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及MRI诊断比较

2019-10-14郭金伟杜海燕郭延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新生儿

郭金伟 杜海燕 郭延侠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10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對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MRI技术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CT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为100.00%,对照组的检出率为88.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23.08%,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为15.38%,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 ,CT检查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高于MRI检查,MRI对于基底节区出血的敏感性高于CT检查,应根据具体临床症状选择检查手段。

【关键词】 MRI; CT;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价值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产期由于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出现障碍,造成血氧浓度降低,引起胎儿窒息,导致新生儿脑的缺血缺氧性损害[1]。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迟钝、肢体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等[2]。该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预后效果差,影响新生儿日后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该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像学检查是该病常用的诊断手段,CT和MRI是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但CT成像参数单一,特异性比MRI成像低,病例诊断的准确性较低[3]。本研究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104例患儿资料,进一步探讨CT和MRI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10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中,男孩30例,女孩22例;年龄2~8d,平均年龄(2.6±1.2)d;体质量2.8~5.2kg,平均体质量(3.2±1.6)kg;对照组中,男孩32例,女孩20例;年龄1~8d,平均年龄(2.5±1.3)d;体质量2.7~5.1kg,平均体质量(3.1±1.5)kg;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炎症、先天性疾病等引起的颅脑疾病;3)排除产伤性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患儿;4)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MRI对患儿进行检查, MRI为美国GE signa HDxt 1.5T超导MR扫描仪,应用自旋回波采集T1WI、T2WI、FLAIR的序列,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用DWI,对患儿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的扫描,记录扫描结果。

对照组采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对患儿进行检查,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V、350 mAs,矩阵512×512,层厚 5 mm,螺距 (3.0~3.5)∶1,从患儿颅顶扫描至颅底,记录病灶位置、大小、形态等。

1.4 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以及出血情况,包括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区出血。MRI诊断及分级标准:1)轻度:白质处和灰质处信号对比模糊,蛛网膜下腔出现出血的微量信号;2)中度:深层脑白质处看到稍高的信号影像,脑侧室壁出现条带状性高信号,出现1到4个脑叶的脑水肿;3)重度:深层脑白质出现弥散性信号,有颅内出血现象,皮层下囊状信号低,出现2~8个脑叶的弥散性水肿。CT诊断及分级标准:1)轻度:病灶影像呈现点片状,白质和灰质信号清晰,病灶在大脑额叶两侧;2)中度:病灶影像为大片状,白质和灰质信号模糊,脑叶水肿大于2个;3)重度:病灶信号为弥散性低密度,白质和灰质信号,还可能出现反转征。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采用 χ2检验,当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诊断结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的检出率,观察组的检出率为100.00%,对照组的检出率为88.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出血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的颅内出血情况,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23.08%,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为15.38%,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以及生化的改变过程,容易引起脑细胞坏死以及脑水肿,导致静脉瘀血、血脑屏障受到破坏,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4]。该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是脑出血和脑水肿。由于新生儿脑组织的辐射耐受力低,CT检查为低剂量的辐射扫描[5],不会对新生儿的脑组织造成损伤。CT影像可将脑出血的部位以及范围显示出来,有利于医生的尽早诊断。MRI诊断较为安全,能准确显示灰质和白质信号,分辨软组织。

本研究发现,MRI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诊断,但CT检查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高于MRI检查,MRI对于基底节区出血的敏感性高于CT检查。

综上所述,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但在颅脑出血方面的诊断上具有一定差异,两种检查手段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临床症状选择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曹悦悦,万玉骁,李阳,等.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03):585-587,600.

[2] 武丹兵.MRI与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29-31.

[3] 胡迎光,姜虎.CT与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比较[J].系统医学,2018,03(02):4-6.

[4] 李玉艳.CT与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综述[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01(16):3-4.

[5] 王璐 .超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 [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03):473-474.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