何伦理两难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住一种或多种伦理分析方法,便可以做出在当前情境下最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伦理两难 伦理分析 价值最大化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或者曾经被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女朋友和妈妈同时掉到水里,你应该先救谁?”这个问题被称为是千古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会陷入一种道德的两难困境,从而影响我们行为和后果的选择。但我们对于这样的伦理困境真的无能为力吗?

本文从伦理学三种理论:目的论、义务论、美德伦理出发,通过给定不同的情境,从而对“千古难题”主人公行为做出分析、预测和解释,从而给予伦理两难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一、目的論

目的论强调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行为都是要为了达到“善”的目的,因为这样我们就符合了伦理要求,就是正确的选择。它认为一个行为的对错要视该行为就总体而言是否达到最高内在价值来决定,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功利主义是目的论里最典型的代表,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善原则”,强调我们应当增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谈到这里,我们便可以对“千古难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了,倘若不给定情境,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应该先救妈妈,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传统伦理的国家,忠孝固然是摆在首位的,选择应该先救妈妈,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结果。比如:获得一个“孝子”的美名、邻里和媒体的夸赞等。相反,如果他们选择应该先救女朋友,则更多地会被挂上“忤逆”、“畜生”的标签而获得的益处很少。不过,当我们给出一个新的情境时,大部分人的选择或许会发生改变。这个情境就是,女朋友和妈妈同时掉到水里,女朋友掉到了深水里且完全不懂水性,而会一点水性的妈妈只掉在了浅水中,这时,你应该先救谁?我想,现在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应该先救女朋友,因为这样的话,女友和母亲都存活的概率将大大高于先救母亲所带来的概率。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救人一命是最大善的体现,也是人类价值的体现,它带来的好处将远高于“孝”。

二、义务论

义务论强调我们为了达到“善”的目的并不能不择手段,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范。换而言之,义务论就是解决我们手段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问题,这种原则和规范,主要就是指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义务论代表人物康德提出能够作为“道德”原则或规范所要遵守的三项原则:可普遍化、人是目的、意志自律;另一位代表人物罗尔斯则提出了政府组织制度行为的基本原则。谈到这里,我们又给“千古难题”设定一个情景,刚才我们在用目的论分析的时候发现,在不给定情境的条件下,大部分人会选择应该先救妈妈。倘若我在这里加一个条件,妈妈都掉在了水的中央处,但女朋友比妈妈更靠近岸一些。这时,要救上妈妈只有一个办法,会轻功的你可以跳到女朋友身上然后把妈妈救上。请问,你会如何选择?从义务论出发,虽然救妈妈是“善”、“孝”的体现,但我想大部分人的选择都不会觉得应该先救妈妈,因为要救妈妈就必须跳到女友身上。虽然你会轻功,女友不一定会因你一跳而殒命,但是踩人终究是不符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

三、美德伦理

美德伦理,就是加入了美德的伦理。它解决的的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与目的论、义务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依照单一标准去判断该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而是从整体判断。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以问"什么是人的善"这样的问题开始,并且他的回答是"灵魂的活动合乎德性"。他还讨论了诸如勇气、自制、慷慨、真诚这样的德性。 在中国,美德伦理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他提出了“仁”、“礼”等重要思想,重视人格的塑造和个体美德的培养。那么,什么是美德?没有简短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列出部分清单:仁慈、公正、耐心、文明、友谊、谦虚、同情、慷慨、通情、达理、良心、诚实、自律、合作、勤奋、自立、勇气、正义、机智、礼貌、忠诚、慎思、可靠、节制、宽容。当然,这个清单可以加上其他特征而被扩展,但这是一个合理的开始。美德伦理理论运用到“千古难题”中,它的分析也是不同的。倘若当事人是个大孝子,那么他会觉得他应该先救妈妈;倘若他是一个十分理性的人,那么他会根据救援的难易程度,女友和母亲落难情况等进行选择;倘若他是个完完全全的痴心男,那么他肯定会选择应该先救女朋友。

四、结语

“千古难题”因其自身的特点,固然难以使人做出迅速的判断和正确选择,但是如果我们懂得用伦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我们还是能从中得到一些有效的选择方案,并以此来攻克难题的。目的论、义务论和美德伦理都从不同的侧重点给与了我们解决伦理问题的思路,这三种理论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在不同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对同一伦理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于前些年网络热度较高的“学生为老师撑伞”事件,有些人认为老师太自私,有损师德;而也有人认为“学生为老师撑伞,何错之有?”,这件事仅仅反映的是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通过分析当事学生和老师当时的事实情况才能形成相对正确的看法。

面对伦理两难,冷静思考是关键,运用“描述伦理情景、定义伦理问题、界定可供选择的方法、设想可能的后果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五步伦理决策模式,也是解决伦理两难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