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无边界共享平台

2019-10-12王群

艺术大观 2019年21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共享互联网

王群

摘要:博物馆是公共服务机构,并承载着教育功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博物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开拓了博物馆教育的范围,为我国人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浅析“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思考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互联网;共享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逐步发生改变。“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方式,使得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深对博物馆内文化的体验和理解,构建新的博物馆学习和博物馆教育的模式。

一、“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认知不明确

博物馆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场所,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维度的知识并通过沉浸式的方式使观众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应用,博物馆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形式转变。但是,由于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博物馆尚未找到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方式,导致博物馆不能对自己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影响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的搭建[1]。

(二)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博物馆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教育资源是非常有潜力的。而由于博物馆本身的条件限制,在藏品展示和展览设计上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全部需求,使得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开发不足。这是由于很多博物馆并没有找到适合的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展,只能单纯地通过博物馆自身的宣传,辐射范围有限,使得博物馆教资源的覆盖面并不能得到明显地增加。

(三)互联网运用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互联网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便利条件,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能够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拉近博物馆和广大观众的距离,弥补下线教育的一系列缺点。线下的博物馆教育通常都会有人数和场次时间的限制,大大地削弱了博物馆教育的传播力度,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地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推广,打破固有边界。但是,博物馆对于互联网的运用程度还不高,导致“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无边界共享新思考

(一)博物馆教育的重新定位

博物馆作为对人们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以互联网的发展作为转型契机,对自身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定位,运用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使人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2]。

傳统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是博物馆从业者进行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安排,让人们在规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观展或参与活动,有很大的地域和时间局限性,只能对有限的一小部分的人们进行宣传,不利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互联网的推广与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博物馆教育资源宣传的限制,使得更多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进行了解和学习。因此,博物馆应该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前提,对自身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定位,把线下展览与线上教育进行结合,为人们打造无边界的共享学习平台,使得博物馆教育活动打破交流的壁垒,为人们提供文化共享、信息交流的渠道。

(二)完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的搭建,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行教育内容的选择,促进人们知识体系的完善。因此,博物馆应该不断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进行完善,搭建合理的知识架构,使得“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

首先,博物馆可以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站。博物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进行高层次平台的搭建,使得博物馆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示和推广。例如,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等中大型的博物馆,尝试通过博物馆网站、全景数字博物馆或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系统、微信公众账号、博物馆APP移动端、WiFi接入统计等方式开展推广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效率、丰富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内容、拓展了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的视野、提升了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品质,扩大了博物馆教育的影响。使“互联网+”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成为信息推送的基础平台、特色项目的展示平台、线上线下的互动平台、与社会媒体互动发展的融合平台、内外交流的联络平台[3]。

其次,博物馆应该以开放的态度与各大平台进行合作。例如,博物馆可以与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进行合作或推广,借助这些平台的浏览量,扩大博物馆的辐射范围,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进行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了解,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的架构。例如,抖音已经具有6亿的注册用户,博物馆运用抖音进行教育资源的推广,运营得当、加速分享,可以使博物馆的受众人数得到几何数的增加,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教育效果。而故宫博物院举办的3场直播,仅抖音平台上就达到了千万播放量。

再次,博物馆要对本馆或者联合其他博物馆一起进行网站完善,搭建共享合作的云平台,根据社会大众对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需求,进行网站平台功能模块的设计。通过整合一定区域内的博物馆资源,使各成员馆的资源集中,拉近观众与博物馆教育资源之间的距离。运用互联网技术把博物馆内的知识及展品形象、生动地为受众群体进行展示,搭建具有互动性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活动,注重观众的参与感、成就感,从而提高“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效果。

最后,博物馆要不断对平台的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增加人工客服模块,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令“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人们的认同,为“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受众群体的深度研究

受众群体是博物馆教育的主体,博物馆应该加大对于受众群体的调查,建立完善的受众群体分析机制,从而更加全面、深度地了解受众群体对于知识的需求,从而科学地进行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效果。

群体的不同导致其对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需求不同。博物馆可以根据以往的博物馆活动采集的数据以及互联网平台数据进行受众群体需求分析,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博物馆也可以定期对社会群体进行市场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不同群体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进行了解,使得受众群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博物馆教育”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共享。同时,博物馆进行社会群体的市场调研活动,了解不同群体所需要,并根据自己丰富的教育资源及互联网技巧,去进行不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促进不同群体的不断发展。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全景虚拟游览的运用,借助互联网平台,带领人们进行故宫全景的浏览观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人们游玩的限制,满足了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故宫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共享平台[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的运行,是博物馆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当下“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中尚有不足,但随着互联网运用技术的加强、博物馆教育理念及认知的不断完善,该模式会日益成熟,为受众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满足受众群体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满足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博物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柳恒.关于“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8):116-117.

[2]贾希希.“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宣传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218-219.

[3]吴江军.浅谈“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61-62.

[4]杨丹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J].东南文化,2017(05):118-122.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共享互联网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